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云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减少COPD合并气胸误诊率的有效途径.方法 对2004年12月-2007年12月期间确诊为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的22例误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经胸腔穿刺排气治愈,9例经胸腔闭式引流治愈,1例死亡.结论 对出现病情变化的COPD患者应认真体检,常规行胸部X线检查,从而降低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误诊率.
作者:文小巧 刊期: 2010年第08期
近几年我们将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临床应用于四肢骨折72例,疗效满意.在治疗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骨折以及多发骨折、多发损伤方面,本同定器具有独特的疗效.在应用过程中,我们对本固定器治疗粗隆间或粗隆下骨折的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
作者:许振明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子宫切除的相关因素、手术指征及预防措施以降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2008年12月我院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为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胎盘因素等.结论 加强产前检查,产时监护,减少产程干预,严格防治产科并发症,及时有效控制大出血,可有效降低急症子宫切除的发生率.
作者:梁续英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20例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我院2000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转归.结果 2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中,突发呼吸困难或呼吸困难加重13例,晕厥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典型的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三联征的患者1例,长期卧床5例,化验D-二聚体>500μg/L 20例,心电图异常5例,螺旋CT肺动脉扫描异常2例,肺通气/灌注异常3倒,接受溶栓治疗9例.治愈12例,好转6例,症状无改善2例.结论 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与长期卧床、肿瘤、手术创伤等有关,临床表现多样,心电图X线胸片等常规检查不具特异性,肺通气/灌注扫描和肺部螺旋CT是首选的诊断方法.如能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孙红丽 刊期: 2010年第08期
随着麻醉技术的提高,剖宫产手术技术不断完善及剖宫产指征的改变,剖宫产率明显增高,术中取头困难随之增加.为解决剖宫产手术中取头困难(手术者手取胎头1 min未娩出者),我院自2004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产钳助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秋芳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心理护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临床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疼痛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护理工作中对疼痛的观察与研究非常重要,心理护理在疼痛的缓解和减轻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护理工作以健康为中心,注重人文关怀,将患者身心健康的满足作为护理工作重中之重,更体现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现将疼痛的心理因素和对疼痛的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阎晶晶 刊期: 2010年第08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均处于衰老与退化状态,许多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而大多数疾病又为慢性病,需长期治疗,因此.用药的机会和种类较多,因为不合理用药而造成的损害明显增加.正确使用药物,尽量减少毒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对获得预期疗效尤为重要.
作者:杨继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采取低浓度连续硬膜外自控泵入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412例作为观察组,将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药物而进入产程的产妇41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对胎儿和新生儿状况的影响.结果 2组分娩活跃期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2组分娩方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低浓度连续硬膜外自控泵入阻滞麻醉法用于分娩镇痛,疼痛阻滞效果可靠,缩短了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加速了产程进展,减少了产妇的体力消耗,从而增加了阴道分娩率,降低了剖宫产和阴道难产率,对产妇有利而对婴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靳银龙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体外照射、体外照射配合腔内镭疗、体外照射配合192Ir高剂量率腔内照射治疗子宫颈癌的临床远期疗效.方法 对1986年-1997年我院收治的接受放射治疗的463例子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3,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1%,47.1%,36.2%,25.7%.Ⅱ期、Ⅲ期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40.4%,28.8%和37.1%,26.4%.三种治疗方法比较3,5,10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生存率随着期别的增加而下降.镭内照射加外照射优于192Ir高剂量率内照射加外照射和单纯外照射.
作者:蔡丽平;张国斌;刘宽荣;王新正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我院中药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提供药品安全信息.方法 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47份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静脉给药方式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47例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ADR的临床表现多以皮疹为主,其次为胸闷、头痛等.结论 中药注射剂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医院对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应常抓不懈,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谢佳军;杨晓春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关节内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2005年2月~2008年8月收住的58例62足跟骨骨折手术后患者资料,骨折类型按Sanders分型,ⅡA型5例,ⅡB型8例,ⅢA型8例,ⅢB型15例,ⅢC型19例,Ⅳ型3例.58例病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可塑形跟骨钢板内固定或克氏针螺钉固定,有骨缺损者自体植骨.根据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术后2个月部分负重,3个月完全负重.结果 58例患者获得9个月~32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Mar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良率83.87%.2例皮瓣坏死内固定拆除,2例出现距下关节慢性疼痛,明显影响行走.结论 手术是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稳定的内固定,适当的手术时机及合理的固定方式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舒军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术的适应证、操作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5年-2008年的48例晚期食管癌、贲门癌进行食管支架置入术,观察其术后吞咽因难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食管梗阻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 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贲门恶性狭窄疗效肯定,操作简便.
