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推拿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傅春杰;陈浩辉;杨斌兰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推拿, 牵引, 联合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推拿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牵引治疗和推拿结合牵引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VAS评分及ODI指数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VAS评分及ODI指数下降更加明显(P<0.01)。治疗组治愈32例(53.3%,32/60),总有效率98.3%(59/60),对照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P<0.01)。结论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采血顺序安排不当引起血钾升高1例报告

    1病历摘要患者,女,2岁,因腹泻2011年7月12日入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7.1℃,脉搏120次/min,呼吸29次/min,精神可,皮肤弹性正常,心肺正常,腹软,肠鸣音活跃;实验室大便检查:轮状病毒阳性。立采血查血常规和电解质,采血顺利,立即送检,电解质标本周转时间(TAT)时间为50 min。结果为:钾6.48 mmol/L,钠140.3 mmol/L,氯103.8 mmol/L。钾为危急值,立即复查:钾仍为6.46 mmol/L。标本无溶血,于是立即以危急值三种方式(电话、网络、短信)报给临床。主管医生接到信息后速到床旁检查,发现患者并无高钾血症的症状,考虑检验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便重新采血复查电解质,结果为钾4.85 mmol/L,钠138.6 mmol/L,氯102.4 mmol/L。

    作者:张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加味补阳还五汤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偏身瘫痪5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偏身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患者给予口服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电针治疗,经过1~3个疗程观察其疗效。结果痊愈15例,占28.8%;显效31例,占59.6%;好转4例,占7.7%;无效2例,占3.8%,总有效率为96.2%。结论通过对52例患者临床观察,体会到运用加味补阳还五汤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偏身瘫痪,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偏身肢体无力、肌力降低等症状。疗效迅速、肯定,疗程短,副作用小,发挥了中医特色。

    作者:李金娥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院前急救死亡109例分析

    为了了解我院院前急救死亡病例情况,指导院前急救培训工作,给建立健全院前急救网络建设提供依据,降低院前急救病死率。本文对我院2013年院前急救死亡病例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旭东;彭璐;袁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静脉给药时间差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静脉给药时间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进行住院患者静脉给药时间差的现况调查、要因分析、拟定对策、运用PDCA循环原则进行对策实施和效果核查、标准化处理等。结果药品储备不及时、护士对静脉给药时间差问题意识不强及未及时解决静脉给药中断原因,是造成住院患者静脉给药时间差的主要原因,措施改进后,住院患者静脉给药时间差发生率由0.9%下降到0.12%。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静脉给药时间差,保证了患者安全用药。

    作者:陈颖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阴道分泌物2139例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妇科门诊中阴道分泌物的临床检验情况。方法对2014年1月—5月我院妇科门诊2139例妇女送检阴道分泌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139例送检阴道分泌物中,检出病原菌者有1242例,占送检总数的58.06%,其中细菌感染率28.61%,念珠菌感染率19.87%,滴虫感染率9.58%。阴道分泌物中检出病原菌的妇女,其阴道清洁度多处于Ⅲ~Ⅳ度。结论妇科门诊患者阴道感染率较高,其中细菌与霉菌为主要的病原体。

    作者:周迂秀;王可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胃苏颗粒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大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33例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大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大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胃苏颗粒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2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胃苏颗粒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大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文;霍小燕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从平常工作入手,往精细化发展,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建立腔镜器械管理流程、做好腔镜器械清洗及保养工作。结果实施腔镜器械精细化管理后,损坏率明显下降,零部件遗失例数降低,医生满意度提高。结论使用精细化管理大大提高了腔镜器械的使用寿命,是腔镜手术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作者:全能花;吴芳卉;陈竹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尤瑞克林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疗效。方法30例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对2组患者治疗后7 d、1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实验室指标变化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尤瑞克林对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作为临床治疗上一个新的选择参考。

    作者:吴耿茂;林凯胜;程树杰;黄容生;黄明韬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不同方法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究不同治疗方法对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68例胫骨骨折术后发生骨不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其做出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骨不连的总恢复率为100%,对照组骨不连的总恢复率为82.35%;2组患者骨不连的总恢复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骨不连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是常见的并发症,行再次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永颂;陆健;魏伟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新生儿凝血功能检查及临床意义初探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的凝血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以贵州省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早产组为153例早产儿(27~36+6周),肺炎组为63例新生儿肺炎,窒息组为65例轻度窒息新生儿,吸入组为61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呼吸组为3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对照组为健康足月新生儿28例。使用sysmexCA7000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受检者血液样本凝血四项(APTT、PT、FIB、TT),分析各组指标显著差异性。结果新生儿早产组APTT、PT、T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FIB、PLT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肺炎组APTT、P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PL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FIB、PLT低于对照组,PT、T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APTT无统计学差异(P>0.05);吸入组FIB低于对照组,TT、P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PLT无统计学差异(P>0.05);呼吸组APTT、PT、TT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LT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在不同情况下,凝血四项均表现出差异性,及时检测凝血指标,对新生儿凝血功能紊乱作出诊断并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国川;周晓璐;张亚莉;潘美秀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阴部阻滞麻醉结合自由体位在初产妇第二产程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采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结合自由体位自主屏气用力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第二产程宫口开全,行阴部双侧神经阻滞麻醉后,自由体位,自主屏气用力,取侧卧位或平卧位接产;对照组:第二产程宫口开全,取传统体位,常规指导下屏气用力,在胎头拨露后行阴部双侧神经阻滞麻醉,平卧位接产。结果试验组第二产程时间、产妇用力时间显著缩短;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分娩期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后2,24 h舒适度较对照组增加;2组会阴裂伤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产妇第二产程宫口开全即行阴部双侧神经阻滞麻醉并结合自由体位自主屏气用力,可促进产程进展,提高会阴的完整性,增加产妇分娩时的舒适度,有更好的母婴结局。

