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会性因素剖宫产420例原因构成分析及预防对策

闫晓君

关键词:剖宫产, 社会因素, 预防对策, 干预措施
摘要:目的 探讨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构成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剖宫产产妇的资料,统计社会因素割宫发生率,分析其原因构成比.结果 2006年10月-2009年8月我院共行剖宫产1 140例,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420例,占36.8%.其原因构成:孕妇及家属方面310例:婚育年龄的延迟140例,分娩知识缺乏110例,经济收入提高60例;医生方面110例:回避医疗风险70例,阴道分娩技术限制30例,经济利益驱动10例.结论 社会因素性剖宫产原因复杂,应针对其相关因素实施有效干预措施.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采取低浓度连续硬膜外自控泵入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412例作为观察组,将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药物而进入产程的产妇41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对胎儿和新生儿状况的影响.结果 2组分娩活跃期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2组分娩方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低浓度连续硬膜外自控泵入阻滞麻醉法用于分娩镇痛,疼痛阻滞效果可靠,缩短了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加速了产程进展,减少了产妇的体力消耗,从而增加了阴道分娩率,降低了剖宫产和阴道难产率,对产妇有利而对婴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靳银龙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肺血栓栓塞症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20例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我院2000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转归.结果 2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中,突发呼吸困难或呼吸困难加重13例,晕厥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典型的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三联征的患者1例,长期卧床5例,化验D-二聚体>500μg/L 20例,心电图异常5例,螺旋CT肺动脉扫描异常2例,肺通气/灌注异常3倒,接受溶栓治疗9例.治愈12例,好转6例,症状无改善2例.结论 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与长期卧床、肿瘤、手术创伤等有关,临床表现多样,心电图X线胸片等常规检查不具特异性,肺通气/灌注扫描和肺部螺旋CT是首选的诊断方法.如能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孙红丽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面部软组织创伤处理体会

    面部是人的五官所在,也是人主要的外容部分.面部的软组织在创伤后,轻者有时可留下局部皮肤色素沉着,重者可留下瘢痕,严重者甚至可造成面部畸形,所以面部软组织创伤的处理应该是在创伤修复的原则上,再加上显微外科的无创操作.现就面部软组织创伤处理的方法谈谈个人体会.

    作者:刘福增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中药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提供药品安全信息.方法 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47份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静脉给药方式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47例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ADR的临床表现多以皮疹为主,其次为胸闷、头痛等.结论 中药注射剂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医院对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应常抓不懈,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谢佳军;杨晓春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成人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抗休克公式的改进及应用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休克期补液量的计算以及保护各脏器的综合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98例,均采用我科改良的补液公式.结果 本组病例中有2例发生肠道功能损害及肾功能不全而死亡,1例伤后1个月发生肺栓塞死亡,因皮源不足死亡3例,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3例.其余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通过后期手术封闭创面.结论 用改良的休克期补液公式进行治疗,可使大面积烧伤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关雪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CR系统在床边摄影中的应用

    床边摄影为使用呼吸机、复合性创伤、术后、婴幼患儿等不宜搬动的危重患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是日常摄片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CR即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omputed radiography),它将模拟的影像信息转变为数字化影像信息,图像清晰度大幅提高,CR系统应用于床边摄影,为临床提供了质量更好的床边影像学资料.现就我们采用CR系统进行床边摄影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月军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塞克硝唑与奥硝唑治疗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塞克硝唑分散片与奥硝唑片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入选滴虫阴道炙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塞克硝唑分散片组与奥硝唑片组各72例.治疗组采用塞克硝唑分散片口服,对照组采用奥硝唑片口服,疗程均为7 d.结果 用药后塞克硝唑分散片组痊愈率和有效率(痊愈+显效)分别为61%和94%;奥硝唑片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1%和94%,2组之间比较x2=0.14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4例病例中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 塞克硝唑分散片和奥硝唑片均能有效控制滴虫性阴道炙,均可作为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首选药物.

