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青梅
目的 分析立体定向肿瘤放疗设备摆位误差及质量保障,建立放射治疗的检查频数.方法 对放疗设备立体定向设备的精度、摆位坐标框架的可读精度及刻度进行检查,对摆位误差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设备各部位的检查及性能控制,结合加速器EPID实时影像监测系统坐标效验靶点,放射治疗靶区位置的大总不精确度可控制在±l mm以内.结论 通过治疗前、治疗中的靶点验证结合实时监测成像验证,可以大大提高摆位精度,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放射治疗效果.
作者:王秀芬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与病死率均高.随着社会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至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将成为世界经济负担的第5位,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是指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所致的慢性气道阻塞,通气受限的一组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特征是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病情常缓慢进展,可并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
作者:郭丽英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 对3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MSCT扫描,在工作站进行MPR、3D图像重建,包括表面遮盖法成像(SSD)和容积重建技术(VRT).结果 胫骨平台骨折的位置、形态、类型、关节面碎裂程度及关节面塌陷,胫骨平台骨折劈裂及塌陷程度、数量等均清晰显示.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3D和MPR重建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分型,对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建华;辛英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总结经鼻内窥镜下治疗脑脊液鼻漏的经验.方法 13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均采用鼻内窥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结果 13例中11例一次性修补成功,1例2个月后第2次修补,痊愈出院,1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经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成功率高,疗效好.
作者:郭志俊;田小娟;房红娟;任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9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空腹及餐后血糖监测.结果 冠心病患者中49%存在糖代谢异常.结论 应加强门诊及住院冠心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尤其是餐后血糖监测.
作者:侯相慧;郎小青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对母婴的影响,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11年6月住院的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孕妇82例,同时随机抽取同期羊水量正常的足月妊娠孕妇82例作为对照,观察2组分娩情况及围生儿情况.结果 羊水过少组中羊水粪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羊水过少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羊水过少,足月妊娠羊水过少一经确诊应及时终止妊娠,严密观察产程,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可显著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作者:刘瑞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再辅以中药宫外孕方剂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对92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具有保守治疗指征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50 mg/m2,单剂量注射,米非司酮50 mg,2次/d,连服3 d;研究组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用法同对照组,只是在服米非司酮第2天开始口服中药,1剂/d.比较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有效率、血β-HCG下降、病灶包快缩小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患侧输卵管再通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及中药宫外孕方剂治疗异位妊娠有效率高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其起效快,疗效肯定,费用低廉,可保留生育功能,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红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病情的观察及护理措施.结果 50例患者治愈41例,好转7例,死亡2例.结论 通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和加强护理观察,患者的预后明显改观.
作者:沈红英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人工流产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因安全、简便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其在降低出生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近年来未产妇因各种原因做人工流产术者增加,其宫颈管紧窄,影响手术操作,易发生并发症,大部分患者疼痛较重,有的甚至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且影响手术操作及效果.我院采用盐酸地卡因胶浆(5 g∶0.05 g,西安利君制药)行宫颈子宫内膜表面麻醉以扩张宫颈,减轻患者痛苦,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伟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新生儿游泳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年轻妈妈的青睐,它不仅能提高新生儿呼吸系统的功能;新生儿经常游泳还能使心肌发达,心搏慢而有力;游泳还能提高宝宝耐寒和抗病能力,是促进人类智力发育及开启智商、情商的有效措施之一[1],临床应该积极推广.
作者:王晓琼;杜满红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创伤的临床诊治.方法 根据198例口腔颌面部患者的损伤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 198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经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口腔颌面部损伤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治疗效果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急救时机以及合理科学的诊治方法.
作者:郝年珍;孙睿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临床科室送检病原菌培养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Expression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配套药敏试验,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送检细菌培养标本共5 535份,阳性率为39.3%;病原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泌尿道、伤口分泌物;G-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率>55%,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 临床分离的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及时对患者感染部位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及耐药性分析,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及控制医院感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霞;张国伟;张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脑卒中后的早期康复日益被人们所重视.笔者采用同期对照法观察5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配合心理治疗与功能恢复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7年-2010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18例,均于发病后2 h~3 d就诊.经头颅CT平扫、头部MRI检查确诊,符合脑血管病临床指南诊断标准.脑出血50例,脑梗死68例.11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9例,男31例,女28例,平均年龄59岁;对照组59例,男34例,女25例,平均年龄60岁.2组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
作者:许灵花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B超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B超诊断情况.结果 65例术前B超诊断与术后临床诊断相吻合,检出率为95.6%.结论 B超对胆总管结石诊断准确率比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随着制药业的迅速发展,新药的不断问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药物性肝损害已上升至全球死亡原因的第5位.在美国,50%以上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是药物引起的,在我国,药物性肝损害约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有少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发展为肝硬化.此外,有研究发现,转氨酶升高的成人中有10%~50%是由药物引起的,在临床工作中,医师应高度重视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本文回顾性分析28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静宁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依那普利+氢氯噻嗪)及单药组(单用依那普利),每组各90例.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联合组显效54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为93.3%;单药组显效21例,有效42例,总有效率为70%,联合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单药组,且不良反应少于单药组.结论 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作者:刘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应用CHOP方案化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3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CHOP方案治疗1~14个周期,其中3例配合放射治疗,观察1,3,5,10年生存率.结果 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8.6%(24/35)、45.7%(16/35)、31.4%(11/35)、16.7%(4/24).分期比较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周期比较1,3,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CHOP是目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较好的治疗方案,综合治疗疗效较好.
作者:卫兵;刘宽荣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中配伍超大剂量黄芪对脑梗死偏瘫的治疗效果.方法 经过祖国医学的辨证论证筛选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偏瘫患者4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大黄芪用量并加味,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81.8%,对照组治愈率为45.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并加味治疗偏瘫疗效显著.
作者:郄凤岐;郄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1 病例资料例1:患者,女,39岁,农民.主因:间断、反复左眼痒3+月就诊.患者每间隔4 d~6 d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突发眼痒1次,自行揉眼后好转,但几天后又再次出现眼痒.发病以来无眼红及眼部异常分泌物等症状,院外曾自行点滴眼液(药名不详),无效.家中养猪、狗各1只.裂隙灯下见:左眼下穹隆部约1 cm长的细丝状乳白色虫体快速蠕动,极似结膜皱壁.局部点1%地卡因2次,结膜麻醉后,检查发现虫体不见了,上下穹隆部仔细寻找亦未找到,无奈让患者先行回家.2周后再次就诊,此次滴1%地卡因麻醉,发现虫体后直接镊子夹出一条细丝状乳白色虫体约1 cm.随访3周再无阵发眼痒发生.
作者:姚慧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院前急救的影响因素,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方法 对我院2010年和2011年2年院前急救的所有病例在抢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结果 936例病例中危重病例265例.经治疗治愈或好转919例,死亡17例.结论 对院前急救患者要进行反复评估,尽量减少院前和院内衔接时间,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有效控制死亡和致残率.
作者:胡贵珍 刊期: 201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