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措施对盆腔炎患者的影响观察

张雪梅

关键词:盆腔炎, 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对比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盆腔炎患者病情、心理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盆腔炎患者进行观察,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则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疾病复发情况以及综合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复发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综合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盆腔炎患者的病情复发率,提高患者对自身的护理意识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临产妇心理状态剖析及护理

    目的:深入剖析临产妇的心理状态,探究干预性护理对临产妇心理的影响。方法抽取2011年7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临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临产妇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增加干预性护理。对2组患者的担忧程度及分娩方式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担忧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剖宫产和助产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临产妇紧张和担忧的心理状态,缩短产程,有利于临产妇的身心健康。

    作者:刘惠敏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脑梗死362例康复护理体会

    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及致残率均高,是多数国家的三大致死疾病(心脏病、中风、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脑梗死常见,约占75%。脑梗死起病急、恢复慢,易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使工作、生活能力部分或全部丧失。现代康复医学正在迅速发展之中,一些科学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恢复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使患者复归家庭和社会。

    作者:吕亮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糖尿病的护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然而,糖尿病患者心理压力大,缺乏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导致自我护理能力差。需要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指导,帮助患者制定治疗和护理计划,做好终生护理工作;维持血糖的稳定,控制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苏文;吴承聪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全员参与护理质控模式的尝试及难点分析

    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点,是优质护理的核心要求,是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力量,更有赖于护理管理水平[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变迁,护理管理者在质控方法上不断进行改进,月质控、季质控、五级纵向质控[2]等质控理念和质控方法对临床护理质量的保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无论多么好的理念和方法,仅凭每个质控组中的核心成员参与质控,终想要落实到临床总是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我院护理部3年护理质控检查的汇总分析,总结出以质控核心成员为重点,全院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护理质控的模式,有利于护理质量检查的反馈、整改,有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启月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控制作用浅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及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在临床上均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宣教、指导、心理疏导、护理引导等,观察和比较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的SAS分值以及SDS分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志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素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素。方法收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1例的临床病历资料,观察发病构成比、出血部位及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男∶女≈1.68∶1,以46岁~55岁年龄段居多(37.25%)。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部位以壳核部多(41.18%),其次为丘脑部(21.57%)。吸烟、饮酒及基础性疾病为高血压脑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诱因较多,临床应强化护理干预指导,严格控制基础危险因素,强化基础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强化心理干预指导及康复护理,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成杏林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急诊骨伤患者的心理分析与生理护理

    急诊骨科的患者发病都比较急,其病情的发展也很快。很多急诊骨伤都是由突发情况所导致的,如高空坠物、高空落地或者是交通事故等,这些事故在伤害到患者的同时,也会令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巨大的恐惧感。健康教育应更多地关注患者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知识[1],这样才能够让整个护理工作顺利展开,并且达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春艳;宋荣;李佳琪;张琴;汪丽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介入治疗的护理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介入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情况。结果36例患者的介入放射治疗及清宫术均顺利完成,无造血系统抑制及感染病例发生,也未出现过敏反应病例。结论优质高效的护理是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介入治疗顺利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马菁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对小儿肺炎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小儿肺炎的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儿科肺炎常规护理及随机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下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心理护理、对症护理、药物护理应用、健康宣教。结果观察组治疗护理依从性好95.12%、治疗总有效97.56%、护理满意度97.56%,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8.05%,85.37%,82.93%;住院时间(8.98±2.45)d,低于对照组的(11.23±3.36)d,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炎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病程,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维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与影响

    目的: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在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我院门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7例,通过各种方式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宣教和指导。结果大多数患者通过健康教育掌握了糖尿病的一般知识,并且积极配合治疗,有效控制了血糖。结论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翟子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对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比较

    目的:比较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对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38例,根据随机原则平均分配至A、B 2组,分别接受舒适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SCL-90各因子评分显著低于B组,而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B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护理方法对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康复效果不同,舒适护理干预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翟拥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开展品管圈活动对分层管理下护士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开展品管圈活动对分层管理下护士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7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发放对责任护士满意度现状调查表,调查患者对分层管理下护士的满意度情况。采用鱼骨图进行分析,制订改进措施,规范分层管理后提高责任护士满意度流程,实施4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后达标率109.26%、进步率10.3%,满意度由改善前的86.96%提高到了95.92%。结论在自我启发及相互启发下,激发了每个圈员的潜能,还明显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圈员运用PDCA管理方法,将圈会成果维持并持续改进。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分层管理下患者对责任护士的满意度,并具有可持续性。

    作者:王婧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加强患者沟通搞好护理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护理健康教育在患者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给予护理健康教育及常规护理,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患者沟通工作中采用护理健康教育,可明显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戴文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2年5月—2013年4月共收治11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59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前焦虑、术后疼痛、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费用方面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术前焦虑,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满意度,减轻家属负担,改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规范化护理

    目的:探讨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规范化护理。方法对我院47例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并总结分析。结论47例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经规范化护理,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症状均得到理想的控制,治疗效果满意,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规范化护理措施对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陈春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重症艾滋病合并肺结核误诊患者1例护理体会

    1病例简介患者,男,32岁,未婚,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症状渐加重伴盗汗、乏力,活动时呼吸困难。入院前曾在外院拟诊“肺部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20余天,用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病情无好转,症状加重。因本人有不洁性行为史、多性伴,在云南艾滋病高发区生活5年。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化验:人类免疾缺陷病毒(HIV)阳性,市CDC确诊抗HIV阳性。

    作者:余英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改变护理模式,转变护理理念,熟练掌握儿科护理知识与技能,改善病区环境,提供人性化服务。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实施2年,不仅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达到95%以上,同时也实现了护理零投诉的满意效果。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效改善了护患关系,达到了护士满意、患者满意、社会满意的良好效果。

    作者:石伟兰;吕爱萍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年轻服毒患者的动态心理干预

    目的:研究年轻服毒患者的内心情感变化,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年轻服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普通治疗与心理干预治疗的康复效果。结果进行正常治疗的患者康复率明显低于心理干预组。结论对服毒患者进行合理的动态心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黄雪珍;黄叶明;林丽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侧重心理护理联合护理路径提高自然分娩率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侧重心理护理联合分娩护理路径提高自然分娩率的效果。方法对在我院住院生产的240例产妇分别采用产科常规分娩护理措施(对照组)与侧重心理护理联合分娩护理路径措施(观察组),比较2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重心理护理联合分娩护理路径护理能够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分娩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荆丽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刀伤致休克1例的护理思考

    刀伤致休克其创伤大、失血多,发病急、进展迅速、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严重,多器官功能紊乱,随时危及患者生命,能及时设别早期征象并采取有效方法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我科1例刀伤导致休克患者的抢救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曾艳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