    作者:陈莹;郑娟;庄皎月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黄芪治疗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黄芪的药理作用以及相应疾病治疗效果。结果中药黄芪药理功能众多,在缺血性心脏病、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等的治疗上具有独特作用,且治疗效果显著。结论中药黄芪具有增强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减缓衰老,抗疲劳,抗感染以及调脂等功效,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研究和应用价值。

    作者:李志红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润肠通便汤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34例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润肠通便汤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7例习惯性便秘的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口服酚酞片行西医治疗,研究组34例服用润肠通便汤行中医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病情控制总有效率(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75.76%),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1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润肠通便汤在老年习惯性便秘治疗中可取得非常理想的临床疗效,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育兵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莫沙必利联合不同胃酸分泌抑制剂对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不同胃酸分泌抑制剂类药物对反流性食管炎(RE)的影响。方法将116例R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莫沙必利片+泮托拉唑肠溶胶囊,对照组予莫沙必利片+法莫替丁,观察2组患者症状改善、消失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和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症状和胃镜下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动力药莫沙比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药物泮托拉唑对RE的作用强于联合H2受体拮抗剂类药物法莫替丁。

    作者:雷志群;毛乙鸿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肝脏解剖学知识在乡村医生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中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比较高,属于乙肝高发地区,所以防治乙肝一直是临床及公共卫生的重要课题之一。对工作在基层的医务工作者--乡村医生来说,掌握肝脏的解剖学知识尤为重要,因为对肝脏专科知识了解得越多,就越有利于诊断出早期乙肝患者,从而使患者及早得到治疗。笔者作为人体解剖学教师,面对底子薄的乡村医生和解剖学知识抽象这两大难点,在进行肝脏解剖学知识教学时进行了一些实践和运用。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慢性肺心病并发糖代谢紊乱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糖代谢紊乱的特点。方法60岁以上的住院肺心病患者入院后测早餐前及早餐后2h静脉血糖各1次,若发现异常,则第2天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者住院期间监测血糖。结果32例并发糖代谢紊乱者,多见于餐后血糖增高,大多数患者在急性症状缓解后血糖可恢复正常。结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易并发糖代谢紊乱,监测和调节血糖治疗,可能对改善肺心病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魏红萍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尿酸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PG)、血尿酸(UA)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罗氏Modolar DP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型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FPG、UA、Hcy浓度水平,并将2型糖尿病组根据UA浓度分为正常UA组和高UA组,对3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组 Hcy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高UA组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UA组(P<0.05)。2型糖尿病患者UA水平与Hcy水平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水平与FPG水平密切相关,并与患者UA水平呈正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应该控制血清UA和Hcy水平,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敖林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口腔科医患系统化沟通对改善医患关系的作用观察

    目的:通过制订系统的口腔科医患沟通措施改善医患关系,减少投诉和纠纷的发生。方法选择2012年—2013年我院口腔就诊患者882例,对制订系统的口腔科医患沟通措施前后投诉和纠纷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系统的口腔科医患沟通措施对改善医患关系有良好的作用。结论通过系统的口腔科医患沟通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口腔科投诉和纠纷的发生。

    作者:赵春庆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鼓膜创伤性穿孔耳垂脂肪组织修补术138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利用自体耳垂脂肪组织行鼓膜创伤性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8例鼓膜创伤性穿孔患者局麻下经耳内镜行耳垂脂肪组织修补术。结果138例手术患者,愈合132例,治愈率96%,3例延期愈合,3例未愈。结论取耳垂脂肪组织修补鼓膜创伤性穿孔手术方法简单,患者痛苦小,费用低,效果显著,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薛艳;蒲明;杨照兴;罗康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临床应用解剖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临床应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校2011级和2012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非教改组和教改组,非教改组采用传统理论教学法,教改组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2组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采用理论考试和学生问卷调查两种方法评估。结果理论考试成绩分析显示,教改组客观题成绩略低于非教改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教改组主观题成绩明显高于非教改组,总成绩也高于非教改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其中绝大部分学生(≥75%)认为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分析能力;大部分学生(≥65%)认为能提高记忆能力、巩固基础理论;超半数学生(≥50%)认为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仅少数学生(<50%)认为可培养科研能力。结论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运用于临床应用解剖学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分析问题能力,提高记忆能力,巩固基础理论,同时还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因此有必要改革传统教学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崔娟;高建岭 刊期: 2014年第34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