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瑞菊
手术室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主要场所.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质,使得许多急诊患者需要在晚上进行手术治疗,这就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提高护理水平,积极配合夜间手术室工作.本文就手术室夜间护理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夜间护理质量水平提出相关建议.
作者:曲利红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进行良性卵巢肿瘤的手术护理配合方式及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4例良性卵巢肿瘤行腹腔镜切除手术的护理资料.结果 34例患者仅1例患者改为开腹手术,其余腹腔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无1例发生感染,也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 腹腔镜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手术护理配合至关重要.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保持良好的仪器设备性能和对腹腔镜器械的彻底清洗、消毒及灭菌是护理配合的关键,能够确保手术成功,减少医院感染因素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丁丹泾 刊期: 2012年第27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呈进行性发展,可防、可治的肺部疾病[1].因受吸烟、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COPD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其特定的病理生理特点及发展趋势,患者病程往往较长,而由于营养不良、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等因素的存在,患者呼吸及运动功能明显受限,严重影响生存质量.
作者:吴兔英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 9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结果 90例患者情绪稳定,经积极配合治疗均康复出院.结论 观察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护理能力,丰富健康知识,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疾病治愈率.
作者:李珠慧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重型脑创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39 例重型脑创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39 例重型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和积极护理,治愈出院28 例(71.79%),好转4 例(10.26%),自动出院4 例(10.26%),死亡3 例(7.69%).结论 高龄、昏迷、人工气道、误吸、合并基础疾病及其他部位的损伤是引起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针对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减少肺部感染,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红爱;邓双艳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调查医护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活动内容重要性的认知情况.方法 选择189名医生和211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活动内容重要性认知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医生、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内容重要性的认知总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其中7个条目内容的重要性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生、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活动内容重要性总体认知较好,但对其中部分内容认知存在偏差.护理管理者应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坚定优质护理信念,明确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争取多部门的合作,保障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
作者:程思斯;程莉莎;廖春梅 刊期: 2012年第27期
围绝经期是围绕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是每个妇女都必须经历的生理过渡时期,早的发生变化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表现为对卵泡刺激素敏感性降低,对促性腺激素刺激的抵抗性逐渐增强,然后表现为下丘脑和垂体的变化.绝经提示卵巢功能衰退,生殖功能终止,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体征,也就是出现卵巢衰退的征兆起,一直持续到后1次月经后1年[1].大多数妇女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自身调节及适宜的保健服务临床症状不明显,但也有不少妇女症状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尤其是从事学校教学工作的老师,工作忙经常加班加点更为突出,既影响个人健康,又影响家庭生活.为了帮助围绝经期妇女平安度过这个时期,减少疾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笔者针对本单位30例40岁~55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了护理干预.
作者:候国红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两个病区分别住院治疗的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实施不同的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产后出血、子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妊娠结束时的分娩周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可提高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渐君;孙秉勤 刊期: 2012年第27期
发热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症状,也是机体对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根据体温高低通常分为低热(37.4~38 ℃)、中度发热(38~39 ℃)、高热(39~40 ℃)和超高热(超过41 ℃).由于儿童时期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容易出现发热且热退后易迅速回升.因此,加强对儿童发热的监护,做好护理工作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提高医护人员对儿童发热处理的认识,现对影响发热的年龄、发热的不同时期、不同疾病、待诊患者、治疗措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家庭护理及家庭治疗护理的几个误区等作以下综述.
作者:王金红;阮正英;冯利平;童夏生 刊期: 2012年第27期
产科是一个风险极高、工作性质特殊的科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群众文化层次的提高,产妇及家属对产科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技术水平、就医环境都有较高的期望.加之产科就诊的人群基本是健康者,妊娠分娩属正常生理过程,每位产妇和其家属都是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住院的,认为生孩子是平常事,对未来充满希望,要求保障母婴安全[1],母婴稍有意外便认为是医护人员的失误造成.因此,分析产科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适当采取措施,避免发生或减少护理纠纷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作者:韩美亮 刊期: 2012年第27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等情况对社区护理及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针对社区护理管理的难点,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提高社区护理质量,提高社区医疗卫生管理水平.
