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启峰;刘俊
目的:探究不同治疗方法对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68例胫骨骨折术后发生骨不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其做出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骨不连的总恢复率为100%,对照组骨不连的总恢复率为82.35%;2组患者骨不连的总恢复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骨不连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是常见的并发症,行再次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永颂;陆健;魏伟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妇科门诊中阴道分泌物的临床检验情况。方法对2014年1月—5月我院妇科门诊2139例妇女送检阴道分泌物的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139例送检阴道分泌物中,检出病原菌者有1242例,占送检总数的58.06%,其中细菌感染率28.61%,念珠菌感染率19.87%,滴虫感染率9.58%。阴道分泌物中检出病原菌的妇女,其阴道清洁度多处于Ⅲ~Ⅳ度。结论妇科门诊患者阴道感染率较高,其中细菌与霉菌为主要的病原体。
作者:周迂秀;王可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09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78例老年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随访半年,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下床时间等也少于对照组。随访半年,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13%;对照组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5.64%。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更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效果更加显著,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容易得到患者的接受和认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韩溢洪;葛步军;方华;胡长和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观察思密达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硫糖铝治疗,观察组行思密达治疗,对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思密达可明显提高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斌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150例2型糖尿病未合并脑梗死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诊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和并发症情况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类型主要为腔隙性梗死;2组患者在血糖、血脂及血压等各项检测指标以及各类并发症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主要与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相关,临床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朱荣志;刘学群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中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比较高,属于乙肝高发地区,所以防治乙肝一直是临床及公共卫生的重要课题之一。对工作在基层的医务工作者--乡村医生来说,掌握肝脏的解剖学知识尤为重要,因为对肝脏专科知识了解得越多,就越有利于诊断出早期乙肝患者,从而使患者及早得到治疗。笔者作为人体解剖学教师,面对底子薄的乡村医生和解剖学知识抽象这两大难点,在进行肝脏解剖学知识教学时进行了一些实践和运用。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不同胃酸分泌抑制剂类药物对反流性食管炎(RE)的影响。方法将116例R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莫沙必利片+泮托拉唑肠溶胶囊,对照组予莫沙必利片+法莫替丁,观察2组患者症状改善、消失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和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症状和胃镜下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动力药莫沙比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药物泮托拉唑对RE的作用强于联合H2受体拮抗剂类药物法莫替丁。
作者:雷志群;毛乙鸿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从平常工作入手,往精细化发展,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建立腔镜器械管理流程、做好腔镜器械清洗及保养工作。结果实施腔镜器械精细化管理后,损坏率明显下降,零部件遗失例数降低,医生满意度提高。结论使用精细化管理大大提高了腔镜器械的使用寿命,是腔镜手术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作者:全能花;吴芳卉;陈竹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的检测结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糖尿病的38例患者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38例作为参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尿蛋白与尿微量蛋白检测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尿蛋白阳性患者占23.68%,尿微量蛋白阳性患者占52.63%;参照组中没有发现阳性患者。试验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及各项指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中,尿微量蛋白检测具有显著意义。
作者:叶琛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通过制订系统的口腔科医患沟通措施改善医患关系,减少投诉和纠纷的发生。方法选择2012年—2013年我院口腔就诊患者882例,对制订系统的口腔科医患沟通措施前后投诉和纠纷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系统的口腔科医患沟通措施对改善医患关系有良好的作用。结论通过系统的口腔科医患沟通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口腔科投诉和纠纷的发生。
