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性胸膜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李桂仙;李利琼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 临床护理路径, 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护理效果,对2组患者的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抗结核药物服药依从性、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抗结核药物服药依从性、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护理中,能使患者主动参与护理过程,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健康教育达标率、抗结核药物服药依从性和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实施宫颈癌术后化疗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分析2组患者化疗期间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和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在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期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有利于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魏翠香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眼科护理中的风险相关因素与防范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眼科护理中的风险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眼科工作的185例护理工作人员,采用我院自拟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对眼科日常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参考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眼科护理中的风险相关因素主要为:睡眠障碍(31.35%)、生活能力降低(22.70%)、生理因素(26.49%)、体位不适(27.57%)、感染(20.00%)等。结论树立在护理工作中的风险意识、操作严谨、体贴及细心是合格眼科护理工作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工作中的每一处细节,面对临床护理中的任何突发事件能游刃有余地解决,以此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占梦芳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出院注意事项卡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出院门诊本附带机打出院注意事项卡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出院病人随机给予出院门诊本附带机打出院注意事项卡,与单纯给予传统的出院门诊本。观察2组患者复诊率,比较2组复诊患者中用药依从率。结果2组患者复诊率无明显差别;而复诊人数中附带出院注意事项卡的患者遵医嘱服药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附带出院注意事项卡与传统的出院门诊本比较,患者复诊率无明显差别,但患者用药遵医嘱服率明显提高,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作者:严洁芳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男护生临床实习的特点及带教体会

    目的:分析男护生的专业态度及现状,总结带教体会,为培养合格的男性护理人才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40名男护生为研究对象,并自制实习生实习出科评价表,由实习男护生自评和实习带教老师测评,收集评价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护理男生具有其临床实习特点,普遍对自身专业存在偏见,看不到职业发展的方向,缺乏信心和职业规划。造成学习主动性不高,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组织纪律性差,沟通能力不足。结论采取合理科学的带教措施,能帮助男护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高质量完成各项护理技能操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李红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所致的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截瘫患者19例纳入到研究中,住院期间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对治疗的配合度和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截瘫患者经过积极的心理干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结束出院之后,基本能够自理的患者7例,部分自理的患者12例。结论给予截瘫患者以心理干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促使患者的早日恢复,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逯俊丽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急诊科护士规范化培训在降低护理风险中的应用体会

    急诊科是抢救危急重患者的前沿阵地,急诊护士除正常的抢救工作外,还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这就对其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护士由于知识面窄,经验不够丰富,沟通能力差等原因,导致了护理风险无处不在。我院从2009年以来对急诊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2009年至今新入科护士21人,年龄22岁~25岁,本科学历3人,其余为大专学历。经规范化培训现已全部胜任急诊工作,护理部考核合格率100%。

    作者:宁俊丽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所辖社区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社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服药干预及定期随访。结果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1年,平均(9.67±2.08)月,观察组依从性好占82.00%,血压达标占96.00%,高血压疾病知识知晓占86.00%,自我管理良好占86.00%,均高于对照组的50.00%,74.00%,64.00%和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对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知识及并发症的认识,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陈春英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指护士与护理对象在护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1],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普遍提高,对护理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护理纠纷发生率也增多。自卫生部办公厅下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通知后,各大医院相继改革,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提高医院整体服务质量,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整体提高[2]。但是在新形势下,在新措施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护患关系不和谐因素,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对策,以减少护患冲突发生。

    作者:郭汾平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选拔护士长的实践与成效

    为更好地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我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县乡村一体化的要求,加快医院发展步伐,推动护理事业稳步发展,我院于2010年12月起采用公开竞聘的方法选拔后备护士长,按程序培养,建立管理人才储备图[1],择优录用或公开竞聘为护士长,经过30个月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主要做法1.1公开竞聘后备护士长竞聘工作领导小组由院务会成员组成,具体工作由人力资源科和护理部完成。首先在院周会和OA办公系统上公布竞聘条件,做好宣传发动。后备护士长必须具备护师及以上职称,大专或以上学历,5年以上工作经历;政治思想觉悟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协调能力及抗压能力,团队意识强;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熟练运用微机系统进行科室管理;具备一定的外语基础;熟悉科室成本核算及经济管理的有关知识;掌握护理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报名方式采用个人申请、护士长筛选推荐,填写《安阳县总医院后备护士长竞聘报名表》,通过资格审查后进入竞聘程序。

