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 国际刊号:1672-1721
  • 国内刊号:14-1314/R
  • 影响因子:0.56
  • 创刊:1997
  • 周期:旬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36
  • 全年订价:3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2014年33期文献
  • 简易负压封闭引流应用于慢性伤口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索简易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伤口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慢性伤口患者采用简易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结果15例患者经8 d~15 d简易负压封闭式引流治疗后均恢复良好,伤口周围皮肤红肿均明显减退,伤口内无脓性分泌物,肉芽组织生长好,血运佳,经常规换药后伤口均愈合。结论简易负压封闭引流术用于慢性伤口,可缓解患者痛苦,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叶芳;周兰英;冯丽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冰冻机采血小板絮状物析出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冰冻血小板技术自开展以来,在业内颇受争议,但因其具有可以批量制备、长期保存、应用便捷、即刻止血等特点,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紧急供血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在中小血站开展仍较普遍。我站开展冰冻机采血小板技术已有多年,在冰冻血小板融化后,我们发现絮状物析出时有发生,有时还会集中出现。笔者通过多年实践,仔细观察和技术调整,对冰冻机采血小板絮状物析出的原因有了一定的认识,采取相应措施后,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静涵;李运琴;李渝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对小儿肺炎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小儿肺炎的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儿科肺炎常规护理及随机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下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心理护理、对症护理、药物护理应用、健康宣教。结果观察组治疗护理依从性好95.12%、治疗总有效97.56%、护理满意度97.56%,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8.05%,85.37%,82.93%;住院时间(8.98±2.45)d,低于对照组的(11.23±3.36)d,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炎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病程,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维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护理干预措施对盆腔炎患者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盆腔炎患者病情、心理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盆腔炎患者进行观察,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则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疾病复发情况以及综合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复发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综合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盆腔炎患者的病情复发率,提高患者对自身的护理意识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外科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外科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136例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按照数字抽取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则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比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外科手术后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从而促进患者恢复,确保患者顺利康复,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作者:郭志蕾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护理干预对眼底出血患者远期康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眼底出血患者远期康复效果的作用。方法对136例眼底出血患者分别采用针对动脉硬化形成的因素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与常规护理(对照组),12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在动脉硬化形成因素、视力、眼底改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血压、血糖、血脂控制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视力提高好于对照组;黄斑厚度、生活质量改善方面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眼底出血患者的远期康复效果,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谭振琴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不可逆性气道阻塞和通气功能障碍的一组肺部疾病,呈进行性发展。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密切相关,反复发作常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使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扩张、心力衰竭。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和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甚至全身水肿。吸烟是目前公认的COPD已知重要的危险因素,被动吸烟也可能导致。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女,冬、春季>夏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积极控制感染是治疗的关键,合理治疗,配合有效护理,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延缓和控制肺功能减退,提高生存质量。现将有关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周学筠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多西他赛在肿瘤化疗中的不良反应观察和护理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应用于肿瘤化疗中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6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对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在肿瘤化疗中使用,必须要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才能降低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赵国凤;王海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护理干预对膀胱癌尿路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膀胱癌术后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膀胱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行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膀胱癌尿路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静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高龄患者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并胸腔大量积液1例的护理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指胃十二指肠溃疡在活动期间,逐渐侵蚀组织深部,从黏膜直至肌层组织,终穿破浆膜层,发生穿孔[1]。患者可出现腹部剧烈疼痛、弥散性腹膜炎等,严重者会出现大量出血等情况[2],临床表现为急性弥散性腹膜炎。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老年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免疫功能低下,临床表现不明显,且往往出现并发症,因此治疗上有其特殊性。2013年10月,我科收治1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并胸腔大量积液的高龄患者,病例特殊,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经积极手术治疗痊愈出院。现将其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王立馨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侵蚀性葡萄胎患者的静脉化疗护理

    目的:探讨侵蚀性葡萄胎静脉化疗患者的护理,以预防或减轻化疗对身体的危害,使患者顺利度过化疗期及恢复期。方法对收治的36例侵蚀性葡萄胎化疗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效果较满意。结论侵蚀性葡萄胎静脉化疗周期较长,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必须精心护理,以减轻或避免化疗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化疗顺利进行。

