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妇产科护理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探讨

谭荣芬

关键词:妇产科, 护理, 风险, 管理
摘要:目的 探讨防范或减少妇产科护理风险的管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应用风险衡量与评估机制,结合临床实践,分析引起妇产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总结相应管理经验.结果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护患关系处理良好.结论 完善管理制度,落实防范措施,提高人员素质,注重夜间管理可有效降低妇产科的护理风险.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在断指再植术后康复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在断指再植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方法 将61例断指再植手术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疗效总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成活率、功能康复优良率以及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前实验组评定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评定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疗效总评指数、成活率、功能康复优良率以及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对断指再植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正确的健康教育对保障手术效果非常必要.

    作者:温连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颅脑损伤术后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病情变化快,术前多伴有颅内压增高、脑血流改变等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和神经功能障碍;加之开颅手术时间长、损伤重、术中出血多,使其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性明显增高.术后如能加强观察和护理,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妥善医疗,可使患者转危为安,尽快渡过手术关.

    作者:顾莉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浅谈医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及管理

    自1989年首次在云南边境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以来,HIV感染率在我国逐年上升,艾滋病由中国边远向内地,农村向城市蔓延.2000年统计结果显示,中国HIV感染已达100万人,艾滋病不仅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与社会经济问题,而且已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的常见病与致死性疾病之一.因此,依法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报告,开展HIV抗体检测势在必行,艾滋病抗体管理也随之纳入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作者:刘建芬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眼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

    目的 探讨眼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眼科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眼科护理安全措施的实施,使眼科护理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从而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 制订并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护理对策可保证眼科老年患者的住院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邱美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浅谈新时期护士长职业素质与管理艺术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的高低,而护理质量又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护士长作为医院护理管理的基层管理者,担当着病房的管理者、护理业务带头人、带教老师等多种角色,护士长行为正确与否及其领导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目前,我国医疗市场已经从过去单纯的求医关系转变到对等关系、法律关系、供求关系等,这就要求新时期护理管理者不能仅凭过去经验式方法管理,除具备较高的思想修养和道德水平、业务素质、奉献精神、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素质外,还必须及时转变观念,提高自身职业素质,运用管理艺术,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能.

    作者:刁秀芳;李俊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3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应用鼻内镜进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术后加强术侧鼻腔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 本组33例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稳定,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加强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仔细及术后术侧鼻腔的护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金佳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专科护理小组在机械通气患者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目的 介绍专科护理小组在机械通气患者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探讨专科护理质量控制方式.方法 成立机械通气专科护理小组,建立机械通气护理标准,实施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结果 提升了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质量,加强了护士专科护理实践能力,同时医护合作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结论 成立专科护理小组有利于提升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陈赞美;黄松彬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期患者的个体化营养模式探讨

    目的 探讨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模式对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单纯低蛋白饮食(LDP)的营养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个体化营养模式治疗.记录2组患者的全天饮食情况及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血肌酐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2组的血ALB、Hb及SCr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ALB、Hb及SCr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 个体化营养模式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延缓肾功能衰竭速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赵士凤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心理护理措施.方法 从患者常见心理反应、术后患者自我形象水平、术前心理、社会方面的准备等角度进行阐述,并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自我形象总体水平低于健康人群,其与焦虑呈负相关,与社会支持水平呈正相关,并受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配偶等多种因素影响.结论 乳腺癌术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魏玉萍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重见光明提高生活质量,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为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白内障手术的耐受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我科2008年以来对住院的103例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指导,效果非常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彩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心理护理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140例住院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指导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2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心理护理组痊愈率(44.29%)、显效率(30.00%)明显高于对照组(22.86%,24.2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68 5,P=0.007 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康复治疗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作者:李翎;吴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9年9月-12月162例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功能制护理,试验组实施以健康教育为目标的整体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经健康教育后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显著提高,且对护理工作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健康知识教育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佀春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75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7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前护理、术后监护及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晓梅;陈小春;杨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癌症患者的健康指导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目前癌症患者及其家属越来越多地重视如何面对疾病,适应各种病情变化,以提高患者在新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质量.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普遍实施,健康指导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健康指导作为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主要针对患者的健康需求,通过医护人员的指导使患者了解医学知识,掌握日常护理技能,以良好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种治疗.

    作者:孙箐林;乔纲;赵美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ICU护理风险的原因及管理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ICU患者多为危重患者,大手术后,病情复杂且变化快,需要及时合理诊治;患者无家属陪伴,自理能力差,导致护理工作量大,对护理技术和医疗设备要求高,家属希望了解病情、治疗等,一旦不满易发生医患矛盾.因此,做好ICU的风险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

    作者:孔令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火针结合透明质酸钠治疗骨关节病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火针结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 对7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火针疗法结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配合心理护理及治疗期间的护理,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结果 7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10个月,平均5~6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总有效率达91.4%.结论 火针结合透明质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并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是治疗OA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丽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服务补救运作系统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希望得到规范化的宾馆式的、家庭式的、温馨的医疗护理服务.患者满意是护理质量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现代护理管理者重要的理念之一.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1],其服务提供者及被服务者均为多元的社会人群,他们对外界的刺激有较高的差异性,这就决定了即使是优秀的护理人员也难免会在服务中出现失误,令患者不满或投诉[2].服务补救作为服务营销理论中一个新概念很快应用到了各个服务领域,也被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所重视[3],应用在急诊护理工作中也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周玲;袁娟;范文娟;旷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浅谈瓣膜置换术患者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应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6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6个月以上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SF-36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常模(P均<0.01);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其生存质量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普遍较低,建议增加社会支持可能有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范利芳;王娅丽;黄国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新生儿性别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新生儿性别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按新生儿性别进行分组,测量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观察新生儿性别对产后出血的影响.结果 女婴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男婴,经产妇显著(P<0.01).结论 采用积极的护理对策可预见性地预防和减少期盼男婴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张莉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糖尿病患者不遵从医嘱56例行为调查及分析

    目的 调查糖尿病患者不遵从医嘱行为,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56例门诊及住院糖尿病患者给予糖尿病健康及用药指导.详细登记其姓名住址、电话、用药等情况,做好患者记录.3个月后随访其遵医情况.结果 随访发现所有患者均未遵从医嘱.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应针对其不遵从医嘱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胡冬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