李欣
我院自2013年8月成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PIVAS)以来,经过1年多的摸索与发展,不断完善。 PIVAS作为一种将原来分散在各个病区由护士配制静脉用药的传统模式,改变成在药学监护下进行静脉药物集中配置、混合、检查、分发的管理模式,可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药物治疗服务[1]。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保障广大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武玲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对X线诊断急性踝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抽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接诊的80例临床高度怀疑为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以渥太华踝关节准则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以X线检查进行诊断,观察并比较2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检查正确率为97.5%(39/40)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X线诊断急性踝关节损伤,可较准确地判定患者是否出现关节脱位或骨折症状,具有无创、安全、准确性高等优势,有很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余钟楠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中血清总胆汁酸(TBA)和胆固醇(CHO)含量的变化。方法检测155例肝硬化患者和160例健康对照组中TBA和CHO的水平。结果肝硬化组TB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HO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A、CHO在诊断肝硬化上有临床价值。
作者:杨媛媛;傅春花;钟昌瑞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B超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2013年9月—2014年9月于我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中选取80例,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并与病理类型进行详细对比。结果纳入研究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中,B 超的诊断准确率为88.14%;桥本甲状腺炎的患者B超诊断准确率为100.00%;甲状腺腺瘤患者的B超诊断准确率为86.67%;甲状腺癌患者的B超诊断准确率为25.00%。结论对于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的诊疗过程,应首先详细了解病史,并首选结合B超检查,对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作者:施政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并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科收治的180例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 3组,各60例。A组给予胺碘酮,B组给予稳心颗粒,C组给予胺碘酮+稳心颗粒,观察并比较3组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68.33%,B组总有效率为70.00%,C组总有效率为90.00%。 C组疗效佳,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有6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4例恶心;B组3例出现恶心;C组有2例轻微恶心,A组不良反应多,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并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优于两药单独用药,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慧琳;刘志坚;徐小华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模式在ICU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对84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入住ICU时间为(8.68±1.24)d、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8%、护理到位率为95.23%、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97.62%,与对照组患者的(10.89±2.03)d、19.05%、78.57%和80.95%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路径模式可显著提高ICU患者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唐小笋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了解临床医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态度、行为现况,为在临床和科研中推广循证医学实践提供依据。方法对三亚市200名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果69.7%的人了解循证医学概念,30.3%的人不了解,其理论知识及格率24.6%。住院医师与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比较,在认知水平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90%以上的人对于循证医学持肯定态度,并且表示愿意去了解循证医学相关知识。影响循证医学实践的前三位因素是:英语水平有限、缺乏检索技能和渠道、循证医学相关知识不足(文献评价困难),分别占64%,62.9%,49.1%。结论三亚市临床医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水平偏低,态度和行为方面不够重视,有必要在医院中广泛、有效地对临床医生进行循证医学实践培训。
作者:李晓珍;谢杰;黄海溶;李永刚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分析我院食管癌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探讨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14年158份食管癌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医嘱,对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包括药品的种类、用药时间、用量、疗程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术期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100%,联合用药比例85.5%;术前预防用抗菌药物84.9%,平均3 d;术前30 min预防用抗菌药物100%;手术超过3 h无追加用抗菌药物记录;术后预防用抗菌药物100%,平均9 d。结论食管癌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从本次分析基本合理,但样本量还需扩大,还需要更多的资料来证明。以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刘仕春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血清分离胶对检验结果中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20例健康人静脉血,分别利用常规方法和分离胶方法进行血清制备,将制备完成的血清置于生化分析仪,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A组、B组分离胶采血管检测出的葡萄糖(GLU)高于常规方法,磷酸肌酸激酶(CK)和淀粉酶(AMY)低于常规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血清制备检验应选择新鲜样本,应用分离胶采血管时应与之前检验结果进行比对,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洪清楚;刘丽雅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干骨折应用环抱记忆合金加螺钉、张力带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3年5月住院的3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干骨折患者,其中18例患者接受环抱记忆合金加螺钉、张力带治疗,13例患者接受钢板螺钉加钢丝捆扎固定治疗。