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萍
目的:对小儿急性肠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急性小儿肠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34例行常规护理教育,观察组36例展开全面健康教育。对2组患儿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掌握率、家长护理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率及家长护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肠炎的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可促使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患儿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宪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放置宫内节育器妇女抑郁焦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9月-2012年10月来我站自愿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已婚妇女5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93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给予术前疏导,术中精心护理,术后健康指导的护理干预模式。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2组抑郁焦虑情况,以及术中配合情况、痛觉及手术时间的长短。结果干预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中配合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放置宫内节育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放置宫内节育器妇女抑郁焦虑情绪明显降低,稳定了情绪,减轻了疼痛反应,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侯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以及防范措施,防止发生医疗事故。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文献报道的62例手术室医疗纠纷事件为研究对象,对手术室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严格规范,使其朝标准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对医疗纠纷以及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有效预防。结论严格落实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职责、制定完善手术室管理制度以及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素质水平,能够有效改善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手术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
作者:石彦斋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2组患者在饮食、雾化吸入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6.55%,优于对照组的75.86%(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34%,低于对照组的41.38%(P<0.05)。结论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COPD,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极大地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春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基础护理技术是满足护理对象对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做好该学科的教学工作在当代护理教学中尤为重要。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进行的系统学习方法,本文主要就合作学习这一特定模式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探讨。
作者:袁水香;石刘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全切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8月我院行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的护理情况。术前做充分准备,加强其心理、身体护理;术后认真落实护理常规,防止感染及阴道出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出院指导及随访。结果本组51例子宫全切患者均获手术成功,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围术期的护理是阴式子宫全切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向明;舒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者,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自然分娩产妇4大死亡原因之首,我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研究协作组报道,产后出血造成的孕产妇死亡率为34.1/10万。此外产后出血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凝血功能障碍、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丧失生育能力以及脑垂体坏死(席汉综合征)等。保障“母亲安全”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1],因此,制定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方案,预防和控制自然分娩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众多原因中以宫缩乏力为常见,尤其是产后2h内因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其次为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机制障碍,妊娠合并症等。宫缩乏力可因产妇精神高度紧张,血液中儿茶酚胺类物质急剧增加,导致子宫肌肉过度伸展,以致弹性降低回缩受到影响而引起产后出血;各种原因所致产程过长,产妇衰竭;产科合并症如贫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子宫肌瘤等;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各种原因致子宫过度膨胀如双胎、巨大胎儿、羊水过多、流产史等,均可影响宫缩,从而不能关闭胎盘附着子宫壁处的血窦而致出血过多[2,3]。现将自然分娩者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黄灿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越来越多,老年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老年人免疫力较低,耐受性较差,应激反应不如年轻人灵敏,大多数患者还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加之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大量耐药菌株的出现,使老年肺炎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和影响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感染性疾病,病死率较高[1]。加强对老年肺炎患者的护理,对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缩短疗程等有重要作用[2]。笔者总结了我科对62例老年肺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毕可琴;宋增敏;周晋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出血次数、止血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出血次数、止血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抢救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可培养护士的观察力及反应力,提高业务技能。
作者:刘英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角色消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原发性高血压角色消退患者作为护理干预对象,给予住院期护理干预和出院后2个月内电话随访,干预前后对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患者出院时治疗依从性较入院时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后2个月治疗依从性和出院时相比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连续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高血压角色消退患者综合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陈海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经阴道切除手术的配合方法。方法对30例患者手术配合中的各个环节如:术前访视、物品准备、术中配合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成功完成30例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切除手术配合,患者围术期没有因手术配合不当而发生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精湛的操作技能,有效的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高结香;龚兰英;黄玉梅;陈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7月-2012年7月我院78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护理,78例患者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分析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原因,并给予积极的预防和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高艳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0例颅脑损伤患者,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及其他合并伤,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有重点地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本组患者治愈80例,好转23例,转上级医院9例,伤重死亡8例。结论严密观察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演变,及时做出准确判断,实施有效护理,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王郭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老年病房的护理风险因素及特点,实施风险管理,营造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方法建立并健全老年病房护理风险管理机制,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建立防范预案、提高护理技术、改善服务环境等措施,在临床上做好工作环节中的风险控制[李秀华.风险管理策略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7,21(3):633-634.],确保护理安全。结果执行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较前有明显下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结论对老年病房实施风险管理,有利于护理风险的降低,有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秦亚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诊手术患者术中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老年急诊手术患者施行术中优质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包括术前访视,充分的器械、用物准备,细致的心理护理以及一系列术中保暖、手术体位的摆放、麻醉配合以及术中病情观察和有效的抢救措施。结果78例患者中76例顺利接受手术治疗,另外2例1例术中仍高度紧张、恐惧经镇静、全麻才能完成手术;1例术中心搏骤停经积极抢救心搏恢复,继续手术治疗。结论在老年急诊手术患者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非常有必要,能使患者很好地配合手术治疗,手术顺利,极大地提高了治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口腔癌手术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口腔癌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其他护理并发症。皮瓣移植患者中有1例感染皮瓣部分坏死,延期愈合,余均达预期效果。结论口腔癌手术需要精湛的技术,细心的操作,更需要精心的照护和优质的护理服务,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贾鲜红;刘宽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伴发脑疝的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0例大面积脑梗死伴发脑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实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伴发脑疝患者术后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明显地提高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值得深入研究推广。
作者:李红;冯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贲门癌患者的术前护理措施对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总结我院胸外科2011年3月-2013年5月68例贲门癌根治术手术患者的术前护理措施。结果68例患者中67例顺利愈合,1例发生浅表切口感染。结论对于患者实施术前个体化的心理、生理、生活、饮食护理等,可以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保证手术治疗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吕平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药物治疗是临床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护理人员工作在临床的第一线,既是药物治疗的执行者,也是用药前后的监督者[1]。加强细节管理,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应注重细节管理在提高临床药品使用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彭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行喉癌切除手术的患者56例,按住院号尾号的单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时的护理方法相同,出院时身体状态无差异。出院时,对照组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进行延续护理出院指导,术后6个月统一问卷调查,比较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差异。结果观察组生存质量总分(87.36±1.34)分,心理状态评分(14.26±2.36)分;对照组生存质量总分(62.44±3.16)分,心理状态评分(32.58±2.1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喉癌切除术后,延续护理加强从医院到家庭的过渡,解决了护理不足引起的生理、心理的不适应问题,是值得推荐的护理方式。
作者:刘秀贞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