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凤;王海燕
目的:探讨侧重心理护理联合分娩护理路径提高自然分娩率的效果。方法对在我院住院生产的240例产妇分别采用产科常规分娩护理措施(对照组)与侧重心理护理联合分娩护理路径措施(观察组),比较2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重心理护理联合分娩护理路径护理能够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分娩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荆丽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5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观察组的护理基础上予以产前监测、预防感染、病因护理、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等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2组患者中宫缩乏力因素分别占产后出血原因的71.1%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产后24 h出血量为(389.5±176.9)mL,较产后2 h显著降低,明显优于观察组的(561.1±213.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为13.3%和31.1%,其中干预组在各项并发症方面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干预是减轻患者病情的一种前瞻性护理方式,具有安全、有效和经济的特点,可有效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傅细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体极为重要的器官,视觉是人类感受世界直接的方式[1]。弱视与近视均为眼科的常见眼病,但弱视与近视有所区别,近视是由于睫状肌的过度紧张或因遗传原因导致的视力下降,戴镜后多可恢复正常。而弱视则为视功能发育迟缓、斜视、视功能紊乱、高度屈光不正等,即使戴镜也无法恢复正常,并且多发于小儿时期[2],危害性比近视更大。据相关文献报道,我国儿童弱视的患病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为4.00%,位居世界第二位,据此推算,我国约有1千万弱视患儿,小儿弱视问题不容忽视[3]。如果不及时治疗,给患儿造成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不仅表现为视力低下、双眼视功能缺失,缺乏立体视觉等,而且影响成年后的职业选择,对患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也是不小的打击,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戴镜以及视觉感知训练是弱视患儿治疗的有效方式,早期治疗可防止视力永久性低下,并且避免成人后发育期终止斜视、弱视等无法治愈[4]。由于小儿弱视治疗时间长,护理的作用在于提高患儿的依从性,根据小儿的特点,采取患儿感兴趣的方法进行训练,方能事半功倍。现就治疗小儿弱视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蒙静蓉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在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我院门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7例,通过各种方式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宣教和指导。结果大多数患者通过健康教育掌握了糖尿病的一般知识,并且积极配合治疗,有效控制了血糖。结论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翟子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及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在临床上均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宣教、指导、心理疏导、护理引导等,观察和比较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的SAS分值以及SDS分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志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眼底出血患者远期康复效果的作用。方法对136例眼底出血患者分别采用针对动脉硬化形成的因素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与常规护理(对照组),12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在动脉硬化形成因素、视力、眼底改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血压、血糖、血脂控制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视力提高好于对照组;黄斑厚度、生活质量改善方面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眼底出血患者的远期康复效果,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谭振琴 刊期: 2014年第33期
每个护士站都设置1块白板,用于记录新入院、手术及急危重患者的情况。有时记录内容较长时间后才能更改,而白板笔记录超过24 h后即不易擦拭,会留下痕迹。我科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威猛先生能快速去除痕迹。威猛先生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能起到油水分离作用。
作者:邢力丹;闫云;郑松;姜玲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对小儿肺炎的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儿科肺炎常规护理及随机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下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心理护理、对症护理、药物护理应用、健康宣教。结果观察组治疗护理依从性好95.12%、治疗总有效97.56%、护理满意度97.56%,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8.05%,85.37%,82.93%;住院时间(8.98±2.45)d,低于对照组的(11.23±3.36)d,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炎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病程,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维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及致残率均高,是多数国家的三大致死疾病(心脏病、中风、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脑梗死常见,约占75%。脑梗死起病急、恢复慢,易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使工作、生活能力部分或全部丧失。现代康复医学正在迅速发展之中,一些科学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恢复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使患者复归家庭和社会。