    作者:赖晓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喉癌患者护理缺陷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分析喉癌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组织我院头颈肿瘤外科专家组及科室质控组成员对2011年2月—2013年12月39例喉癌术后患者发生护理缺陷的原因进行逐一分析。结果观察及操作流程不到位是主要原因,操作技能及健康宣教方面是次要因素。结论临床护理是一个团队协作共同努力的过程,为预防和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要关注护士自身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强化法律意识。

    作者:王艳萍;朱宝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对产褥期妇女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对产褥期妇女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18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行常规产后护理干预,观察组行产褥期产后访视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的生活质量。结果2组患者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产褥期产妇针对性的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刘小红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43例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43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患者结石清除率为95.1%,无死亡病例;发生术后出血3例,感染2例,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100%。结论加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术后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云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环节优化护理断指再植58例

    目的:探讨环节优化护理应用于断指再植治疗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16例断指再植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环节优化(观察组)护理与断指再植常规(对照组)护理观察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成活率100%,功能恢复优良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1%与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节优化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断指再植术可取的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2年5月—2013年4月共收治11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59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前焦虑、术后疼痛、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费用方面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术前焦虑,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满意度,减轻家属负担,改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5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观察组的护理基础上予以产前监测、预防感染、病因护理、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等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2组患者中宫缩乏力因素分别占产后出血原因的71.1%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产后24 h出血量为(389.5±176.9)mL,较产后2 h显著降低,明显优于观察组的(561.1±213.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为13.3%和31.1%,其中干预组在各项并发症方面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干预是减轻患者病情的一种前瞻性护理方式,具有安全、有效和经济的特点,可有效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傅细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38例临床特征与护理干预

    目的:总结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来我科收治的38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护理方法。结果对38例患者实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密切观察病情,给予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加强症状护理,做好健康宣教。33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转往重症医学科,3例死亡。结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近年新发的感染性疾病,起病急、病情重,应早期规范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高迎文;高文武;林丽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规范化护理

    目的:探讨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规范化护理。方法对我院47例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并总结分析。结论47例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经规范化护理,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症状均得到理想的控制,治疗效果满意,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规范化护理措施对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陈春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用威猛先生快速去除白板笔痕迹

    每个护士站都设置1块白板,用于记录新入院、手术及急危重患者的情况。有时记录内容较长时间后才能更改,而白板笔记录超过24 h后即不易擦拭,会留下痕迹。我科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威猛先生能快速去除痕迹。威猛先生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能起到油水分离作用。

    作者:邢力丹;闫云;郑松;姜玲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确诊的10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52例(常规神经内科护理组)。2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采用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Bat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护理的介入能明显提高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玉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护理干预对降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妇科门诊1345例自愿选择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013年1月—6月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作为对照组,2013年6月—12月患者实施手术前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手术中护理干预和手术后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对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4.48%,对照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特别是手术前的常规检查,术中严密监测血压呼吸心率等体征,积极的呼吸循环管理,对降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减轻相关临床症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方何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个体化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于160例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除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外,还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和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个体化的护理措施。结果160例中痊愈132例,好转21例,无效5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95.6%。无任何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案和患者心理状况采取个体化的护理措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尚建英;刘玲;王红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实施团队教育对产褥期产妇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组建健康教育团队进行宣教对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征得产妇同意的基础上,将120例产妇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产妇接受团队提供的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母婴同室护理常规宣教,分别于出院后28 d家庭访视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在产褥期心理健康状况、行为改善、保健知识掌握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团队健康教育对产妇在产褥期的生活质量包括心理健康状况、行为改善、保健知识掌握方面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杨泽蓉;蒲春波;赵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对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比较

