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梅;李岩
目的 总结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38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绞窄性肠梗阻,经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充分腹腔引流,积极防治感染,均治愈出院.结论 重视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均能获得明显的临床效果.
作者:白晋民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B超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B超诊断情况.结果 65例术前B超诊断与术后临床诊断相吻合,检出率为95.6%.结论 B超对胆总管结石诊断准确率比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全程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常规CRP]在儿童和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以血常规、细菌培养和临床诊断为依据,将155例感染性疾病婴幼儿分为细菌感染组105例和病毒感染组50例,观察比较2组血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结果 细菌感染组各疾病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结论 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是患儿感染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指标,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提供积极有效的帮助.
作者:王红贤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院前急救的影响因素,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方法 对我院2010年和2011年2年院前急救的所有病例在抢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结果 936例病例中危重病例265例.经治疗治愈或好转919例,死亡17例.结论 对院前急救患者要进行反复评估,尽量减少院前和院内衔接时间,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有效控制死亡和致残率.
作者:胡贵珍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县级医院妇产科炎症患者抗感染药物应用现状.方法 200例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患者分为4种不同疾病应用不同药物治疗的对应组,即A、B、C、D组.通过非限制性抗感染药物和限制性抗感染药物新药的临床使用对比,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 非限制性抗感染药物应用组4组疾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胎盘粘连98.00%,产后感染97.50%,泌尿系感染96.00%,盆腔炎95.50%;限制性抗感染药物应用组分别为99.00%,98.50%,97.00%,96.50%.结论 同种感染性妇科疾病使用国家非限制性抗感染药物来治疗,经济适用,价格合理,效果较好,安全性大.
作者:李志强 刊期: 2012年第17期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诊断和治疗肝、胆、胰疾病的重要方法,近年来随着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但是这项检查需要医生和患者都暴露在X射线下,由于X线辐射能引起人体多部位损害,这就要求我们在行ERCP检查中,须做好操作医护人员的防护以及对受检者的辐射防护宣教.我院自2005年3月开展此项技术以来,对医生和患者采取了综合性防护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智彬;黄沛理;苏满玉;王志萍 刊期: 2012年第17期
脑卒中后的早期康复日益被人们所重视.笔者采用同期对照法观察5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配合心理治疗与功能恢复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7年-2010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18例,均于发病后2 h~3 d就诊.经头颅CT平扫、头部MRI检查确诊,符合脑血管病临床指南诊断标准.脑出血50例,脑梗死68例.11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9例,男31例,女28例,平均年龄59岁;对照组59例,男34例,女25例,平均年龄60岁.2组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
作者:许灵花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甲硝唑局部封闭在复杂拔牙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60例难拔除牙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80例,2组均按照常规拔除牙齿,但试验组在拔牙后将地塞米松+甲硝唑混合封闭在拔牙槽周围.观察2组患者疼痛、肿胀、术后张口度和伤口情况.结果 试验组无1例发生干槽症;重度疼痛、肿胀和张口受限;对照组有43例发生干槽症;发生重度疼痛、肿胀、张口受限分别为41例、43例、42例.结论 地塞米松+甲硝唑局部封闭对复杂牙拔除后的并发症预防有明显效果.
作者:武雪萍;张新琚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1].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或流行[2].我院2010年收治手足口病141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李红梅;杨辉彬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出现差错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分别从差错事故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预防差错事故的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对策.结果 只有对差错事故充分认识,才能规范护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结论 总结并分析差错的原因及提出对策,才能完善护理服务,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医患纠纷.
作者:叶海棠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总结经鼻内窥镜下治疗脑脊液鼻漏的经验.方法 13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均采用鼻内窥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结果 13例中11例一次性修补成功,1例2个月后第2次修补,痊愈出院,1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经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成功率高,疗效好.
作者:郭志俊;田小娟;房红娟;任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特点、分娩时机选择及对母儿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方法 对我院1年来4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2例,子痫前期:轻度18例,重度16例;子痫4例.产妇全部存活,剖宫产率为60%,新生儿窒息率为15%,围生儿病死率为5%,胎儿生长受限40%.结论 早期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时治疗,适时终止妊娠,能够有效降低该病发病率,改善母婴结局,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关庆丽 刊期: 2012年第17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与病死率均高.随着社会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至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将成为世界经济负担的第5位,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是指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所致的慢性气道阻塞,通气受限的一组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特征是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病情常缓慢进展,可并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
作者:郭丽英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临床科室送检病原菌培养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Expression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配套药敏试验,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送检细菌培养标本共5 535份,阳性率为39.3%;病原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泌尿道、伤口分泌物;G-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率>55%,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 临床分离的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及时对患者感染部位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及耐药性分析,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及控制医院感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霞;张国伟;张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发生率为2.7%~3.85%.胎儿窘迫分为急性胎儿窘迫和慢性胎儿窘迫,急性胎儿窘迫多发生在分娩期,慢性胎儿窘迫常发生在妊娠晚期,慢性胎儿窘迫在临产后往往表现为急性胎儿窘迫[1].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生育知识的普及,人们对生育质量的高标准要求,生育健康的宝宝已被每个家庭所重视和渴望的.现将47例胎儿窘迫护理干预总结如下.
作者:师美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人工流产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因安全、简便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其在降低出生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近年来未产妇因各种原因做人工流产术者增加,其宫颈管紧窄,影响手术操作,易发生并发症,大部分患者疼痛较重,有的甚至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且影响手术操作及效果.我院采用盐酸地卡因胶浆(5 g∶0.05 g,西安利君制药)行宫颈子宫内膜表面麻醉以扩张宫颈,减轻患者痛苦,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伟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随着制药业的迅速发展,新药的不断问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药物性肝损害已上升至全球死亡原因的第5位.在美国,50%以上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是药物引起的,在我国,药物性肝损害约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有少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发展为肝硬化.此外,有研究发现,转氨酶升高的成人中有10%~50%是由药物引起的,在临床工作中,医师应高度重视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本文回顾性分析28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静宁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立体定向肿瘤放疗设备摆位误差及质量保障,建立放射治疗的检查频数.方法 对放疗设备立体定向设备的精度、摆位坐标框架的可读精度及刻度进行检查,对摆位误差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设备各部位的检查及性能控制,结合加速器EPID实时影像监测系统坐标效验靶点,放射治疗靶区位置的大总不精确度可控制在±l mm以内.结论 通过治疗前、治疗中的靶点验证结合实时监测成像验证,可以大大提高摆位精度,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放射治疗效果.
作者:王秀芬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着妇女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彩色超声显像技术不断升级和超声诊断医师临床经验的积累,超声检查对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通过对我院住院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早期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和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樊金莲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在检查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疾病方面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进行门诊检查的围绝经期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6例患者B超诊断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总体符合率为78.8%.水泡状胎块83.3%,流产72.7%,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81.5%,子宫内膜增生总符合率为71.7%,子宫内膜息肉总符合率为75%,子宫黏膜下肌瘤总符合率为66.7%,子宫内膜炎总符合率为76.8%.结论 B超检查对围绝经期阴道异常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价值,可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秦青梅 刊期: 201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