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丽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增生性疾病.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类少见的、病死率很高的疾病,于1979年首先由Risdall等报道[1],是以发热、肝脾大和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与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相似,易造成误诊,且因其发病年龄较小,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复杂,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困难,故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年来收治的5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作者:蒲海波 刊期: 2010年第08期
面部是人的五官所在,也是人主要的外容部分.面部的软组织在创伤后,轻者有时可留下局部皮肤色素沉着,重者可留下瘢痕,严重者甚至可造成面部畸形,所以面部软组织创伤的处理应该是在创伤修复的原则上,再加上显微外科的无创操作.现就面部软组织创伤处理的方法谈谈个人体会.
作者:刘福增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采取低浓度连续硬膜外自控泵入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412例作为观察组,将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药物而进入产程的产妇41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对胎儿和新生儿状况的影响.结果 2组分娩活跃期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2组分娩方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低浓度连续硬膜外自控泵入阻滞麻醉法用于分娩镇痛,疼痛阻滞效果可靠,缩短了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加速了产程进展,减少了产妇的体力消耗,从而增加了阴道分娩率,降低了剖宫产和阴道难产率,对产妇有利而对婴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靳银龙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检测有乙型肝炎病史产妇的乳汁是否含有乙型肝炎病毒,了解乳汁是否存在病毒复制,研究能否进行母乳喂养.方法 检测乳汁分别采用三种方法即:双抗夹心ELISA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放射免疫(RIA)法.结果 大三阳组存在病毒复制,小三阳组及乙肝病毒携带者组不存在病毒复制,但乳汁检测其HBsAg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结论 大三阳产妇禁止母乳喂养,小三阳及HBV携带者产妇不提倡母乳喂养,行人工喂养.
作者:徐恒发;孙玉红;刘姣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调脂疗效.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者在糖尿病饮食、适量运动及健康教育基础上,行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的同时,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12周时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4周、12周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TC、TG、LDL-C均有下降,HDL-C升高,且12周与4周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阿托伐他汀为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调脂的理想药物选择.
作者:邵勇军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期待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 pPROM者共60例进行期待疗法:绝对卧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应用子宫收缩剂、促进胎儿生长及肺发育.结果 分娩时孕周平均(35.5±1.3)周;延长(1.6±0.4)周;自然分娩35例,剖宫产25例;产妇产后出血(219.4±50.6)mL,产妇合并感染3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9例,死亡4例(其中发病孕龄小于28周3例).结论 对孕龄28周以上胎膜早破者,选择期待治疗可以降低孕产妇并发症发病率和围生儿病死率,实施中应注意:治疗前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以积极配合;严密观察;选择合适的终止妊娠方式.
作者:闫秋风 刊期: 2010年第08期
本文报告3例胆囊结石手术中发现胆囊癌病例,复习总结原发性胆囊癌有关资料,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强调重视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癌的术前排查,警惕胆囊癌变的存在,为实施手术治疗质量的提高创造条件.
作者:张伟林 刊期: 2010年第08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均处于衰老与退化状态,许多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而大多数疾病又为慢性病,需长期治疗,因此.用药的机会和种类较多,因为不合理用药而造成的损害明显增加.正确使用药物,尽量减少毒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对获得预期疗效尤为重要.
作者:杨继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子宫切除的相关因素、手术指征及预防措施以降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2008年12月我院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为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胎盘因素等.结论 加强产前检查,产时监护,减少产程干预,严格防治产科并发症,及时有效控制大出血,可有效降低急症子宫切除的发生率.
作者:梁续英 刊期: 2010年第08期
1998年9月-2008年8月我院对6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治疗和观察,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吴凤皋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LPA/AP是否可作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早期血小板聚集及脑缺氧的灵敏指标.方法 对580例患者应用分子检测技术进行LPA/AP检测,总结其特点.结果 脑梗死、脑供血不足、冠心痛、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LPA/AP均不同程度增高,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者溶血磷脂酸(LPA)增高不明显,与溶血磷脂酸极性相似总磷脂(AP)增高临床符合率迭100%.结论 血浆LPA是血小板活化早期释放的物质,AP是脑缺血的早期标志物,二者均可作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准确的早期干预指标.
作者:刘峰;南会泽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肱骨干骨折治疗的新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5例肱骨干骨折采用前外侧入路双侧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活动情况及桡神经损伤情况.结果 本组15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36个月,平均19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2周~48周,元内固定物断裂及骨不连发生,术后出现桡神经症状1例,3个月后恢复正常,优良率为87%.结论 经前外侧入路双侧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能提供坚强固定,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肩关节僵直.
作者:王钦义;吴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8期
慢性盆腔炎常由于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或不恰当导致炎症迁延不愈而形成,常因下腹痛伴腰困、白带多就诊,病情反复缠绵,时有急性发作,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和避孕措施的落实.笔者曾治疗多例盆腔炎患者,用一般的治疗方法病情仍复发,自从2002年开始使用微波治疗后,收治128例病程久、多种方法治疗仍无效的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葛振华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由穿透性损伤所致的结肠及直肠损伤较多见,主要为刀伤及枪弹伤,由交通事故、坠落而发生的结肠钝性损伤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创伤性结肠损伤在临床上处理难度大、并发症多,因此如何妥善处理,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临床医生一直关注的问题.我院2000年-2008年收治20例创伤性结肠损伤患者,现将有关临床资料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游军文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20例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我院2000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转归.结果 2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中,突发呼吸困难或呼吸困难加重13例,晕厥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典型的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三联征的患者1例,长期卧床5例,化验D-二聚体>500μg/L 20例,心电图异常5例,螺旋CT肺动脉扫描异常2例,肺通气/灌注异常3倒,接受溶栓治疗9例.治愈12例,好转6例,症状无改善2例.结论 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与长期卧床、肿瘤、手术创伤等有关,临床表现多样,心电图X线胸片等常规检查不具特异性,肺通气/灌注扫描和肺部螺旋CT是首选的诊断方法.如能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孙红丽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塞克硝唑分散片与奥硝唑片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入选滴虫阴道炙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塞克硝唑分散片组与奥硝唑片组各72例.治疗组采用塞克硝唑分散片口服,对照组采用奥硝唑片口服,疗程均为7 d.结果 用药后塞克硝唑分散片组痊愈率和有效率(痊愈+显效)分别为61%和94%;奥硝唑片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1%和94%,2组之间比较x2=0.14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4例病例中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 塞克硝唑分散片和奥硝唑片均能有效控制滴虫性阴道炙,均可作为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首选药物.
作者:李昱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80例脊髓损伤患者按康复介入开始的时间分为早期康复组(术后2周内)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各40例.分别在训练开始前和训练3个月后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并比较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早期康复组的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FIM、Barthel指教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减少脊髓损伤并发症,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张鸿萍 刊期: 2010年第08期
退变性腰椎前滑脱国内已有报道,但退变性腰椎后滑脱尚报道不多.本文报道15例,就其病因及x线诊断等问题作初步探讨.
作者:席英发 刊期: 2010年第08期
自20世纪30年代后,肺炎支原体已逐渐成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原.随着实验室技术的改进和发展,也证实了MP(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现将3例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肺外表现而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乌君淑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科常见的疾病,选择恰当抗生素治疗及对症处理,大多数可以顺利治愈,但是临床上存在用抗生素治疗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后肺部啰音难吸收或不吸收,咳嗽症状减轻但迁延不愈,导致抗生素使用时间长,患儿不得不延长治疗甚至导致病情复发.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收治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药物治疗及肺部超短波辅助药物治疗支气管肺炎,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玉香 刊期: 2010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