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菊菊
目的:评价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12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4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治疗组64例患者采取康复护理。观察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通过治疗功能明显改善,治疗组患者的 MBI评分、FMA评分、WHOQOL-100评分及NFI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取康复护理治疗脑卒中,可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显著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加大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力度,疗效值得肯定。
作者:贺小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产科是一个风险极高、工作性质特殊的科室,由于其疾病和治疗的特殊性以及患者对分娩、新生儿质量、产科疾病预后的要求较高,所以纠纷难以避免。护士是治疗、护理计划的执行者,在患者就医的整个过程中,与患者接触频繁,稍有不慎即可出现护患关系的紧张,使医疗纠纷增加。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优质护理,提升护理人性化服务质量,从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潘春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口腔冲洗在口腔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口腔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口腔冲洗进行术后口腔护理。比较2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感染情况及口腔清洁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口腔清洁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口腔冲洗可有效降低口腔伤口感染率,提高口腔清洁满意度,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沈应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药物治疗是临床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护理人员工作在临床的第一线,既是药物治疗的执行者,也是用药前后的监督者[1]。加强细节管理,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应注重细节管理在提高临床药品使用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彭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无产科并发症的248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开展传统护理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分别观察2组产妇的焦虑、抑郁、恐惧、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焦虑、抑郁、恐惧状态、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其心理状态及分娩状况,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黄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超声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患者的影响。方法57例行超声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复杂肾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9例,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治疗配合度、积极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治疗配合度及积极性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中的强化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邵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调查分析乳腺癌患者的负性心理,制定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9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并进行心理评估。结果治疗前心理反应:求知100%,焦虑95.55%,悲观失望88.88%,恐惧95.55%,怀疑与否认33.33%,依赖50%,自私11.11%。心理护理后心理反应:求知100%,焦虑24.44%,悲观失望22.22%,恐惧13.33%,怀疑与否认3.33%,依赖7.77%,自私4.44%。结论正确分析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施以科学的心理护理,可以降低其负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耿淑枝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电子喉镜在耳鼻咽喉科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的重要性。方法采用OLYMPUS OTV-SI型电子喉镜,配电脑图文工作站,并配活检钳、息肉钳等。对500例患有耳鼻咽喉症状的患者进行检查后作出诊断,对耳鼻咽喉部病变组织进行活检,咽喉部异物取出等治疗并做好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的护理。结果慢性咽喉炎92例,声带息肉73例,声带小结69例,咽部异物56例,腺样体肥大29例,声带麻痹17例,其他164例,均得到相应的适当处理。结论电子喉镜在耳鼻咽喉科疾病的诊治中用途广泛,其图像较纤维喉镜清晰,同时可锁定瞬间图像,与电脑连接保存图像数据资料,利于疾病的诊治,而全面、细致的护理是诊治耳鼻喉科疾病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作者:魏艳艳;庞富连;张清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抢救及护理的重要场所,手术的成功与否及有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和手术室护理质量密切相关。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成为临床护理管理中的重点。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心理、生理需求,使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术期,很有必要分析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作者:曹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前我国医院中护理人员少,工作压力大已是不争的事实。临床工作中会遇到许多护理人员可能为求方便、节省时间,在静脉补液前核对患者身份信息时会习惯性地问:“XXX是吧?、你是XXX吧?”,特别是一些临床实习护士和到岗不久的新进护理人员,笔者在临床中发现由此引发的输错液现象不在少数。因为在问患者信息时即使护理人员叫错患者名字时部分患者在没有听清或听到错误名字后仍可能会习惯性地支应一声,特别是一些中老年患者,这样会严重误导护理人员致使发生错输液。所以护理人员在执行补液前核对患者身份信息时应让患者本人或家属(患者有构音困难时)主动说出自己的名字,然后护理人员进行核对,这样便能提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避免输错液体事件的发生。在此也提醒广大护理人员,特别是临床实习护士和新进护理人员,临床中一旦出现输错液,应坦然面对,切勿回避掩盖,要立即通知当班医生及护士长,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积极沟通,使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处理从而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张秀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越来越多,老年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老年人免疫力较低,耐受性较差,应激反应不如年轻人灵敏,大多数患者还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加之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大量耐药菌株的出现,使老年肺炎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和影响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感染性疾病,病死率较高[1]。加强对老年肺炎患者的护理,对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缩短疗程等有重要作用[2]。笔者总结了我科对62例老年肺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毕可琴;宋增敏;周晋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医护质量和患者的安全。近年来医院只注重临床科室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而忽略了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间的沟通[1]。笔者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际工作中与临床科室配合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有效对策,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放置宫内节育器妇女抑郁焦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9月-2012年10月来我站自愿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已婚妇女5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93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给予术前疏导,术中精心护理,术后健康指导的护理干预模式。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2组抑郁焦虑情况,以及术中配合情况、痛觉及手术时间的长短。结果干预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中配合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放置宫内节育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放置宫内节育器妇女抑郁焦虑情绪明显降低,稳定了情绪,减轻了疼痛反应,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侯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与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照组实施阿奇霉素连续静脉滴注与常规儿科肺炎护理,疗程均为2周~3周,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阿奇霉素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有效、安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白育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与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科2011年8月-2013年4月入住40例糖尿病足患者,回顾性分析护理措施及预防方法。结果40例患者通过积极治疗,1例患者截肢,4例患者出现感染,28例患者完全愈合,其余7例康复出院,总有效率为97.5%。结论护理人员不仅要督促糖尿病足患者积极治疗糖尿病,做好预防,还要树立患者自我监测、自我保护的观念,合理饮食,综合治疗,才能提高糖尿病足的预后。
作者:杨利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骨关节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88例骨关节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7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骨关节疾病患者的康复,预防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
作者:唐秀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妇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围术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中有3例发生感染,对照组11例发生感染,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试验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妇科围术期患者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术后感染以及护理缺陷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汪明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方法选择社区糖尿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时间为1年。在教育前、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比2组患者在糖尿病相关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改变。结果教育后试验组患者在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改变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于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并能明显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故应在社区中积极推广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作者:管菊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合理调整药物、自我监督和测量血压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结论各项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可以确保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巧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在高龄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高龄初产妇15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各75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经整体护理措施后第1、第2和总产程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初产妇进行产前产后整体护理,可有效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缩短分娩耗时,对医患关系的改善和产妇满意度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还可有效降低新生儿不良症状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钟根香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