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的有效方法,评估并规避术中风险,大限度减少并发症。方法分析380例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的情况,按切开气管前壁的方法,分气管纵向直切口57例;椭圆形切口21例;倒U形舌瓣切口302例。结果椭圆形切口21例,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倒U形舌瓣切口302例,1例气胸进行了抢救,余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纵向直切口57例,1例成人和3例小儿进行了抢救,3例脱管,3例套管气囊漏气,2例套管断裂。结论①倒U形舌瓣切口切开气管前壁的方法在置入气管套管方面较直切口及椭圆形切口更容易,并发症显著减少,可作为常规术式,用于临床推广。②儿童患者为防气管狭窄不宜行气管软骨造口,可采用气管纵向直切口,由麻醉师先行气管插管再行气管切开,直视下逐步回撤插管,置入套管准确无误、固定牢靠后再予拔除,则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并有效规避术中风险。
作者:宁留海;杜娟;赵瑞琴;李向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利用自体耳垂脂肪组织行鼓膜创伤性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8例鼓膜创伤性穿孔患者局麻下经耳内镜行耳垂脂肪组织修补术。结果138例手术患者,愈合132例,治愈率96%,3例延期愈合,3例未愈。结论取耳垂脂肪组织修补鼓膜创伤性穿孔手术方法简单,患者痛苦小,费用低,效果显著,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薛艳;蒲明;杨照兴;罗康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的检测结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糖尿病的38例患者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38例作为参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尿蛋白与尿微量蛋白检测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尿蛋白阳性患者占23.68%,尿微量蛋白阳性患者占52.63%;参照组中没有发现阳性患者。试验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及各项指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中,尿微量蛋白检测具有显著意义。
作者:叶琛 刊期: 2014年第34期
过去的20年,随着社会经济建没迅猛发展、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需求的日益增加,我国急诊医学取得了井喷式的发展。基层医院急诊科同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收治的患者也日益增多。但基层医院急诊科与三级医院急诊科在疾病谱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同,三级医院急诊科诊治的多是一些基层医院诊断明确但治疗困难,或者基层医院诊断不明确的少见病、复杂病患者;只有少数为突发急症、创伤患者和一些普通患者。但是基层医院急诊科不同,其诊治的多是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但急性发作的患者,或突发创伤患者。由于诊治对象的不同,其临床诊治思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作为一名基层急诊科医生,笔者对基层医院急诊科日常诊治疾病过程中所应用的临床思维进行了思考,现探讨如下。
作者:荣广成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分析1994年—2013年江西省艾滋病病例报告的感染途径及其病例特征,为调整艾滋病防治工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病例报告历史卡片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4年—2013年江西省累计报告的5979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74.48%;其次是同性性传播和注射毒品传播,分别占12.73%和9.83%。报告病例的感染途径经历了由注射途径传播为主向性传播为主的转变,且经不同途径感染的病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结论性传播已成为江西省艾滋病报告病例疫情的主要传播途径,且呈逐年增长趋势,经不同途径感染的病例特征不同,应针对性调整艾滋病防治工作策略。
作者:罗雅凌;廖清华;杨晴;尹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8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参考组,2组受检者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下肢动脉血管血流动力学,比较2组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股动脉、足背动脉、胫动脉血管内径明显小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血管狭窄、硬化斑块、血管闭塞发生率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血流动力学进行准确反映,及时发现血管病变,从而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杨闵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经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在综合性治疗的基础上加面罩给氧,试验组在综合治疗措施上采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吸氧。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发绀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气促消失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吸氧在小儿重症肺炎患儿的治疗中,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作者:徐巍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管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研究组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管镜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长、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长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血清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结石残余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管镜治疗胆结石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绍桢;许欣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分析我院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情况,提高临床医生和药师合理用药的能力。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及病房处方10000张,按有关标准,对其中的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268张,占2.68%,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配伍不合理、用法不合理、选药不合理。结论不合理用药的原因较多,主要是临床医生的专业缺陷引起。为此,医生应勤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积累经验,同时树立高尚的医德;而药师应具备药学综合性知识,加强用药指导,尽职尽责。