    目的:比较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对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38例,根据随机原则平均分配至A、B 2组,分别接受舒适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SCL-90各因子评分显著低于B组,而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B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护理方法对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康复效果不同,舒适护理干预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翟拥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素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素。方法收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1例的临床病历资料,观察发病构成比、出血部位及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男∶女≈1.68∶1,以46岁~55岁年龄段居多(37.25%)。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部位以壳核部多(41.18%),其次为丘脑部(21.57%)。吸烟、饮酒及基础性疾病为高血压脑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诱因较多,临床应强化护理干预指导,严格控制基础危险因素,强化基础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强化心理干预指导及康复护理,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成杏林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介入治疗的护理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介入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情况。结果36例患者的介入放射治疗及清宫术均顺利完成,无造血系统抑制及感染病例发生,也未出现过敏反应病例。结论优质高效的护理是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介入治疗顺利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马菁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浅谈我院聘用护士的管理

    随着军队医院的改革,编制床位和编制的军人护士明显不足,聘用护士已成为军队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聘用护士的管理,稳定护理队伍,充分调动聘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安心热爱护理工作,是军队医院面临的新的挑战。现将我院的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韦韦;李改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精神科病房的护理管理工作浅谈

    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大脑功能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活动不同程度的障碍,常有自杀、伤人、毁物、吞食异物、出走等意外的发生[1]。因此,对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管理尤为重要。自我院精神病区成立5年多来,我们从细节入手,加强护理工作中各个环节的防范工作,对有效规避医疗风险、事故,实现护理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谈谈几点体会。

    作者:甘永兰;邓显群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2006年-2013年我院新生儿出生缺陷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生缺陷种类、特征、影响因素,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6年—2013年住院分娩的54例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为1.08%,依次为骨骼系统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泌尿系统畸形、消化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结论应广泛进行优生宣教,重视婚前、孕前、致畸、孕期检查,尽早发现畸形,及时终止妊娠。

    作者:张志芳;侯银萍;牛桂芬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全员参与护理质控模式的尝试及难点分析

    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点,是优质护理的核心要求,是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力量,更有赖于护理管理水平[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变迁,护理管理者在质控方法上不断进行改进,月质控、季质控、五级纵向质控[2]等质控理念和质控方法对临床护理质量的保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无论多么好的理念和方法,仅凭每个质控组中的核心成员参与质控,终想要落实到临床总是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我院护理部3年护理质控检查的汇总分析,总结出以质控核心成员为重点,全院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护理质控的模式,有利于护理质量检查的反馈、整改,有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启月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护理管理在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中的实践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中医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在山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全省综合医院开展“为切实做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头作用”为主题的创建活动中,我院中医护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按照创建标准的要求,结合《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围绕评估细则,组织学习、动员部署、制订方案,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突出特色护理,提升中医护理质量。

    作者:董建果;续桂俊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品管圈在缩短晨间护理交接班时间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缩短晨间护理交接班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缩短护理交接班时间为主题,分析晨间护理交接班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导致交接班时间过长的原因,确定目标,制订并实施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晨间护理交接班时间明显缩短,由原来的50 min降低至30 min,不但没有降低护理交接班质量,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活动前。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缩短了晨间护理交接班时间,降低了交接班时间过长的发生率,终提高了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陈利云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发挥质控作用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管理的手段是进行质量控制[1]。医院护理质量的高低能直接、真实地反映出医院管理水平和护理工作的全貌。近年来,因等级医院的评审和患者护理需求的不断提高,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护理质量管理问题,为提高我院的整体护理技术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医疗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针,体现现代护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研究、制订全院各护理单元的护理质量质控考核标准、计划,并认真执行检查整改,实现了全院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孙巨成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临床护理收费告知制度在病区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收费告知在病区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520例住院患者实施护理收费告知制度后,与对照组500例比较,观察满意度、不满意因素及医患纠纷投诉率的变化。结果住院患者因医疗收费的投诉及医疗纠纷率下降,出院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上升,提高了病区管理质量。结论护理收费告知制度用于提升病区管理质量是有效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鸿翼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倦怠与患者安全