作者:徐伟峰;董玉琦;王新连;顾家榕 刊期: 2010年第08期
临终护理即临终关怀,是指针对各种疾病末期、癌症晚期的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与护理照顾,其宗旨是满足临终患者身心的需要,使其能舒适、安详,有尊严地度过人生后的时刻.对于临终患者,人们已经从过去以治疗为主的观点,转向以照顾为主的观点,提供姑息性治疗,解除疼痛,给患者提供心理社会支持;从单纯延长生命的观点,强调尊重临终患者的尊严及权利;注重对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1].临终关怀把医学对人类所承担的人道主义精神体现得更加圆满.
作者:贺永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120例确诊为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依迭拉奉组治疗组60例和常规治疗组60例.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依达拉奉静脉滴注,14 d为1个疗程.结果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比较,依达拉奉组治疗前为(20_2±10.3)分,治疗后为(10.6±5.1)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对照组治疗前为(19.8±5.1)分,治疗后为(15.6±4.4)分,治疗前后无明显下降.治疗后依达拉奉组NDS减分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安全有效.
作者:庾长虹 刊期: 2010年第08期
慢性盆腔炎常由于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或不恰当导致炎症迁延不愈而形成,常因下腹痛伴腰困、白带多就诊,病情反复缠绵,时有急性发作,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和避孕措施的落实.笔者曾治疗多例盆腔炎患者,用一般的治疗方法病情仍复发,自从2002年开始使用微波治疗后,收治128例病程久、多种方法治疗仍无效的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葛振华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美常安对慢性腹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消化门诊诊断为慢性腹泻的患者112例列入治疗组,接受美常安治疗.不分病因,治疗组给予美常安0.5 g,3次/d,2周为1疗程.选慢性腹泻患者86例作为对照组,接受除美常安外其他用药和治疗组相同的治疗方法.观察期间记录治疗前后腹泻症状缓解情况,主要观察大便性状和每天大便次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1周~2周后,慢性腹泻症状显著改善,治疗组总治愈率达91.96%,总有效率为97.32%,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总治愈率为82.55%,总有效率为82.5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美常安治疗慢性腹泻疗效确切,患者治疗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康玲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协同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将经病理确诊的中、晚期食管癌90例随机分为2组(单放组和化放组),每组45例,放疗均采用6 MVX线外照射,单放组常规分割治疗2 Gy/次,5次/周,全疗程总剂量70 Gy;化放组放疗前2/3疗程常规放疗2 Gy/次,5次/周,共40 Gy,后1/3疗程改用加速超分割治疗,1.5 Gy/次,2次/d,间隔6 h以上,全疗程总剂量70 Gy,前程配合DF方案化疗,治疗结束后,按照食管癌诊治规范标准,比较2组疗效及1,3年生存率.结果 单放组CR 44%,PR 51%,1,3年生存率分别为42%,28%,化放组CR为51%,PR 57%,1,3年生存率分别为74%,53%,经统计学处理两者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5).毒副作用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DF增敏化疗能明显提高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1,3年生存率,且不增加毒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暴宛英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猝死的病因、诱因及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防治猝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猝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猝死的病例中心血管病33例,占78%;糖尿病7例,占17.3%;过度肥胖2例,占4.7%.心肺复苏成功4例,成功率9.5%.结论 应重视心率变异性研究,预防猝死高危因素,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原青民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时面神经麻痹的影响.方法 对9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在进行常规药物、针灸、理疗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护理、眼睛护理、局部护理、饮食护理、自我按摩等护理干预.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明显提高了面神经麻痹的治愈率,缩短了病程.结论 针灸及药物治疗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手段,而针对患者的个性特点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并缩短病程,充分体现了护理干预对面神经麻痹康复的重要性.
作者:王艳红;董福梅;赵翠花;金艳霞;刘喜梅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由穿透性损伤所致的结肠及直肠损伤较多见,主要为刀伤及枪弹伤,由交通事故、坠落而发生的结肠钝性损伤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创伤性结肠损伤在临床上处理难度大、并发症多,因此如何妥善处理,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临床医生一直关注的问题.我院2000年-2008年收治20例创伤性结肠损伤患者,现将有关临床资料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游军文 刊期: 2010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