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婵清;周霓;郭丽娜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心理护理措施.方法 从患者常见心理反应、术后患者自我形象水平、术前心理、社会方面的准备等角度进行阐述,并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自我形象总体水平低于健康人群,其与焦虑呈负相关,与社会支持水平呈正相关,并受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配偶等多种因素影响.结论 乳腺癌术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魏玉萍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随着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希望得到规范化的宾馆式的、家庭式的、温馨的医疗护理服务.患者满意是护理质量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现代护理管理者重要的理念之一.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1],其服务提供者及被服务者均为多元的社会人群,他们对外界的刺激有较高的差异性,这就决定了即使是优秀的护理人员也难免会在服务中出现失误,令患者不满或投诉[2].服务补救作为服务营销理论中一个新概念很快应用到了各个服务领域,也被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所重视[3],应用在急诊护理工作中也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周玲;袁娟;范文娟;旷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目前癌症患者及其家属越来越多地重视如何面对疾病,适应各种病情变化,以提高患者在新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质量.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普遍实施,健康指导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健康指导作为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主要针对患者的健康需求,通过医护人员的指导使患者了解医学知识,掌握日常护理技能,以良好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种治疗.
作者:孙箐林;乔纲;赵美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性别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按新生儿性别进行分组,测量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观察新生儿性别对产后出血的影响.结果 女婴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男婴,经产妇显著(P<0.01).结论 采用积极的护理对策可预见性地预防和减少期盼男婴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张莉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强调人文护理、重视心理护理已成为当今医院现代化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儿科病房也不例外.但儿科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成人不同,他们机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往往思维活跃,缺乏规律,不稳定.心理特点是年龄小,生活不能自理但活泼好动,情绪情感表露直接、单纯,适应能力较强,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加之疾病的困扰,语言表达能力及机体的耐受性差,使其住院后与医护人员敌对心理强烈,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缺乏.现将提高儿科患者依从性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宋镇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高血压是由于机体内外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一种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相关调查[1]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即目前高血压患者达到1.6亿.不少患者由于缺乏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常识,致使本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自2006年我院开展整体护理以来,我们加强了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患者自我控制血压的能力,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郭艳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140例住院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指导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2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心理护理组痊愈率(44.29%)、显效率(30.00%)明显高于对照组(22.86%,24.2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68 5,P=0.007 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康复治疗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作者:李翎;吴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的进步,临床教学作为学生-护生-护士的纽带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对真实患者的护理实践,是人生职业发展非常重要而艰难的经历.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重视怎样把知识教给学生,而忽略学生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专业感受,而其才是学习活动的主题和核心[1].临床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过程.
作者:杨春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ICU危重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烦躁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4年6月-2010年9月我院ICU收治的113例危重患者烦躁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在本组113例患者烦躁的主要原因有:安置各种管道不适、痰液阻塞、护理失误、病情变化等.结论通过加强心理护理、人性化管理及管道护理,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袁芳;梅琳;曾秀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疾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严重的是冠状动脉病变,可导致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破裂等致死性并发症.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80%在5岁以下.我院2008年-2009年共收治川崎病患儿3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日本1984年9月修订的川崎病诊断标准[1].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高菊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放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60例宫颈癌放疗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放疗效果.结果 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放疗计划,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对宫颈癌放疗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使患者积极参与治疗,提高放疗效果.
作者:高丽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自1989年首次在云南边境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以来,HIV感染率在我国逐年上升,艾滋病由中国边远向内地,农村向城市蔓延.2000年统计结果显示,中国HIV感染已达100万人,艾滋病不仅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与社会经济问题,而且已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的常见病与致死性疾病之一.因此,依法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报告,开展HIV抗体检测势在必行,艾滋病抗体管理也随之纳入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作者:刘建芬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母婴分离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母婴分离产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平常集体宣教的方式,试验组则实施一对一人文护理方式.结果 试验组对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率达98.5%,护理服务满意率达100%.2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人文关怀对产科母婴分离产妇是佳的护理方式,能有效地满足母婴分离产妇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作者:许孟希;姚翠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我科8例经临床确诊为DVT患者的资料,分析DVT的病因,结合文献,总结该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原则.结果 8例患者经精心治疗与护理,7例(87.5%)痊愈出院,所有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2.5 d,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出血、肺栓塞、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下肢手术后DVT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确预防、及早发现、早治疗、全面护理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钱丽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完善预防接种门诊服务,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方法 在预防接种护理实践中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完善沟通技巧,做好健康教育工作,逐步提高预防医学诊疗服务工作质量及护理水平.结果 通过完善预防接种门诊护士的护理技巧,充分体现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风貌,提高了工作质量及护理水平.结论 完善预防接种门诊护士的护理的技巧是提高护士职业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作者:熊龙莲;李开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癌症病死率很高,癌症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使患者饱受折磨,约50%~80%的癌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1],晚期患者更高,达60%~90%,约有30%的患者临终前严重的疼痛得不到缓解.尽管在止痛方面取得巨大进展,但对癌痛患者尤其是晚期癌痛患者而言,癌痛的出现和加剧常被患者和家属视为肿瘤复发、转移及治疗无效的信号,并成为他们为恐惧的问题[1].癌痛的折磨造成的行为和身体的变化也给家庭带来了精神上的压力,而这又反过来影响着患者,加重患者的痛苦,使病情不断恶化.因此做好癌痛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能够使患者变被动为主动地接受教育,使之达到治疗的佳状态.
作者:王存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为门诊输液患者提供主动服务,提高患者对输液工作的满意度.方法 输液前对患者做好护理评估,输液中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实施人性化主动服务,输液后及时给予患者健康教育,为患者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提供咨询服务.结果 门诊输液患者对护士门诊输液工作满意度不断提高.结论 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主动服务,输液过程中规范护士操作和服务流程,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黄玉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工作繁琐且责任重大,患者维权意识及服务要求不断提高.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要求护士不仅要有娴熟的专业技术、准确的判断能力,还要具有与之相应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然而由于职业性质、特殊的环境氛围、超负荷的工作、社会评价不公平等给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1].认真分析护士压力产生的原因,探讨其应对措施,对维护患者权益,体现医院职能,更好地推动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我院骨科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为建立有效的营养支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50例骨科住院患者入院、出院时的消瘦率、低白蛋白血症率及营养不良贫血率进行调查.结果 消瘦率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为10.7%,38.0%,差异有显著性(P<0.01);低白蛋白血症率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为11.3%,21.3%,差异有显著性(P<0.05);营养不良贫血率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为22.7%,39.3%,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骨科住院患者中存在较高的营养不良率,且住院期间未能得到改善,须及时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
作者:欧慧芳;王刚祥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火针结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 对7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火针疗法结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配合心理护理及治疗期间的护理,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结果 7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10个月,平均5~6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总有效率达91.4%.结论 火针结合透明质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并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是治疗OA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丽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