    随着血液净化的发展,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患者的安全问题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工作的高风险、工作的高负荷、专业技术压力、特殊的工作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及社会因素等造成护士职业倦怠,影响患者的安全。通过完善制度,提升自我内涵,改善环境,减轻护士的压力,加强防护,减少职业损害及管理者的支持等减低护士的职业倦怠,保障患者的安全。

    作者:田敏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开展品管圈活动对分层管理下护士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开展品管圈活动对分层管理下护士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7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发放对责任护士满意度现状调查表,调查患者对分层管理下护士的满意度情况。采用鱼骨图进行分析,制订改进措施,规范分层管理后提高责任护士满意度流程,实施4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后达标率109.26%、进步率10.3%,满意度由改善前的86.96%提高到了95.92%。结论在自我启发及相互启发下,激发了每个圈员的潜能,还明显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圈员运用PDCA管理方法,将圈会成果维持并持续改进。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分层管理下患者对责任护士的满意度,并具有可持续性。

    作者:王婧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改变护理模式,转变护理理念,熟练掌握儿科护理知识与技能,改善病区环境,提供人性化服务。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实施2年,不仅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达到95%以上,同时也实现了护理零投诉的满意效果。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效改善了护患关系,达到了护士满意、患者满意、社会满意的良好效果。

    作者:石伟兰;吕爱萍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肺心病并发水肿1例治疗分析

    1病例简介患者,男,68岁,主因慢性咳嗽、咳痰20余年,活动后气紧7年,加重1年,伴双下肢水肿1 d,恶心、呕吐、腹痛原因待查,于2013年6月24日常诊入院。

    作者:曹圣洁;何建荣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刀伤致休克1例的护理思考

    刀伤致休克其创伤大、失血多,发病急、进展迅速、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严重,多器官功能紊乱,随时危及患者生命,能及时设别早期征象并采取有效方法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我科1例刀伤导致休克患者的抢救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曾艳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重症艾滋病合并肺结核误诊患者1例护理体会

    1病例简介患者,男,32岁,未婚,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症状渐加重伴盗汗、乏力,活动时呼吸困难。入院前曾在外院拟诊“肺部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20余天,用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病情无好转,症状加重。因本人有不洁性行为史、多性伴,在云南艾滋病高发区生活5年。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化验:人类免疾缺陷病毒(HIV)阳性,市CDC确诊抗HIV阳性。

    作者:余英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因体位变换反复出现痰阻窒息1例护理

    患者,女,49岁,主因“呼吸困难、咳嗽、咳痰1月余,加重3 d,发现血压降低11 h (11 h前血压突然降至81/43 mm Hg)”于2010年9月21日于我院急诊就诊。查体示:嗜睡状态,呼吸深慢,左侧呼吸音减低,口唇紫绀,体温38.5℃,心率114次/min,血压177/107 mm Hg,血气分析示:pH 7.00,PaCO298 mm Hg, PaO236 mm Hg,BE-9.8 mmol/L。查血糖26.7 mmol/L,尿酮体(+++),查胸片示:双肺渗出性病变,炎症?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降糖、消酮治疗。其后多次查心电图示:V2~6导联T波倒置,超声心动图示:前壁、前间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为进一步诊治于9月26日收入院,入院诊断:①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功能Ⅱ级(Killip分级)。②肺部感染。③呼吸衰竭Ⅱ型。④呼吸性酸中毒。⑤酮症。⑥高血压3级,极高危。⑦神经根炎。⑧气管插管术后。于10月10日晨起翻身后患者突然出现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至50%~60%,心率降至50~60次/min,患者浑身大汗淋漓,意识淡漠,双肺可闻及较多痰鸣音,考虑痰液较多阻塞气道,通气不畅所致。即刻将呼吸机吸氧浓度调高,同时急行人工气道吸痰治疗,吸出约8 mL黄色黏痰后SpO2渐升至100%,心率升至100~120次/min。在此后的1周内患者再次反复出现上述现象,SpO2下降低38%,心率减慢低至43次/min,均经及时紧急救治处理后患者转危为安,而且发生次数逐渐减少,1周后未再出现上述现象。

