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龙莲;李开莲
目的 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NICU的1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应用腋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对照组应用头及四肢静脉建立静脉通道.结果 腋静脉留置针的保留成功率为91.2%,头部及四肢静脉留置针的保留成功率为52.5%,2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 腋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可靠,可以保证患儿的有效救治,为持续静脉营养、及时用药提供了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景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性别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按新生儿性别进行分组,测量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观察新生儿性别对产后出血的影响.结果 女婴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男婴,经产妇显著(P<0.01).结论 采用积极的护理对策可预见性地预防和减少期盼男婴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张莉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疾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严重的是冠状动脉病变,可导致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破裂等致死性并发症.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80%在5岁以下.我院2008年-2009年共收治川崎病患儿3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日本1984年9月修订的川崎病诊断标准[1].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高菊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介绍专科护理小组在机械通气患者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探讨专科护理质量控制方式.方法 成立机械通气专科护理小组,建立机械通气护理标准,实施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结果 提升了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质量,加强了护士专科护理实践能力,同时医护合作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结论 成立专科护理小组有利于提升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陈赞美;黄松彬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75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7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前护理、术后监护及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晓梅;陈小春;杨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随着医学的发展,耳鼻喉科门诊的概念有了很大的扩展.患者来院挂号、检查、诊断、取药、治疗,首先接触的是门诊,它既代表着医院的形象也是医院的窗口.耳鼻喉科门诊是患者来往较多,人员流动较大,情况较复杂的场所,更是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的地方[1].耳鼻喉科门诊工作对于满足患者的需求,完成医院的社会职责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耳鼻喉科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梁艺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急诊科是医院救死扶伤的前沿阵地,也是决定患者生死存亡关键的地方,接诊与接待的都是紧急危重患者和身心急躁的家属,这对配合医生抢救患者的急诊科护士来说压力是不言而喻的.培养急诊科护士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成功抢救患者的可靠保障.要保证急诊工作的顺利进行,真正做到救死扶伤,医院对急诊科护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临床护士素质的要求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急救护理技术和相关的应变能力.
作者:万丽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模式对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单纯低蛋白饮食(LDP)的营养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个体化营养模式治疗.记录2组患者的全天饮食情况及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血肌酐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2组的血ALB、Hb及SCr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ALB、Hb及SCr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 个体化营养模式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延缓肾功能衰竭速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赵士凤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ICU危重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烦躁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4年6月-2010年9月我院ICU收治的113例危重患者烦躁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在本组113例患者烦躁的主要原因有:安置各种管道不适、痰液阻塞、护理失误、病情变化等.结论通过加强心理护理、人性化管理及管道护理,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袁芳;梅琳;曾秀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重见光明提高生活质量,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为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白内障手术的耐受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我科2008年以来对住院的103例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指导,效果非常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彩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ICU患者多为危重患者,大手术后,病情复杂且变化快,需要及时合理诊治;患者无家属陪伴,自理能力差,导致护理工作量大,对护理技术和医疗设备要求高,家属希望了解病情、治疗等,一旦不满易发生医患矛盾.因此,做好ICU的风险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
作者:孔令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开展肿瘤患者的健康教育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通过健康教育,可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所能达到的治疗预期效果,正确对待疾病,增强保健知识,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肿瘤患者生理、心理有其特点,如护士的健康教育有误或方法不当,就有可能加重患者的紧张情绪,使病情恶化,或使患者误解,因此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作者:陈月花;邓雪珍;郑惠珍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防范或减少妇产科护理风险的管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应用风险衡量与评估机制,结合临床实践,分析引起妇产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总结相应管理经验.结果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护患关系处理良好.结论 完善管理制度,落实防范措施,提高人员素质,注重夜间管理可有效降低妇产科的护理风险.
作者:谭荣芬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的进步,临床教学作为学生-护生-护士的纽带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对真实患者的护理实践,是人生职业发展非常重要而艰难的经历.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重视怎样把知识教给学生,而忽略学生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专业感受,而其才是学习活动的主题和核心[1].临床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过程.
作者:杨春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脑卒中康复训练的难点及对策.方法 对护理人员进行康复知识培训,提高认识,选择脑卒中患者180例进行早期康复教育、康复训练.结果 护理人员转变了重治疗、轻康复的观念;180例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结论 基层医院开展脑卒中康复训练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韦明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3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应用鼻内镜进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术后加强术侧鼻腔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 本组33例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稳定,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加强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仔细及术后术侧鼻腔的护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金佳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自1989年首次在云南边境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以来,HIV感染率在我国逐年上升,艾滋病由中国边远向内地,农村向城市蔓延.2000年统计结果显示,中国HIV感染已达100万人,艾滋病不仅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与社会经济问题,而且已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的常见病与致死性疾病之一.因此,依法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报告,开展HIV抗体检测势在必行,艾滋病抗体管理也随之纳入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作者:刘建芬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对3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结合手术方法,在围术期实施相应的护理.结果 本组30例患者,通过围术期护理,治愈28例,发生并发症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徐志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隐私权的理论诞生于19世纪末,这时欧美国家的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交通运输、电信通讯有了空前的发展,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同时,使科学技术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变得更加容易.人们深深感受到了个人隐私受到侵害所带来的极大痛苦,同时也认识到了对自然人隐私权加以保护的必要性.现就患者隐私权及保护措施等问题作一探讨.
作者:孙晓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病情变化快,术前多伴有颅内压增高、脑血流改变等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和神经功能障碍;加之开颅手术时间长、损伤重、术中出血多,使其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性明显增高.术后如能加强观察和护理,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妥善医疗,可使患者转危为安,尽快渡过手术关.
作者:顾莉莉 刊期: 201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