作者:都军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知识、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按年龄分层随机抽取广州市天河区员村居民315名作为调查对象,于2010年10月—2011年6月进行了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5岁~64岁人群中,MS患病史检出中,女性高于男性;男性Ⅱ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年龄越大,检出率越高。其患病与年龄、文化程度、早餐、规律锻炼关系密切;在获得或希望获得保健知识的来源中,就诊医生的比例均高。结论该村居民MS相关知识缺乏,应根据年龄、文化程度、早餐、锻炼等方面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作者:何翠莲;王玲玲;邓颖辉;叶新梅;柯秀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1病例资料患者,女,28岁,因“停经37+2周”于2014年4月19日11:30时入院。该孕妇于当日15:56时因轻度子痫前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娩出一男婴,Apgar评分9~10分,体重3100 g,胎儿娩出后胎盘胎膜人工剥离完整,出血500 mL。羊水清,1000 mL,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欣母沛250 ug。术后诊断:G1P1孕37+2周已产活婴,左枕前位(LOA),妊娠合并糖尿病,轻度子痫前期,胎盘粘连。16:40母婴回室,产妇意识清,保留导尿,尿色清,予一级护理禁食,生命体征平稳,恶露正常,宫底脐下一指,无不适主诉,予抗炎、补液、促宫缩治疗。产妇随机血糖4.6 mmol/L,并遵医嘱予0.9%生理盐水500 mL+硫酸镁15g,以50 mL/h的速度泵入,膝反射存在,无头晕眼花。产妇血糖4.6~6.1 mmol/L,术后6 h尿量350 mL+500 mL,血压112~140/70~86 mm Hg,脉搏66~90次/min,改二级护理流质,指导床上活动。
作者:冯秋萍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150例2型糖尿病未合并脑梗死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诊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和并发症情况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类型主要为腔隙性梗死;2组患者在血糖、血脂及血压等各项检测指标以及各类并发症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主要与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相关,临床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朱荣志;刘学群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09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78例老年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随访半年,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下床时间等也少于对照组。随访半年,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13%;对照组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5.64%。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更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效果更加显著,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容易得到患者的接受和认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韩溢洪;葛步军;方华;胡长和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观察L-谷氨酰胺颗粒与奥美拉唑等联合用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L-谷氨酰胺颗粒+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4周,另服阿莫西林2周。对照组除不给予L-谷氨酰胺颗粒治疗外,其余同治疗组。2组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谷氨酰胺颗粒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方法简便、副作用小、疗程短和费用低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世秀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硝酸甘油和硝普钠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普钠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硝酸甘油和硝普钠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并发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胡小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静脉给药时间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进行住院患者静脉给药时间差的现况调查、要因分析、拟定对策、运用PDCA循环原则进行对策实施和效果核查、标准化处理等。结果药品储备不及时、护士对静脉给药时间差问题意识不强及未及时解决静脉给药中断原因,是造成住院患者静脉给药时间差的主要原因,措施改进后,住院患者静脉给药时间差发生率由0.9%下降到0.12%。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静脉给药时间差,保证了患者安全用药。
作者:陈颖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方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6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3例,患者均进行抗酸、保护胃黏膜等常规治疗,口服阿莫西林。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奥美拉唑,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取加味补中益气方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45%)显著高于对照组(71.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12个月复发率(22.64%)显著低于对照组(47.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随访24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方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12个月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伟国 刊期: 2014年第34期
1病历摘要患者,女,2岁,因腹泻2011年7月12日入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7.1℃,脉搏120次/min,呼吸29次/min,精神可,皮肤弹性正常,心肺正常,腹软,肠鸣音活跃;实验室大便检查:轮状病毒阳性。立采血查血常规和电解质,采血顺利,立即送检,电解质标本周转时间(TAT)时间为50 min。结果为:钾6.48 mmol/L,钠140.3 mmol/L,氯103.8 mmol/L。钾为危急值,立即复查:钾仍为6.46 mmol/L。标本无溶血,于是立即以危急值三种方式(电话、网络、短信)报给临床。主管医生接到信息后速到床旁检查,发现患者并无高钾血症的症状,考虑检验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便重新采血复查电解质,结果为钾4.85 mmol/L,钠138.6 mmol/L,氯102.4 mmol/L。
作者:张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临床不合格送检血标本产生的原因,采用负强化激励理论改善不合格率。方法对2012年1月—6月和2013年1月—6月共收集的不合格血标本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1月—6月血标本不合格率较2012年1月—6月下降0.12%。结论所有不合格血标本均由护士采集,通过负强化激励理论的应用,重视沟通反馈,规范护士操作,能有效降低血标本的不合格率。
作者:高彬;张庆怡 刊期: 2014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