    作者:陈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急诊骨伤患者的心理分析与生理护理

    急诊骨科的患者发病都比较急,其病情的发展也很快。很多急诊骨伤都是由突发情况所导致的,如高空坠物、高空落地或者是交通事故等,这些事故在伤害到患者的同时,也会令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巨大的恐惧感。健康教育应更多地关注患者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知识[1],这样才能够让整个护理工作顺利展开,并且达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春艳;宋荣;李佳琪;张琴;汪丽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急诊重症患者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患者的心理需求与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8例急诊重症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针对性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结果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结论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及时了解并帮助急诊重症患者解决必要的心理需求,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或治愈率,从而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陈娴.不当护理行为的法律分析[J].护理研究,2008,6(6B):1577.]。

    作者:吴柳英;黎瑜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临产妇心理状态剖析及护理

    目的:深入剖析临产妇的心理状态,探究干预性护理对临产妇心理的影响。方法抽取2011年7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临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临产妇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增加干预性护理。对2组患者的担忧程度及分娩方式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担忧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剖宫产和助产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临产妇紧张和担忧的心理状态,缩短产程,有利于临产妇的身心健康。

    作者:刘惠敏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进入老年期,人的各项生理功能都逐渐进入衰退阶段,很多老年人会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或老化性疾病,因此住院期间会产生恐惧、焦虑、孤独、疑心重、困惑、失落感等多种心理变化,有效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要求护士不仅具备精湛的护理技术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要掌握心理学知识,并能针对老年人特有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便更好地恢复和增强患者健康[1]。现将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温慧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控制作用浅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及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在临床上均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宣教、指导、心理疏导、护理引导等,观察和比较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的SAS分值以及SDS分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志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侧重心理护理联合护理路径提高自然分娩率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侧重心理护理联合分娩护理路径提高自然分娩率的效果。方法对在我院住院生产的240例产妇分别采用产科常规分娩护理措施(对照组)与侧重心理护理联合分娩护理路径措施(观察组),比较2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重心理护理联合分娩护理路径护理能够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分娩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荆丽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年轻服毒患者的动态心理干预

    目的:研究年轻服毒患者的内心情感变化,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年轻服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普通治疗与心理干预治疗的康复效果。结果进行正常治疗的患者康复率明显低于心理干预组。结论对服毒患者进行合理的动态心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黄雪珍;黄叶明;林丽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护理干预降低产妇焦虑情绪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妇焦虑情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并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产妇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模式,告知患者要心情愉悦,避免压力过大,影响胎儿正常生长;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调查比较2组孕妇在护理干预前后的SAS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产妇的焦虑情绪,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玲莉;谢茶枝;汪艺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5月我院治疗的COPD患者60例,将其按照健康教育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同步健康教育。对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呼吸功能训练情况以及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呼吸功能训练以及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同步接受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对疾病治疗起到了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焦灵玉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与影响

    目的: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在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我院门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7例,通过各种方式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宣教和指导。结果大多数患者通过健康教育掌握了糖尿病的一般知识,并且积极配合治疗,有效控制了血糖。结论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翟子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青春期性健康教育

    性是一个身体和心理成熟的人的正常生理需要,但它必须符合其客观发展规律,即年龄令与社会道德,只有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道德观才能指导正确的性行为。在青少年中进行性健康知识的宣讲,进行性教育,使他们在青春期来临之际,正确看待自已的生理改变及心理变化,理性对待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对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未来生活和谐、婚姻美满、家庭和睦有着重要意义。性教育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三部分。

    作者:杨运菊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住院哮喘患儿行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住院哮喘患儿行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哮喘患儿98例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及护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住院哮喘患儿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可大幅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升家长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与对哮喘患儿的护理能力,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秋琴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健康教育在医院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医院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体检中心的体检者200例进行体检和问卷调查,在6个月后再进行体检和问卷调查,比较体检者在2次体检中对自身健康了解情况,相关疾病防控知识掌握情况,健康教育前后体检异常指标改变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体检者对身体健康知晓率及疾病防控知识增加(P<0.05),体检异常指标明显好转(P<0.05)。结论在体检中应用健康教育提高了人们对自身健康和疾病防控知识的了解,养成健康行为,促进健康。

