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圣洁;何建荣
目的:探讨护理健康教育在患者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给予护理健康教育及常规护理,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患者沟通工作中采用护理健康教育,可明显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戴文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喉癌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组织我院头颈肿瘤外科专家组及科室质控组成员对2011年2月—2013年12月39例喉癌术后患者发生护理缺陷的原因进行逐一分析。结果观察及操作流程不到位是主要原因,操作技能及健康宣教方面是次要因素。结论临床护理是一个团队协作共同努力的过程,为预防和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要关注护士自身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强化法律意识。
作者:王艳萍;朱宝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中医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在山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全省综合医院开展“为切实做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头作用”为主题的创建活动中,我院中医护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按照创建标准的要求,结合《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围绕评估细则,组织学习、动员部署、制订方案,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突出特色护理,提升中医护理质量。
作者:董建果;续桂俊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对小儿肺炎的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儿科肺炎常规护理及随机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下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心理护理、对症护理、药物护理应用、健康宣教。结果观察组治疗护理依从性好95.12%、治疗总有效97.56%、护理满意度97.56%,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8.05%,85.37%,82.93%;住院时间(8.98±2.45)d,低于对照组的(11.23±3.36)d,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炎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病程,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维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1病例简介患者,男,32岁,未婚,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症状渐加重伴盗汗、乏力,活动时呼吸困难。入院前曾在外院拟诊“肺部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20余天,用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病情无好转,症状加重。因本人有不洁性行为史、多性伴,在云南艾滋病高发区生活5年。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化验:人类免疾缺陷病毒(HIV)阳性,市CDC确诊抗HIV阳性。
作者:余英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生缺陷种类、特征、影响因素,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6年—2013年住院分娩的54例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为1.08%,依次为骨骼系统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泌尿系统畸形、消化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结论应广泛进行优生宣教,重视婚前、孕前、致畸、孕期检查,尽早发现畸形,及时终止妊娠。
作者:张志芳;侯银萍;牛桂芬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医院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体检中心的体检者200例进行体检和问卷调查,在6个月后再进行体检和问卷调查,比较体检者在2次体检中对自身健康了解情况,相关疾病防控知识掌握情况,健康教育前后体检异常指标改变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体检者对身体健康知晓率及疾病防控知识增加(P<0.05),体检异常指标明显好转(P<0.05)。结论在体检中应用健康教育提高了人们对自身健康和疾病防控知识的了解,养成健康行为,促进健康。
作者:郑莉萍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应用于肿瘤化疗中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6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对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在肿瘤化疗中使用,必须要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才能降低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赵国凤;王海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妇科门诊1345例自愿选择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013年1月—6月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作为对照组,2013年6月—12月患者实施手术前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手术中护理干预和手术后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对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4.48%,对照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特别是手术前的常规检查,术中严密监测血压呼吸心率等体征,积极的呼吸循环管理,对降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减轻相关临床症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方何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年轻服毒患者的内心情感变化,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年轻服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普通治疗与心理干预治疗的康复效果。结果进行正常治疗的患者康复率明显低于心理干预组。结论对服毒患者进行合理的动态心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黄雪珍;黄叶明;林丽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妇焦虑情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并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产妇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模式,告知患者要心情愉悦,避免压力过大,影响胎儿正常生长;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调查比较2组孕妇在护理干预前后的SAS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产妇的焦虑情绪,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玲莉;谢茶枝;汪艺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患者的心理需求与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8例急诊重症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针对性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结果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结论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及时了解并帮助急诊重症患者解决必要的心理需求,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或治愈率,从而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陈娴.不当护理行为的法律分析[J].护理研究,2008,6(6B):1577.]。
作者:吴柳英;黎瑜 刊期: 2014年第33期
进入老年期,人的各项生理功能都逐渐进入衰退阶段,很多老年人会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或老化性疾病,因此住院期间会产生恐惧、焦虑、孤独、疑心重、困惑、失落感等多种心理变化,有效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要求护士不仅具备精湛的护理技术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要掌握心理学知识,并能针对老年人特有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便更好地恢复和增强患者健康[1]。现将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温慧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然而,糖尿病患者心理压力大,缺乏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导致自我护理能力差。需要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指导,帮助患者制定治疗和护理计划,做好终生护理工作;维持血糖的稳定,控制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苏文;吴承聪 刊期: 2014年第33期
患者,女,49岁,主因“呼吸困难、咳嗽、咳痰1月余,加重3 d,发现血压降低11 h (11 h前血压突然降至81/43 mm Hg)”于2010年9月21日于我院急诊就诊。查体示:嗜睡状态,呼吸深慢,左侧呼吸音减低,口唇紫绀,体温38.5℃,心率114次/min,血压177/107 mm Hg,血气分析示:pH 7.00,PaCO298 mm Hg, PaO236 mm Hg,BE-9.8 mmol/L。查血糖26.7 mmol/L,尿酮体(+++),查胸片示:双肺渗出性病变,炎症?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降糖、消酮治疗。其后多次查心电图示:V2~6导联T波倒置,超声心动图示:前壁、前间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为进一步诊治于9月26日收入院,入院诊断:①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功能Ⅱ级(Killip分级)。②肺部感染。③呼吸衰竭Ⅱ型。④呼吸性酸中毒。⑤酮症。⑥高血压3级,极高危。⑦神经根炎。⑧气管插管术后。于10月10日晨起翻身后患者突然出现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至50%~60%,心率降至50~60次/min,患者浑身大汗淋漓,意识淡漠,双肺可闻及较多痰鸣音,考虑痰液较多阻塞气道,通气不畅所致。即刻将呼吸机吸氧浓度调高,同时急行人工气道吸痰治疗,吸出约8 mL黄色黏痰后SpO2渐升至100%,心率升至100~120次/min。在此后的1周内患者再次反复出现上述现象,SpO2下降低38%,心率减慢低至43次/min,均经及时紧急救治处理后患者转危为安,而且发生次数逐渐减少,1周后未再出现上述现象。
作者:陈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5月我院治疗的COPD患者60例,将其按照健康教育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同步健康教育。对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呼吸功能训练情况以及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呼吸功能训练以及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同步接受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对疾病治疗起到了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焦灵玉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比较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对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38例,根据随机原则平均分配至A、B 2组,分别接受舒适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SCL-90各因子评分显著低于B组,而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B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护理方法对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康复效果不同,舒适护理干预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翟拥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随着血液净化的发展,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患者的安全问题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工作的高风险、工作的高负荷、专业技术压力、特殊的工作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及社会因素等造成护士职业倦怠,影响患者的安全。通过完善制度,提升自我内涵,改善环境,减轻护士的压力,加强防护,减少职业损害及管理者的支持等减低护士的职业倦怠,保障患者的安全。
作者:田敏 刊期: 2014年第33期
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点,是优质护理的核心要求,是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力量,更有赖于护理管理水平[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变迁,护理管理者在质控方法上不断进行改进,月质控、季质控、五级纵向质控[2]等质控理念和质控方法对临床护理质量的保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无论多么好的理念和方法,仅凭每个质控组中的核心成员参与质控,终想要落实到临床总是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我院护理部3年护理质控检查的汇总分析,总结出以质控核心成员为重点,全院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护理质控的模式,有利于护理质量检查的反馈、整改,有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启月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观察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对产褥期妇女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18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行常规产后护理干预,观察组行产褥期产后访视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的生活质量。结果2组患者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产褥期产妇针对性的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刘小红 刊期: 201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