作者:吕亮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2年5月—2013年4月共收治11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59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前焦虑、术后疼痛、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费用方面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术前焦虑,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满意度,减轻家属负担,改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应用于肿瘤化疗中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6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对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在肿瘤化疗中使用,必须要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才能降低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赵国凤;王海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医院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体检中心的体检者200例进行体检和问卷调查,在6个月后再进行体检和问卷调查,比较体检者在2次体检中对自身健康了解情况,相关疾病防控知识掌握情况,健康教育前后体检异常指标改变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体检者对身体健康知晓率及疾病防控知识增加(P<0.05),体检异常指标明显好转(P<0.05)。结论在体检中应用健康教育提高了人们对自身健康和疾病防控知识的了解,养成健康行为,促进健康。
作者:郑莉萍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大脑功能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活动不同程度的障碍,常有自杀、伤人、毁物、吞食异物、出走等意外的发生[1]。因此,对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管理尤为重要。自我院精神病区成立5年多来,我们从细节入手,加强护理工作中各个环节的防范工作,对有效规避医疗风险、事故,实现护理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谈谈几点体会。
作者:甘永兰;邓显群 刊期: 2014年第33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然而,糖尿病患者心理压力大,缺乏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导致自我护理能力差。需要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指导,帮助患者制定治疗和护理计划,做好终生护理工作;维持血糖的稳定,控制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苏文;吴承聪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妇焦虑情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并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产妇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模式,告知患者要心情愉悦,避免压力过大,影响胎儿正常生长;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调查比较2组孕妇在护理干预前后的SAS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产妇的焦虑情绪,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玲莉;谢茶枝;汪艺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确诊的10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52例(常规神经内科护理组)。2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采用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Bat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护理的介入能明显提高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玉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环节优化护理应用于断指再植治疗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16例断指再植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环节优化(观察组)护理与断指再植常规(对照组)护理观察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成活率100%,功能恢复优良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1%与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节优化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断指再植术可取的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有效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12月—2013年12月发生的53例护患纠纷进行调查,按原因进行归类。结果护理人员自身方面是主要原因,其次是患者方面及护理管理方面。结论通过全面认真客观分析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采用多途径、全方位的预防措施,提高了护士防范纠纷的意识和能力,改进护理质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患者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下降。
作者:刘彩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侵蚀性葡萄胎静脉化疗患者的护理,以预防或减轻化疗对身体的危害,使患者顺利度过化疗期及恢复期。方法对收治的36例侵蚀性葡萄胎化疗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效果较满意。结论侵蚀性葡萄胎静脉化疗周期较长,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必须精心护理,以减轻或避免化疗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化疗顺利进行。
作者:赖晓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患者,女,49岁,主因“呼吸困难、咳嗽、咳痰1月余,加重3 d,发现血压降低11 h (11 h前血压突然降至81/43 mm Hg)”于2010年9月21日于我院急诊就诊。查体示:嗜睡状态,呼吸深慢,左侧呼吸音减低,口唇紫绀,体温38.5℃,心率114次/min,血压177/107 mm Hg,血气分析示:pH 7.00,PaCO298 mm Hg, PaO236 mm Hg,BE-9.8 mmol/L。查血糖26.7 mmol/L,尿酮体(+++),查胸片示:双肺渗出性病变,炎症?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降糖、消酮治疗。其后多次查心电图示:V2~6导联T波倒置,超声心动图示:前壁、前间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为进一步诊治于9月26日收入院,入院诊断:①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功能Ⅱ级(Killip分级)。②肺部感染。③呼吸衰竭Ⅱ型。④呼吸性酸中毒。⑤酮症。⑥高血压3级,极高危。⑦神经根炎。⑧气管插管术后。于10月10日晨起翻身后患者突然出现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至50%~60%,心率降至50~60次/min,患者浑身大汗淋漓,意识淡漠,双肺可闻及较多痰鸣音,考虑痰液较多阻塞气道,通气不畅所致。即刻将呼吸机吸氧浓度调高,同时急行人工气道吸痰治疗,吸出约8 mL黄色黏痰后SpO2渐升至100%,心率升至100~120次/min。在此后的1周内患者再次反复出现上述现象,SpO2下降低38%,心率减慢低至43次/min,均经及时紧急救治处理后患者转危为安,而且发生次数逐渐减少,1周后未再出现上述现象。
作者:陈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