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生
目的:探讨基层卫生院如何更好地对辖区内孕产妇开展健康教育。方法总结回顾2013年我院1008例孕产妇的健康管理资料。结果800例参与了孕妇学校的课程,680人进行了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通过筛查发现孕早期胚胎停育7例,孕中期胚胎死亡1例,发现孕期并发症30例,建议高危妊娠25例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结论规范而详细的孕期、分娩期、产褥期及新生儿保健教育,对提高农村孕产妇知识水平及母婴健康水平,更好地提高农村妇幼保健工作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巧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不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0月—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不同感染患者130例,其中细菌感染100例,病毒感染30例;健康体检人员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以血清PCT≥0.1 ng/L为阳性临界值,细菌感染组PCT检测阳性率为82%(82/100),病毒感染组的阳性率为6.7%(2/30)。结论血清PCT检测是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一个敏感指标,能够及时准确地作出诊断及鉴别感染的类型,对于临床抗生素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任朝阳;吴新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特点,并分析其误诊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确诊为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对其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误诊原因。结果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具有肺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中有5例合并早期肺癌者发生了误诊。结论肺结核合并早期肺癌易出现误诊、漏诊,但肺结核合并肺癌者有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临床上应认真检查,减少误诊、漏诊率。
作者:刘俊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12月间收治的6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腹腔镜组,传统组34例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34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经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且适用于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
作者:王秀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采取闭合复位、γ3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60例,随机分成全身麻醉组和椎管内麻醉组各30例,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结果2组患者术后的总体恢复情况均较好,但是椎管内麻醉患者的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椎管内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要优于全身麻醉,适合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中使用。
作者:袁志忠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比较CT、MRCP对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诊断效果。方法62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患者分别行CT、MRCP、B超+CT、B超+MRCP检查,记录并比较各种方法对肝胆管结石合并不同类型肝胆管癌的诊断率。结果 CT和MRCP总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9.4%和85.5%,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MRCP对肝胆管结石合并结节型、团块型和胆管乳头型肝胆管癌诊断率略高于 CT(P>0.05);MRCP对于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增厚型肝胆管癌诊断率明显高于CT(P<0.05);联合检查后,B超+MRCP检测诊断高于B超+CT,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T和MRCP对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并且B超分别与CT、MRCP联用后也可明显提高对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准确率。
作者:吴金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对比分析对尿分析仪检测尿隐血与显微镜检测红细胞结果。方法对370例门诊患者留取的随机尿液进行尿液分析仪检测尿隐血及显微镜检测红细胞。结果370例患者中尿分析仪尿隐血阳性162例,显微镜检测有红细胞101例,无红细胞61例;尿分析仪检测尿隐血阴性208例,显微镜检测无红细胞204例,有红细胞4例;尿隐血阴性符合率98.1%,尿隐血阳性符合率为62.3%,尿分析仪检测与显微镜检测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临床工作中尿常规检查时,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将尿液分析检查及显微镜检查联合使用。
作者:王沛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产科常见病之一,临床并发症多,治疗上比较困难。目前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仍是以西医为主,却忽略了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在笔者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进行了总结对照,认为应用中医治疗优于西医治疗。2003年—2013年共治疗慢性盆腔炎414例,其中西药治疗169例,中医治疗245例,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霍晓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比较梅毒螺旋抗体双抗原夹心法试验(TP-ELIS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TP-ELISA法和TRUST同时检测临床患者标本,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法(TPPA)加以确证。结果4376例检测标本中,TP-ELISA法检测阳性30例,阴性4346例;TRUST法检测阳性21例,阴性4355例;两种方法检测均阳性者20例。TP-ELISA阳性而TRUST阴性10例,TRUST阳性而TP-ELISA阴性1例。结论 TP-ELISA法比TRUST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两者各有优缺点,都可以用于梅毒的临床过筛试验,对于阳性标本应该加以确证试验以排除假阳性。
作者:董亚平;任朝阳;吴新宏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调节障碍、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本病大多在成年早期发病,起病年龄多在20岁~40岁;女性多于男性;起病方式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我国多发性硬化患者多见于亚急性起病,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具有时间及空间的多发性,空间上的多发特征是由于病变部位的多发,从而导致临床症状及体征多种多样;时间上的多发导致病情多次缓解与复发,病情每况愈下[1]。由于上述特点,导致多发性硬化的诊断相对困难,很容易误诊。我院2013年3月收治了1例以肢体活动无力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硬化患者,现将其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金芳;梁学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呼吸系统疾病表现多变,其影像诊断更是复杂,肺内炎性结节病灶单纯靠影像学表现很难作出正确诊断。肺内炎性病灶,早期表现为低热、轻咳、感冒症状为主,有时表现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治疗后不见好转。影像学表现病灶变化不明显,以单发多见,在抗炎、抗结核治疗后,病灶有时逐渐长大,与肺癌、转移瘤、结核球的鉴别比较困难。以下分析几例不同于一般炎性假瘤的特殊病例的临床及影像表现。