作者:赵春庆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采用利巴韦林联合热毒宁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35例患者采用利巴韦林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参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采用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应用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锦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随着法制程度的提高,患者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2010年7月1日起开始实行以医方是否有“过错”作为承担赔偿责任的判断标准[1]。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时,患者稍有不满意就可能发生医疗纠纷,尤其骨科是医疗纠纷的多发地,医疗纠纷重在防范[2]。本文对骨科医疗纠纷防范对策探讨如下。
作者:邹文;王攀;肖文倩;韩玉健 刊期: 2014年第34期
1病历摘要患者,女,2岁,因腹泻2011年7月12日入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7.1℃,脉搏120次/min,呼吸29次/min,精神可,皮肤弹性正常,心肺正常,腹软,肠鸣音活跃;实验室大便检查:轮状病毒阳性。立采血查血常规和电解质,采血顺利,立即送检,电解质标本周转时间(TAT)时间为50 min。结果为:钾6.48 mmol/L,钠140.3 mmol/L,氯103.8 mmol/L。钾为危急值,立即复查:钾仍为6.46 mmol/L。标本无溶血,于是立即以危急值三种方式(电话、网络、短信)报给临床。主管医生接到信息后速到床旁检查,发现患者并无高钾血症的症状,考虑检验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便重新采血复查电解质,结果为钾4.85 mmol/L,钠138.6 mmol/L,氯102.4 mmol/L。
作者:张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分析普外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探讨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013年我院普外手术后2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年龄均为60岁以上,其中15例伴有心脑血管疾病,14例为恶性肿瘤。近6年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只发生5例,且症状较轻。22例中,19例非手术治疗,3例手术治疗,其中1例发生肺栓塞死亡,3例继发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普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应重视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处理对策,重点在于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积极治疗。
作者:邹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调查新生儿脐血胆红素参考值。方法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新生儿脐血常规样本用钒酸盐法测定胆红素,选择符合准入条件5010例结果按性别、分娩方式等方面进行统计,并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试剂厂家提供的参考值比对。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男女性别及两种分娩方式的新生儿脐血胆红素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本调查结果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试剂厂家提供的参考值相比结果偏高。结论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试剂厂家提供的新生儿胆红素参考值范围较大,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确定本地区的参考值范围,才能更好地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廖珍;丁庚才;吴恩纲;谢进喜;梁兆斌;黄春丽;陈靖 刊期: 2014年第34期
肺韧带是位于下肺叶内侧缘与纵隔之间的潜在胸膜腔内的一条带状双层胸膜组织,亦称之为下肺韧带。其内含有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性纤维和脂肪、血管及淋巴管等组织,与下肺叶周围组织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外有关肺韧带的研究报道很多,而国内却较少[1]。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曹宏波;黄玉柱;张开俊;张景巍;高璐璐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偏身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患者给予口服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电针治疗,经过1~3个疗程观察其疗效。结果痊愈15例,占28.8%;显效31例,占59.6%;好转4例,占7.7%;无效2例,占3.8%,总有效率为96.2%。结论通过对52例患者临床观察,体会到运用加味补阳还五汤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偏身瘫痪,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偏身肢体无力、肌力降低等症状。疗效迅速、肯定,疗程短,副作用小,发挥了中医特色。
作者:李金娥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糖代谢紊乱的特点。方法60岁以上的住院肺心病患者入院后测早餐前及早餐后2h静脉血糖各1次,若发现异常,则第2天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者住院期间监测血糖。结果32例并发糖代谢紊乱者,多见于餐后血糖增高,大多数患者在急性症状缓解后血糖可恢复正常。结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易并发糖代谢紊乱,监测和调节血糖治疗,可能对改善肺心病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魏红萍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吞咽训练在喉部分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喉部分切除术的患者9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并对每组又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再次分组。对照组按手术拆线术后第9天常规进行经口进食训练;试验组采用提前行吞咽功能的训练,即术后第4天,指导患者每日4次,每次2 min~3 min做适度的吞咽动作,术后第9天初次进食,再按照对照组的方法进行经口进食训练。结果吞咽训练法对喉部分切除术患者的吞咽恢复无显著性差异,对于垂直部分喉患者术后吞咽功能初次进食的恢复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于水平部分喉切除术的患者的吞咽功能的恢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在水平喉部分切除术后的吞咽训练中有改良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方法有待持续改进。在今后的试验观察中应继续扩大样本数量。垂直喉部分切除术患者应尽早行喉吞咽功能的锻炼,可促进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赵宏彩;王冬梅 刊期: 2014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