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泽蓉;蒲春波;赵婕
目的:探讨环节优化护理应用于断指再植治疗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16例断指再植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环节优化(观察组)护理与断指再植常规(对照组)护理观察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成活率100%,功能恢复优良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1%与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节优化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断指再植术可取的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组建健康教育团队进行宣教对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征得产妇同意的基础上,将120例产妇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产妇接受团队提供的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母婴同室护理常规宣教,分别于出院后28 d家庭访视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在产褥期心理健康状况、行为改善、保健知识掌握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团队健康教育对产妇在产褥期的生活质量包括心理健康状况、行为改善、保健知识掌握方面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杨泽蓉;蒲春波;赵婕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体极为重要的器官,视觉是人类感受世界直接的方式[1]。弱视与近视均为眼科的常见眼病,但弱视与近视有所区别,近视是由于睫状肌的过度紧张或因遗传原因导致的视力下降,戴镜后多可恢复正常。而弱视则为视功能发育迟缓、斜视、视功能紊乱、高度屈光不正等,即使戴镜也无法恢复正常,并且多发于小儿时期[2],危害性比近视更大。据相关文献报道,我国儿童弱视的患病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为4.00%,位居世界第二位,据此推算,我国约有1千万弱视患儿,小儿弱视问题不容忽视[3]。如果不及时治疗,给患儿造成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不仅表现为视力低下、双眼视功能缺失,缺乏立体视觉等,而且影响成年后的职业选择,对患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也是不小的打击,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戴镜以及视觉感知训练是弱视患儿治疗的有效方式,早期治疗可防止视力永久性低下,并且避免成人后发育期终止斜视、弱视等无法治愈[4]。由于小儿弱视治疗时间长,护理的作用在于提高患儿的依从性,根据小儿的特点,采取患儿感兴趣的方法进行训练,方能事半功倍。现就治疗小儿弱视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蒙静蓉 刊期: 2014年第33期
随着军队医院的改革,编制床位和编制的军人护士明显不足,聘用护士已成为军队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聘用护士的管理,稳定护理队伍,充分调动聘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安心热爱护理工作,是军队医院面临的新的挑战。现将我院的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韦韦;李改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生缺陷种类、特征、影响因素,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6年—2013年住院分娩的54例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为1.08%,依次为骨骼系统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泌尿系统畸形、消化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结论应广泛进行优生宣教,重视婚前、孕前、致畸、孕期检查,尽早发现畸形,及时终止妊娠。
作者:张志芳;侯银萍;牛桂芬 刊期: 2014年第33期
随着血液净化的发展,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患者的安全问题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工作的高风险、工作的高负荷、专业技术压力、特殊的工作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及社会因素等造成护士职业倦怠,影响患者的安全。通过完善制度,提升自我内涵,改善环境,减轻护士的压力,加强防护,减少职业损害及管理者的支持等减低护士的职业倦怠,保障患者的安全。
作者:田敏 刊期: 2014年第33期
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管理的手段是进行质量控制[1]。医院护理质量的高低能直接、真实地反映出医院管理水平和护理工作的全貌。近年来,因等级医院的评审和患者护理需求的不断提高,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护理质量管理问题,为提高我院的整体护理技术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医疗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针,体现现代护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研究、制订全院各护理单元的护理质量质控考核标准、计划,并认真执行检查整改,实现了全院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孙巨成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确诊的10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52例(常规神经内科护理组)。2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采用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Bat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护理的介入能明显提高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玉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2年5月—2013年4月共收治11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59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前焦虑、术后疼痛、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费用方面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术前焦虑,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满意度,减轻家属负担,改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点,是优质护理的核心要求,是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力量,更有赖于护理管理水平[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变迁,护理管理者在质控方法上不断进行改进,月质控、季质控、五级纵向质控[2]等质控理念和质控方法对临床护理质量的保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无论多么好的理念和方法,仅凭每个质控组中的核心成员参与质控,终想要落实到临床总是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我院护理部3年护理质控检查的汇总分析,总结出以质控核心成员为重点,全院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护理质控的模式,有利于护理质量检查的反馈、整改,有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启月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妇科门诊1345例自愿选择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013年1月—6月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作为对照组,2013年6月—12月患者实施手术前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手术中护理干预和手术后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对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4.48%,对照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特别是手术前的常规检查,术中严密监测血压呼吸心率等体征,积极的呼吸循环管理,对降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减轻相关临床症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方何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在我院接受剖宫产分娩的200例产妇实施个体化综合护理模式,并与接收常规护理的200例产妇进行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恢复效果,评价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及与医护人员的配合度。结果实施多种护理模式的200例产妇比接受常规护理的200例产妇恢复效果要好,产妇及其家属与医护人员配合度高,心情愉悦,有较高的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际护理操作中介入个体化综合护理,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角度服务产妇,可提高产妇满意度,高效完成护理工作。
作者:刘艳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住院哮喘患儿行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哮喘患儿98例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及护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住院哮喘患儿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可大幅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升家长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与对哮喘患儿的护理能力,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秋琴 刊期: 2014年第33期
1病例简介患者,男,32岁,未婚,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症状渐加重伴盗汗、乏力,活动时呼吸困难。入院前曾在外院拟诊“肺部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20余天,用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病情无好转,症状加重。因本人有不洁性行为史、多性伴,在云南艾滋病高发区生活5年。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化验:人类免疾缺陷病毒(HIV)阳性,市CDC确诊抗HIV阳性。
作者:余英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急诊骨科的患者发病都比较急,其病情的发展也很快。很多急诊骨伤都是由突发情况所导致的,如高空坠物、高空落地或者是交通事故等,这些事故在伤害到患者的同时,也会令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巨大的恐惧感。健康教育应更多地关注患者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知识[1],这样才能够让整个护理工作顺利展开,并且达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春艳;宋荣;李佳琪;张琴;汪丽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总结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来我科收治的38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护理方法。结果对38例患者实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密切观察病情,给予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加强症状护理,做好健康宣教。33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转往重症医学科,3例死亡。结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近年新发的感染性疾病,起病急、病情重,应早期规范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高迎文;高文武;林丽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缩短晨间护理交接班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缩短护理交接班时间为主题,分析晨间护理交接班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导致交接班时间过长的原因,确定目标,制订并实施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晨间护理交接班时间明显缩短,由原来的50 min降低至30 min,不但没有降低护理交接班质量,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活动前。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缩短了晨间护理交接班时间,降低了交接班时间过长的发生率,终提高了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陈利云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索简易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伤口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慢性伤口患者采用简易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结果15例患者经8 d~15 d简易负压封闭式引流治疗后均恢复良好,伤口周围皮肤红肿均明显减退,伤口内无脓性分泌物,肉芽组织生长好,血运佳,经常规换药后伤口均愈合。结论简易负压封闭引流术用于慢性伤口,可缓解患者痛苦,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叶芳;周兰英;冯丽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比较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对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38例,根据随机原则平均分配至A、B 2组,分别接受舒适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SCL-90各因子评分显著低于B组,而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B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护理方法对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康复效果不同,舒适护理干预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翟拥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于160例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除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外,还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和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个体化的护理措施。结果160例中痊愈132例,好转21例,无效5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95.6%。无任何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案和患者心理状况采取个体化的护理措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尚建英;刘玲;王红 刊期: 201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