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骨伤患者的心理分析与生理护理

王春艳;宋荣;李佳琪;张琴;汪丽

关键词:急诊, 骨伤患者, 心理分析, 心理和社会, 突发情况, 交通事故, 健康教育, 护理工作, 高空坠物, 恐惧感, 知识, 伤害, 骨科, 发病
摘要:急诊骨科的患者发病都比较急,其病情的发展也很快。很多急诊骨伤都是由突发情况所导致的,如高空坠物、高空落地或者是交通事故等,这些事故在伤害到患者的同时,也会令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巨大的恐惧感。健康教育应更多地关注患者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知识[1],这样才能够让整个护理工作顺利展开,并且达到良好的效果。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用威猛先生快速去除白板笔痕迹

    每个护士站都设置1块白板,用于记录新入院、手术及急危重患者的情况。有时记录内容较长时间后才能更改,而白板笔记录超过24 h后即不易擦拭,会留下痕迹。我科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威猛先生能快速去除痕迹。威猛先生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能起到油水分离作用。

    作者:邢力丹;闫云;郑松;姜玲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倦怠与患者安全

    随着血液净化的发展,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患者的安全问题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工作的高风险、工作的高负荷、专业技术压力、特殊的工作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及社会因素等造成护士职业倦怠,影响患者的安全。通过完善制度,提升自我内涵,改善环境,减轻护士的压力,加强防护,减少职业损害及管理者的支持等减低护士的职业倦怠,保障患者的安全。

    作者:田敏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住院哮喘患儿行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住院哮喘患儿行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哮喘患儿98例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及护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住院哮喘患儿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可大幅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升家长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与对哮喘患儿的护理能力,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秋琴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临产妇心理状态剖析及护理

    目的:深入剖析临产妇的心理状态,探究干预性护理对临产妇心理的影响。方法抽取2011年7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临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临产妇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增加干预性护理。对2组患者的担忧程度及分娩方式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担忧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剖宫产和助产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临产妇紧张和担忧的心理状态,缩短产程,有利于临产妇的身心健康。

    作者:刘惠敏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38例临床特征与护理干预

    目的:总结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来我科收治的38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护理方法。结果对38例患者实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密切观察病情,给予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加强症状护理,做好健康宣教。33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转往重症医学科,3例死亡。结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近年新发的感染性疾病,起病急、病情重,应早期规范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高迎文;高文武;林丽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护理管理在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中的实践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中医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在山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全省综合医院开展“为切实做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头作用”为主题的创建活动中,我院中医护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按照创建标准的要求,结合《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围绕评估细则,组织学习、动员部署、制订方案,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突出特色护理,提升中医护理质量。

    作者:董建果;续桂俊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侵蚀性葡萄胎患者的静脉化疗护理

    目的:探讨侵蚀性葡萄胎静脉化疗患者的护理,以预防或减轻化疗对身体的危害,使患者顺利度过化疗期及恢复期。方法对收治的36例侵蚀性葡萄胎化疗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效果较满意。结论侵蚀性葡萄胎静脉化疗周期较长,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必须精心护理,以减轻或避免化疗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化疗顺利进行。

    作者:赖晓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确诊的10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52例(常规神经内科护理组)。2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采用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Bat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护理的介入能明显提高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玉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品管圈在缩短晨间护理交接班时间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缩短晨间护理交接班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缩短护理交接班时间为主题,分析晨间护理交接班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导致交接班时间过长的原因,确定目标,制订并实施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晨间护理交接班时间明显缩短,由原来的50 min降低至30 min,不但没有降低护理交接班质量,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活动前。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缩短了晨间护理交接班时间,降低了交接班时间过长的发生率,终提高了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陈利云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快速康复外科在食管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食管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食管癌手术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式,包括术前教育、手术准备、术后镇痛、液体管理、引流管管理、术后饮食等方面。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等。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在食管癌患者围术期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玉萍;李雪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侧重心理护理联合护理路径提高自然分娩率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侧重心理护理联合分娩护理路径提高自然分娩率的效果。方法对在我院住院生产的240例产妇分别采用产科常规分娩护理措施(对照组)与侧重心理护理联合分娩护理路径措施(观察组),比较2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重心理护理联合分娩护理路径护理能够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分娩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荆丽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开展品管圈活动对分层管理下护士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开展品管圈活动对分层管理下护士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7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发放对责任护士满意度现状调查表,调查患者对分层管理下护士的满意度情况。采用鱼骨图进行分析,制订改进措施,规范分层管理后提高责任护士满意度流程,实施4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后达标率109.26%、进步率10.3%,满意度由改善前的86.96%提高到了95.92%。结论在自我启发及相互启发下,激发了每个圈员的潜能,还明显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圈员运用PDCA管理方法,将圈会成果维持并持续改进。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分层管理下患者对责任护士的满意度,并具有可持续性。

    作者:王婧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护理干预对膀胱癌尿路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膀胱癌术后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膀胱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行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膀胱癌尿路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静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个体化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于160例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除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外,还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和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个体化的护理措施。结果160例中痊愈132例,好转21例,无效5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95.6%。无任何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案和患者心理状况采取个体化的护理措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尚建英;刘玲;王红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外科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外科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136例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按照数字抽取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则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比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外科手术后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从而促进患者恢复,确保患者顺利康复,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作者:郭志蕾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5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观察组的护理基础上予以产前监测、预防感染、病因护理、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等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2组患者中宫缩乏力因素分别占产后出血原因的71.1%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产后24 h出血量为(389.5±176.9)mL,较产后2 h显著降低,明显优于观察组的(561.1±213.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为13.3%和31.1%,其中干预组在各项并发症方面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干预是减轻患者病情的一种前瞻性护理方式,具有安全、有效和经济的特点,可有效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傅细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介入治疗的护理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介入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情况。结果36例患者的介入放射治疗及清宫术均顺利完成,无造血系统抑制及感染病例发生,也未出现过敏反应病例。结论优质高效的护理是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介入治疗顺利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马菁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发挥质控作用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管理的手段是进行质量控制[1]。医院护理质量的高低能直接、真实地反映出医院管理水平和护理工作的全貌。近年来,因等级医院的评审和患者护理需求的不断提高,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护理质量管理问题,为提高我院的整体护理技术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医疗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针,体现现代护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研究、制订全院各护理单元的护理质量质控考核标准、计划,并认真执行检查整改,实现了全院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孙巨成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脑梗死362例康复护理体会

    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及致残率均高,是多数国家的三大致死疾病(心脏病、中风、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脑梗死常见,约占75%。脑梗死起病急、恢复慢,易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使工作、生活能力部分或全部丧失。现代康复医学正在迅速发展之中,一些科学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恢复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使患者复归家庭和社会。

    作者:吕亮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护理干预对眼底出血患者远期康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眼底出血患者远期康复效果的作用。方法对136例眼底出血患者分别采用针对动脉硬化形成的因素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与常规护理(对照组),12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在动脉硬化形成因素、视力、眼底改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血压、血糖、血脂控制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视力提高好于对照组;黄斑厚度、生活质量改善方面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眼底出血患者的远期康复效果,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谭振琴 刊期: 2014年第33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