作者:朱铁军 刊期: 2012年第27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国家法制的健全,人们对健康、医疗护理的需求不断上升,在就医过程中应用法律来衡量医疗、护理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增强,加上医学科学中还存在未知性和不确定性,我国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整体护理在全国得到深入开展,整体护理是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的全身心护理.因此,沟通在护患关系中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思想或情感的过程,对护理工作来说,沟通有着特殊的意义.现将儿科护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探讨如下.
作者:郭艳蓉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全麻苏醒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对165例70岁以上高龄患者全麻苏醒期常见并发症给予密切观察和有效护理.结果 经严密观察和护理,165例患者均安全平稳度过苏醒期.结论 加强高龄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观察和护理,给予必要的呼吸和循环支持,预防、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和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患者安全平稳度过苏醒期的关键.
作者:吴红卫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问答式健康教育在糖尿病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择问答式健康教育,对照组实行传统的健康教育,2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糖尿病问答式健康教育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作者:张秀平;张欢英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早期参与式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对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疗效的影响.方法 根据35例多发性抽动症儿童的发病原因、症状、治疗过程、护理要点以及家长与教师需配合的要求,制订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健康宣教的内容,在早期由专人给予针对性教育.结果 经治疗,本组35例患儿均在半个月症状减轻,1个月症状消失,临床跟踪访视2年~12年未出现复发情况.结论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早期介入规范有序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儿自信心,消除紧张情绪,促进疾病恢复.
作者:魏晶晶 刊期: 2012年第27期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许多人患上了痛风.痛风是一种病程很长的骨科疾病,患者会陆续出现症状,伤害也会越来越大.大多数痛风患者往往过于注重治疗方法的选择,而忽略了护理工作,殊不知有效的日常护理,有助于病情的康复,能够避免疾病的复发.痛风的护理不仅可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还可使患者的治疗达到好的效果.因此良好的护理是决定痛风患者能否早日康复的关键问题之一.
作者:任永梅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未婚妇女意外妊娠流产的影响.方法 分析未婚妇女意外妊娠流产时出现的各种心理状态,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 118例意外妊娠流产者都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结论 对意外妊娠流产的未婚妇女实施心理干预,可以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流产,确保流产的顺利进行.
作者:裴俊霞;卫旭青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加温输血的护理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80 例患者随机分成加温组和未加温组,加温组患者输血前采用BW585 输液或输血加温器将库存血加温至37 ℃后输入; 未加温组患者输血前将库存血放置在常温下30 min 后输入.采用肛温探头检测患者的体温(肛温),并详细记录2 组患者输血过程中冷刺激和循环改善情况.结果 2 组患者的冷刺激情况和循环改善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加温输血组明显优于未加温组.结论 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在抗休克抢救的同时,应用加温设施使输入的扩容液体同体温温度相近,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在加温输血的同时,加强对患者的保暖,维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对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早期复温有确切的疗效.
作者:田婧;陈萍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开展原因分析,使用PDCA循环,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制定管道护理路径,探索降低神经外科患者意外拔(脱)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8月-12月UE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可能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并于2012年1月-4月对护理人员进行干预,对UE发生率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 2011年8月-12月患者意外拔管的发生率为7.7%;2012年1月-4月意外拔管的发生率为2.1%.结论 建立管道管理系统,按护理路径规范操作,并开展现场干预,可以明显降低UE的发生率.
作者:宋娟;侯建红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先兆流产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112例先兆流产孕妇住院期间给予舒适护理,其内容包括常规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 112例孕妇经过精心细致的舒适护理和治疗,均康复出院,所有孕妇都产下足月健康胎儿,患者满意度达100%.结论 对先兆流产孕妇进行舒适护理,有利于其保胎和身体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菁 刊期: 2012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