通过对比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物取出时间、有无内固定松动以及骨折复发率评价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的手术均进行顺利,治疗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内固定物取出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内固定物松动率以及骨折复发率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抱记忆合金加螺钉、张力带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干骨折,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降低骨折复发率,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丁翔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对脑外科病房常见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脑外科病房收治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积极的防范措施。结果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自身病情、护理人员自身因素以及管理因素等。结论脑外科病房患者常见护理风险因素主要为患者自身因素,为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需要完善的制度,加大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进而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罗华琳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高危新生儿脑白质异常的早期干预评估价值。方法对比和随访不同类型脑白质弥散性高信号(DEHSI)患儿神经心理发育结果。结果在矫正年龄后1个月与3个月大的患儿、3个月与5个月大的患儿的整体及中重度组的部分发育结果评分之间呈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干预对患儿预后可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孛茹婷;王腾;陈志强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肛肠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肛肠手术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焦虑变化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指标也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辅以常规护理能够有效缓解肛肠手术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而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对患者满意度也有较好的帮助,适宜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应用。
作者:朱小红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发生呼吸暂停的30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按常规护理;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发生呼吸暂停的36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均监测至生后1周,比较呼吸暂停发生次数、每次持续时间、心率、血氧饱和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次数、每次持续时间、心率、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稳定心率、改善血氧饱和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晓梅;徐清清;顾丽萍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大容量双肺同期灌洗术的护理配合及体会,为提高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大容量双肺同期灌洗术治疗的50例患者的相关情况,着重分析护理配合要点及体会,包括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50例患者接受大容量双肺同期灌洗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满意度提高。结论护理配合过程中保持灌洗液恒温,加快引流,注意残流量、排尘及排水,预防并发症发生,观察心电图以及生命体征变化等,对保证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意义重大。
作者:罗旭阳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4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和营养支持等优质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93.8%,护理满意率为96.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围术期,可以有效提高止血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慧琴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2组均行综合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优质护理。结果干预组的救治成功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18%;干预组的机械通气时间、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能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ChE恢复及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娟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观察组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对照组(P<0.05)。结论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胆碱酯酶活性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陶蓉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为准确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医院收治的6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病灶结节内部血流分布相对比较杂乱,结节内部更低回声区域团块状血流情况以及内部有无级别差异的分支血管出现,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峰值血流出现位置,能够进行病情严重程度确认。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诊断中具有突出的价值,值得给予关注。
作者:王莉 刊期: 2015年第25期
1病历资料患儿,男,5个月。咳嗽伴喘息4 d于2015年1月3日入院。无异物吸入及呛咳发作,出生满月以来一直有紫绀,尤其哭闹时口周和肢体发绀加重。 G1P1,足月剖宫产,出生体质量2.90 kg,否认产伤及窒息抢救史;否认遗传性疾病家族史。体温(T)37.2℃,脉搏(P)120次/min,呼吸(R)30次/min,体重6.5 kg。意识清,反应尚佳;发育正常,营养良好。颜面及肢体发绀,无皮疹及出血点。无颈静脉怒张;肺部闻及喘鸣音及细湿啰音;心前区无震颤,胸骨左缘第3肋间闻及3/6级收缩期及舒张期粗糙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脊柱四肢及外生殖器无畸形,下肢无肿胀。乙肝五项仅表面抗体(+);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及梅毒螺旋体抗体均为阴性,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降钙素原0.12 ng/mL,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尿常规无明显异常;血浆白蛋白36.23 g/L,总蛋白54.80 g/L;血常规:红细胞5.94×1012/L,血红蛋白101 g/L,白细胞11.0×109/L,中性细胞比率0.46,淋巴细胞比率0.48,血小板计数241×109/L。抗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及对症治疗等;住院治疗的次日,患儿咳嗽伴喘息症状均有所减轻。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①左房内径15.0 mm,左室内径23.7 mm,位置正常;右房内径25.2 mm;右室内径25.2 mm,位置正常;心尖指向左下。②主动脉开口于右室,肺动脉开口于左室;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前方,肺动脉瓣口探及花流,PW示收缩期及舒张期连续湍流频谱。③房间隔中部见8.7 mm连续中断,CDFI:左向右过隔血流束,PW示湍流频谱。④室间隔中部见13.2 mm连续中断,CDFI:左向右过隔血流束,PW示湍流频谱。超声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①完全性大动脉转位。②室间隔缺损。③房间隔缺损。④肺动脉狭窄。⑤动脉导管未闭。诊断明确后,建议转诊上级医院手术治疗。
作者:李娜;高璐璐;李晨华;孙景巍;黄玉柱 刊期: 2015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