    作者:李昱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增生性疾病.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类少见的、病死率很高的疾病,于1979年首先由Risdall等报道[1],是以发热、肝脾大和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与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相似,易造成误诊,且因其发病年龄较小,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复杂,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困难,故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年来收治的5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作者:蒲海波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脂肪肝82例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脂肪肝的应用价值,为早期诊断脂肪肝提供方法.方法 对体检筛选出的82例脂肪肝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参加体检的356例人群中检查出脂肪肝82例,检出率为23.0%.其中男53例,发生率为14.9%;女29例,发生率为8.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40岁以下212例,检出46例,检出率为21.7%;40岁以上144例,检出36例,检出率为25%.结论 超声显像诊断脂肪肝准确率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卢云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关节内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 总结关节内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2005年2月~2008年8月收住的58例62足跟骨骨折手术后患者资料,骨折类型按Sanders分型,ⅡA型5例,ⅡB型8例,ⅢA型8例,ⅢB型15例,ⅢC型19例,Ⅳ型3例.58例病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可塑形跟骨钢板内固定或克氏针螺钉固定,有骨缺损者自体植骨.根据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术后2个月部分负重,3个月完全负重.结果 58例患者获得9个月~32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Mar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良率83.87%.2例皮瓣坏死内固定拆除,2例出现距下关节慢性疼痛,明显影响行走.结论 手术是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稳定的内固定,适当的手术时机及合理的固定方式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舒军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肺炎支原体肺外表现3例误诊分析

    自20世纪30年代后,肺炎支原体已逐渐成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原.随着实验室技术的改进和发展,也证实了MP(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现将3例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肺外表现而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乌君淑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子宫颈癌不同放疗方法远期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体外照射、体外照射配合腔内镭疗、体外照射配合192Ir高剂量率腔内照射治疗子宫颈癌的临床远期疗效.方法 对1986年-1997年我院收治的接受放射治疗的463例子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3,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1%,47.1%,36.2%,25.7%.Ⅱ期、Ⅲ期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40.4%,28.8%和37.1%,26.4%.三种治疗方法比较3,5,10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生存率随着期别的增加而下降.镭内照射加外照射优于192Ir高剂量率内照射加外照射和单纯外照射.

    作者:蔡丽平;张国斌;刘宽荣;王新正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患乙型肝炎的产妇能否进行母乳喂养

    目的 检测有乙型肝炎病史产妇的乳汁是否含有乙型肝炎病毒,了解乳汁是否存在病毒复制,研究能否进行母乳喂养.方法 检测乳汁分别采用三种方法即:双抗夹心ELISA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放射免疫(RIA)法.结果 大三阳组存在病毒复制,小三阳组及乙肝病毒携带者组不存在病毒复制,但乳汁检测其HBsAg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结论 大三阳产妇禁止母乳喂养,小三阳及HBV携带者产妇不提倡母乳喂养,行人工喂养.

    作者:徐恒发;孙玉红;刘姣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1998年9月-2008年8月我院对6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治疗和观察,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吴凤皋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下肢动脉斑块形成所致血管狭窄的彩超诊断及分析

    目的 分析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动脉血栓斑块形成患者的病理变化.方法 通过分析100例经彩超检查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CDFI)图像的特点及临床治疗经过,观察疗效及复查情况.结果 彩超检查下肢动脉斑块形成是一种实时状态下图像清晰直观的诊断方法,可了解血管的形态结构,管腔血栓斑块形成的程度及彩色血流动力学等改变,及早发现动脉血栓斑块形成,并及时采用药物治疗,达到临床治愈.结论 彩超检查下肢动脉血栓斑块形成是一种可靠的诊断依据,对临床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景素文;荣阳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120例确诊为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依迭拉奉组治疗组60例和常规治疗组60例.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依达拉奉静脉滴注,14 d为1个疗程.结果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比较,依达拉奉组治疗前为(20_2±10.3)分,治疗后为(10.6±5.1)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对照组治疗前为(19.8±5.1)分,治疗后为(15.6±4.4)分,治疗前后无明显下降.治疗后依达拉奉组NDS减分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安全有效.

    作者:庾长虹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调脂疗效.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者在糖尿病饮食、适量运动及健康教育基础上,行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的同时,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12周时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4周、12周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TC、TG、LDL-C均有下降,HDL-C升高,且12周与4周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阿托伐他汀为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调脂的理想药物选择.

    作者:邵勇军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浅谈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均处于衰老与退化状态,许多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而大多数疾病又为慢性病,需长期治疗,因此.用药的机会和种类较多,因为不合理用药而造成的损害明显增加.正确使用药物,尽量减少毒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对获得预期疗效尤为重要.

    作者:杨继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癌3例误诊分析

    本文报告3例胆囊结石手术中发现胆囊癌病例,复习总结原发性胆囊癌有关资料,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强调重视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癌的术前排查,警惕胆囊癌变的存在,为实施手术治疗质量的提高创造条件.

    作者:张伟林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外固定架与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我科于2002年2月-2008年8月期间,应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结合加压螺丝钉、钢丝、克氏针做有限的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下1/3开放性骨折患者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金团;李华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