    作者:郑莉萍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加强患者沟通搞好护理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护理健康教育在患者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给予护理健康教育及常规护理,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患者沟通工作中采用护理健康教育,可明显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戴文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运用品管圈的方法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患者发放健康教育调查问卷,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设定目标,制订相应的对策,后进行效果确认。结果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由原来的71%提高到91%。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工作中,找出和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等,可以有效帮助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

    作者:田爱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治疗小儿弱视的护理研究进展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体极为重要的器官,视觉是人类感受世界直接的方式[1]。弱视与近视均为眼科的常见眼病,但弱视与近视有所区别,近视是由于睫状肌的过度紧张或因遗传原因导致的视力下降,戴镜后多可恢复正常。而弱视则为视功能发育迟缓、斜视、视功能紊乱、高度屈光不正等,即使戴镜也无法恢复正常,并且多发于小儿时期[2],危害性比近视更大。据相关文献报道,我国儿童弱视的患病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为4.00%,位居世界第二位,据此推算,我国约有1千万弱视患儿,小儿弱视问题不容忽视[3]。如果不及时治疗,给患儿造成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不仅表现为视力低下、双眼视功能缺失,缺乏立体视觉等,而且影响成年后的职业选择,对患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也是不小的打击,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戴镜以及视觉感知训练是弱视患儿治疗的有效方式,早期治疗可防止视力永久性低下,并且避免成人后发育期终止斜视、弱视等无法治愈[4]。由于小儿弱视治疗时间长,护理的作用在于提高患儿的依从性,根据小儿的特点,采取患儿感兴趣的方法进行训练,方能事半功倍。现就治疗小儿弱视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蒙静蓉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糖尿病的护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然而,糖尿病患者心理压力大,缺乏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导致自我护理能力差。需要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指导,帮助患者制定治疗和护理计划,做好终生护理工作;维持血糖的稳定,控制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苏文;吴承聪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快速康复外科在食管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食管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食管癌手术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式,包括术前教育、手术准备、术后镇痛、液体管理、引流管管理、术后饮食等方面。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等。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在食管癌患者围术期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玉萍;李雪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脑梗死362例康复护理体会

    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及致残率均高,是多数国家的三大致死疾病(心脏病、中风、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脑梗死常见,约占75%。脑梗死起病急、恢复慢,易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使工作、生活能力部分或全部丧失。现代康复医学正在迅速发展之中,一些科学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恢复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使患者复归家庭和社会。

    作者:吕亮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多种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恢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在我院接受剖宫产分娩的200例产妇实施个体化综合护理模式,并与接收常规护理的200例产妇进行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恢复效果,评价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及与医护人员的配合度。结果实施多种护理模式的200例产妇比接受常规护理的200例产妇恢复效果要好,产妇及其家属与医护人员配合度高,心情愉悦,有较高的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际护理操作中介入个体化综合护理,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角度服务产妇,可提高产妇满意度,高效完成护理工作。

    作者:刘艳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急诊科护理常见的纠纷原因及对策分析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窗口,就诊患者多为突然发病、病情危重,需要迅速制订抢救措施。但是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的诊疗环境、就诊检查以及取药、住院过程等不是很熟悉,再加上疾病的折磨,患者心情急躁,护理人员若护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发生护患纠纷[1]。急诊科作为医疗活动比较集中的场所,也是医院内矛盾敏感地带和护患纠纷的高发区,虽然大多数护患之间的纠纷、投诉并未诉诸法律,但是这些纠纷对护患关系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破坏了护士的社会形象,有的甚至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因此,应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和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王香丽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有效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12月—2013年12月发生的53例护患纠纷进行调查,按原因进行归类。结果护理人员自身方面是主要原因,其次是患者方面及护理管理方面。结论通过全面认真客观分析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采用多途径、全方位的预防措施,提高了护士防范纠纷的意识和能力,改进护理质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患者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下降。

    作者:刘彩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