    作者:李改云;张秀茹;孟玲玲;王晓娟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分析及防控干预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发病部位及原因,制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07年7月-2013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本次共调查住院患者45112例,发生医院感染1038例次,医院感染率为2.3%。医院感染以内科患者多发,内科患者又以神经内科的患者多发。医院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及其他。结论预防呼吸道感染,加强通风,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预防泌尿道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掌握导尿管拔除时机;注意保暖,增强抵抗力,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印夏微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泌尿外科手术应用双J导管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泌尿外科手术应用双J导管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38例上尿路结石和梗阻的患者,采用双J导管,术后进行护理。结果37例患者切口Ⅰ期愈合,1例Ⅱ期愈合。所有患者拔管后进行复查,患侧肾功能恢复,肾积水明显减轻或消失,输尿管均无狭窄,术后双J导管护理效果良好。结论加强对泌尿外科手术中应用双J导管患者的术后护理和指导,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康复效果。

    作者:苏俭霞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门诊的方法与效果

    目的:探讨门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一系列优质护理服务方法,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温馨、人性化的服务。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活动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科室可提高护理质量,有效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叶水红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慢性心力衰竭的内科护理

    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专业护理极为重要。可以让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放松的心情和恢复体力。采用各种护理手段主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减轻心脏负担,要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分级确定基本的活动量,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发绀情况和血气分析,从而确定药物疗效和病情进展,以便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般护理多休息是减轻心脏负担有效的方法,主要包括体力方面的休息、精神放松和充足的睡眠。应该根据患者的不同的心功能分级安排不同的活动量,心功能Ⅰ级不限制体力活动,但是要限制剧烈运动;心功能Ⅱ级要适当限制体力活动,午间休息要保证,下午多休息;心功能Ⅲ级要严格限制体力活动,休息时间要充足,在陪护人员的陪护下完成生活自理;心功能Ⅳ级患者要卧床休息,生活要由他人照顾,但是要在床上做适当的活动,例如翻身、屈腿,当患者的病情好转时可以下床活动。

    作者:杨静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持之以恒搞好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现代系统化整体护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我们几乎每天都会遇到几个需要进行心理护理的患者。参加工作近20年来,不管在哪个科室,笔者都坚持和科室的姐妹们一同做好心理护理,获得了患者的好评和社会的赞誉。1强化心理护理理念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自己或陪亲人住院的经历,结合自己或亲人生病住院时的心理感受,笔者时常叮嘱姐妹们一定要适时地给患者以亲人般的心理关爱,在保证安全、优质技术护理服务和生理护理质量的同时,注重对患者及其家人的心理教育和疏导。

    作者:王海丽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脾切除术后62例血小板增多症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患者的术后血小板计数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处理血小板危急值,做好血栓预防的各项措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整体、细致的判断,对各种栓塞症状及体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结果本组有3例患者出现静脉血栓,及时处理后均好转出院。结论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的症状十分常见,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会引起严重的血栓,所以做好术后护理十分重要。

    作者:任荣爱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孕妇分为2组,观察组接受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2%,对照组为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学校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孕妇及家属对母乳喂养的认知、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是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王敏;任春秀;杨晓琼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助产士绩效考核在产房管理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助产士绩效考核在产房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自2011年-2013年以来在产房管理中实施助产士绩效考核管理,与2009年-2011年以来没有实施助产士绩效考核管理进行对比,比较实施前与实施后的各项产科指标。结果2011年开始实施助产士绩效考核后,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率均低于考核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产房管理中实施助产士绩效考核,有利于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降低会阴侧切以及剖宫产的发生概率,从而提高产房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丽霞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2组患儿均采用蓝光照射治疗3 d,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和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明显,且家长满意度非常高。

    作者:李巧珍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经皮血管性介入治疗肢体恶性肿瘤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性介入治疗肢体恶性肿瘤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12例肢体部位的巨大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指导术中及术后的配合,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取得满意效果。结论经皮动脉内灌注化疗和栓塞术治疗肢体肿瘤是一种科学的方法,术前、术中、术后的有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何红红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健康教育对产妇负性情绪的干预

    妊娠分娩是女性的一种正常生理过程,在此期间,产妇不仅会表现明显的生理变化,而且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心理会发生明显改变,大部分产妇会出现易怒、焦虑、急躁、忧郁等负性情绪。本文通过对照观察产科护理健康教育对产妇负性情绪的影响,探究改善产后负性情绪的有效方法,提高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1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205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0岁~32岁,平均年龄26岁,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105例,观察组100例。2组产妇的文化背景,胎位,年龄,孕周,新生儿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能丝 刊期: 2013年第36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