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华
目的 总结胃肠道吻合术后吻合口瘘营养支持经验,提高对食管胃,胃空肠,回肠结肠,结肠吻合口瘘的治疗水平.方法 对1997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实施胃肠道吻合术365例患者中发生食管胃吻合口瘘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均加强吻合口附近的腹腔引流,采用持续胃肠减压,予以肠外营养过渡到肠内营养的方法,15例在肠外营养中强化了谷氨酰胺,4例使用生长抑素,1例在吻合口瘘愈合期加用了生长激素.4例瘘口于1 d~30 d愈合;12例瘘口30 d~60 d愈合,2例瘘口60 d~81 d愈合,2例因腹腔感染手术后30 d、42 d死亡.结论 保证腹腔引流通畅,持续胃肠减压,特别是肠外结合肠内营养支持,强化谷氨酰胺、生长抑素、生长激素等措施,是促进胃肠吻合口瘘愈合的重要手段.
作者:范俊强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2005年-2010年19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行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1年~2年,肩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为100%.结论 锁骨钩钢板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韩国峰;顾志益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早产儿早期营养状况,为制定早产儿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及相应的干预措施奠定科学基础.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治疗的体重小于2 500 g存活出院的单胎早产儿616例进行分析,以体重、身高和头围作为生长参数,在出院时以相应胎龄的百分位数进行评价.结果 616例中分别有60.0%,58.9%,29.5%的早产儿其体重、身高和头围低于第10百分位,较出生时分别提高了32.7,30.9和10.2个百分点.结论 早产儿营养不良导致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是NICU中的重要问题,在NICU加强早产儿的营养支持可预防EUGR.
作者:罗映琼;刘国文;李辉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临床并不少见,多为散发流行,原因多不明.我们在临床上遇到36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均找到原发病,得到合理治疗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亚波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在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2例受检者的宫颈脱落细胞采用TCT检测和TBS分类诊断.结果 482例受检者标本满意率为96%,细胞学阳性病例16例,占3.32%,其中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6例,未能除外高度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5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2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2例,鳞状细胞癌1例.宫颈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结果符合率为93.75%.结论 液基薄层细胞学制片技术筛查宫颈病变阳性检出率高,癌前病变分型明确.
作者:李友红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加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51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随访6个月~60个月,术后3年内复发6例,均多次行TURBT.结论 经尿道电切术加术后早期行膀胱灌注是治疗浅表膀胱癌的首选,对于不能耐受膀胱全切的患者则是治疗疾病或减轻症状的姑息疗法.
作者:丁名煜;曹建国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口服中药治疗放射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出现轻重程度不一的放射性胃炎患者平均分为2组,中药组30例予口服中药,每日1剂,每日2次,并随证加减;常规组30例予常规口服胃复安、吗丁啉、氢氧化铝凝胶等保胃药物,继续放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中出现胃部反应需补液的例数及需暂停放疗的例数.结果 2组患者中出现胃部反应需补液的例数及需暂停放疗的例数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口服中药治疗放射性胃炎有显著疗效.
作者:范丽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腹膜后阑尾炎的症状、体征及诊断治疗措施.方法 经右腹直肌旁切口,常规依次切开或不切开腹壁入腹腔,切开盲肠外下的侧腹膜,寻找阑尾,予以切除.结果 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治愈出院.结论 术前早期明确诊断,有效地选择麻醉、切口及手术方式是治疗腹膜后位阑尾炎的关键.
作者:杨庆勇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总结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2007年5月-2009年12月我科收治股骨远端骨折患者15例,均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结果 15例骨折均在6个月~11个月牢固连接,无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膝关节屈伸范围达150°.结论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与胫骨近端骨折具有较好的力学稳定性,骨折愈合率高,软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郭少峰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应用中药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期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期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对照组)各39例,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显效36例,占92.3%,无好转或加重3例,占7.7%;对照组显效26例,占66.7%,无好转或加重13例,占33.3%.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中药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期疗效显著.
作者:李军林 刊期: 2011年第28期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死)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是指除外稳定型心绞痛之外的所有心绞痛[1].我院2006年5月-2008年6月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6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艳婷 刊期: 2011年第28期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婴儿肺炎所致的并发症明显降低,但脓气胸仍是肺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危险,变化迅猛,病死率高,其诊断及处理较为复杂[1].我院2007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婴儿肺炎合并脓气胸12例,现将其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轩振宇;曹亚芹;郭秋芬 刊期: 2011年第28期
尽管绝大部分不明原因发热是由较为常见的疾病所致,但不明原因长期发热仍是临床工作的难点之一,本文对2007年-2009年5例长期发热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月仙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一直是临床的首选,然而常常有一些妇女宫颈条件差,在放置节育器时比较困难并疼痛明显,甚至放置失败,使孕龄妇女产生畏惧心理.为了减轻受术者的痛苦,便于手术操作,我院对困难性放置宫内节育器者采用卡孕栓置于阴道后穹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丁文;蔡林英;罗月红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B型钠利尿肽(BNP)与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在心力衰竭(HF)患者心脏功能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68例HF患者(HF组,心功能Ⅱ级22例,心功能Ⅲ级25例,心功能Ⅳ级21例)血浆BNP及血清cTnI的水平,并与22名健康者(H组,心功能Ⅰ级)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HF患者的BNP和cTnI水平均高于正常(均 P<0.01);心功能分级不同患者之间的BNP和cTnI水平有明显差异(P均<0.01),且HF患者心功能越差,其BNP和cTnI水平就越高.结论 联合检测BNP、cTnI浓度对HF的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健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白内障是世界排名首位的致盲眼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2 000万人因此而失明,约占总失明人数的50%.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ECCE)分为超声乳化摘除及手动白内障摘除术,后者又分为需缝线的常规ECCE及无缝线的中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现将我院2006年-2010年间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458例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冯波儒 刊期: 2011年第28期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病之一,发病率近年有增高趋势[1],约有10%~30%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所致,国外有文献报道为9.6%~66.7%.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肺部影像学征象表现呈多样变化[2],无明确的特异性.本文对我院2008年5月-2009年10月确诊为小儿支原体肺炎29例患儿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旨在从中总结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及早期治疗.
作者:韩子成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腹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CT资料.结果 结合相关文献,分类汇总相关CT定位征象.具备3种征象的1例,具备5种征象的3例,具备6种以上征象的5例.结论 腹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征象具有共性特征,在熟练掌握腹膜后间隙解剖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做到较为准确的定位.
作者:张朝辉;周建中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改良持续腰池引流与脑积水发生的关系,为降低脑室出血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 对120例脑室出血进行脑室穿刺引流术的同时分别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观察组)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管(对照组)进行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将堵管率及脑积水发生率作对比.结果 堵管率、脑积水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3.33%,5.00%,对照组分别为16.66%,20.0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脑室穿刺引流同时持续腰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中心静脉导管明显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管,能明显降低脑积水发生率.
作者:王连海 刊期: 2011年第28期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表现多为经期延长、经量过多、腰痛、压迫等症状,常造成贫血,少数造成不育或流产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手段,但对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有关其非手术治疗取得很大的进展,现概述如下.
作者:冯学焘 刊期: 2011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