作者:边华锋 刊期: 2014年第35期
1病例资料孕妇,33岁,平素健康,孕早期无明显患病史,无服药及X线接触史。超声检查:胎儿头位,双顶径(BPD):71 mm,股骨长(FL):51 mm;胎儿诸结构发育未见明显异常;胎儿心率:146次/min,律齐;胎盘厚26 mm;羊水深径58 mm。脐动脉2根,胎儿脐静脉腹内段囊状扩张(见图1~图2),大内径约12 mm,未见明显血栓形成,脐静脉血流频谱示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正常。超声诊断:①胎儿脐静脉腹内段囊状扩张,建议定期复查;②宫内妊娠,单活胎约27周。
作者:蔡少雨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胆囊癌患者中以急性炎症为首发表现的早期诊断治疗措施。方法选择1990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以急性炎症为首发表现的胆囊癌患者32例,全部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验确诊,其中术中确诊25例,术前超声、CT或MRI提示胆囊占位或癌肿18例,提示胆囊结石26例。结果胆囊手术切除率87.5%,其中7例术后生存期超过3年。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若年龄>50岁,患有胆结石>5年,或术前超声、CT及MRI提示胆囊占位可能等,应高度警惕胆囊癌。宜尽早手术,并术中常规切开胆囊探查,可及时发现较早期的胆囊癌,提高生存率。
作者:王魁元;高俊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内科2013年8月—2014年3月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香砂六君子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高利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病区注射类备用药品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高管理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QCC)小组,选定“提高病区注射类备用药品管理合格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对活动前病区注射类备用药品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设计并制作“活动式隔层内盒药柜”,改善药品存放条件,优化药品管理流程,加强药品安全管理思想教育,严格落实五常法管理。结果经过QCC活动,特别是活动式隔层内盒药柜的应用,使病区注射类备用药品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结论“活动式隔层内盒药柜”不仅极大地改善了药品存放条件,而且降低了药品管理不良现象,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梁洁娴 刊期: 2014年第35期
我国中医博大精深,而其中的经方更是中医学魅力四射的部分,蕴含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临床实践的经验,只要药证相应往往两三味药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1芍药甘草汤治上臂痛1.1基本资料患者,女,发病时60岁。症状:右上臂痛,活动受限,蹊跷的是右手提重物时可如同往常一般,但不能平端,空着的盆和碗都不能端,一端就痛,同时腕部不能转动,一转即痛,痛得牵扯到整个手臂,程度严重到如厕都很困难,为此特别苦恼。曾服用一般的止痛药及局部理疗效果不佳。
作者:郭俊兰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朱桥社区1761位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对回收的资料仔细检查核对,编号整理后用SPSS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16例60岁以上老年人中,经医生诊断患有各类不同疾病者171例,患病率为54.11%。慢性病患病率在老年人中较高,有135例,占42.7%,高血压在慢性病患病率中较高。结论要给予老年人膳食指导,合理安排饮食,达到平衡膳食要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对不合理膳食对健康有害的认知率普遍较低,提示不良饮食习惯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不良行为方式中不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率稍高。高血压在慢性病患病率中较高,所以预防治疗高血压十分重要。专家们总结出保证人体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酒、心理平衡。提倡社区老年人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对降低老年慢性病患病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爱芹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掌握中小学校卫生现状,保障中小学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卫生,进一步促进学校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方法对我区中小学校的教学建筑、设备、教学环境、学生饮食、饮水以及公共场所传染病管理等多项卫生指标进行监督监测,并根据相关卫生法规及标准进行评价。结果2013年共监督监测辖区内中小学校73所,合格学校50所,合格率为68.49%,城区学校的合格率为85.71%(24/28),镇区学校的合格率为57.78%(26/45);中学的合格率为73.68%(14/19),小学的合格率为66.67%(36/54)。结论我区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有待提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各学校相关卫生法规的宣传力度,以引起教育部门及学校领导对卫生工作的足够重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达到相关要求标准,以提高我区中小学校的整体卫生水平。
作者:侯根连;李霞;曹海燕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我院药房退药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措施,以减少退药现象,加强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药房2011年1月—2013年12月的退药处方284张,按退药时间、退药科室、退药品类、退药原因、退药趋势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11年—2013年共调配处方123480张,退药处方共284张,占0.23%;分析对策并采取措施后的退药处方2011年126张,2012年94张,2013年64张。结论通过退药因素分析,实施对策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作者:段景然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疾病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98例脑血管疾病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神经科专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刺联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以后观察组痊愈19例、显效20例、好转9例、无效1例,对照组分别为9例、13例、14例、13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疗效显著,应用范围广泛,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黄彩霞;宋新建;马丹;马松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