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娟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 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病情变化,对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心理、饮食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方法 .结果 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治疗顺利,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有效的术前及术后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桑圣梅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提高大剂量苄星青霉素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及减轻患者疼痛的方法 .方法 将400例需肌内注射大剂量苄星青霉素的门诊患者,采用传统方法 (溶媒为0.9%氯化钠溶液5mL)和改良方法 (溶媒为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分侧注射,就一次性注射成功率、患者疼痛感及硬结产生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改良注射法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组(X2=37.88,P<0.05),注射的疼痛程度、硬结数明显低于传统组(X2=4.89,P<0.05;X2=7.81,P<0.05).结论 改良法注射效果优于传统法,且可减少硬结产生;大剂量苄星青霉素分侧注射法,可达到其他方法 注射普通剂量相同的效果.
作者:杨晗;曾丹;张春秀 刊期: 2010年第09期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据资料[1]分析,大部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都起因于细节的疏忽,原因是对于明显的错误护理人员都会警觉,从而小心避开,而对那些微小的细节因熟视无睹很容易丧失警惕.我们护理管理者对细节管理应引起重视,培养护士养成从小事做起的良好习惯,帮助护士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细致,并能精益求精地完成本职工作,这是我们护理管理者的一个新的课题.
作者:夏大珍 刊期: 2010年第09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口腔诊疗操作项目越来越多,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感染问题也日趋突出,因此,过去不被人们重视的口腔科已成为医院的高危科室.自2000年至今我院开始对口腔科进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及全面管理,建立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强化医院感染意识,做好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通过规范化管理,医院感染率达到卫生部标准.
作者:黄美琴;许笑华;陈淑良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31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排除手术者技术因素,术后20例并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患者中:8例由于膀胱痉挛引起出血,6例由于腹压增高导致出血,4例因体位改变导致出血,其余2例由于感染诱发出血,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处理均治愈.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应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保持有效牵拉,控制膀胱痉挛及感染,避免增加腹压等能有效减少术后出血,促进康复.
作者:林茂珍 刊期: 2010年第09期
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以下简称去污区)是用于回收可以重复使用的器械与物品,进行分类、清洗消毒的区域,含回收、器械清洗消毒和污染物品处理等不同分区.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工作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伤害.下面浅析其职业危害因素及应对措施.
作者:吴爱美;章丽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近年来随着艾滋病病毒(HIV)在我国感染范围的不断扩大,HIV孕产妇也明显增多.对HIV孕妇择期剖宫产可以减少母婴传播.向HIV孕产妇提供生理心理关怀和护理,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母婴传播的机会,提高下一代人口素质,也是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职责内容.我院近年来对HIV感染孕妇行剖宫产术,配合必需的护理措施,以大限度地减少产时、产后母婴传播的机会,效果良好.现将我院近3年来对8例HIV剖宫产产妇(其中确诊者3例,初诊者5例)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树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10例膀胱肿瘤的患者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予以对症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10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无1例并发症发生,患者病情稳定,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是一种较理想的膀胱替代术式,而耐心的心理疏导和精心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季永萍 刊期: 2010年第09期
股骨是人体长、粗大的骨骼,外形有些像手杖,手杖柄即所谓的股骨颈,股骨颈顶端是个白玉磨成的光滑的圆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股骨头,股骨头嵌入髋臼内,形成髋关节,髋关节可使股骨向前后、内外各个方向活动.人类的站立、下蹲、行走、奔跑、跳跃等各种动作,都离不开股骨头和髋臼的完美配合.
作者:田粉娥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对某高校校医院门诊部空气微生物含量进行监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校医院门诊部的不同部门采用平皿自然沉降法进行空气采样,培养后计数菌落数.结果 某高校校医院门诊部,相同部门的第四季度空气微生物含量明显高于第一季度;相同季节,候诊厅空气微生物含量高于治疗室和输液室.结论 季节因素以及人员流动情况是影响高校医院门诊部空气微生物含量的重要因素,应该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消除以上因素对空气质量的不良影响.
作者:邵伟娟;曾娟娟;李含英;陈小妹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情观察及临床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总结我院2002年-2006年期间的7月-9月8例患儿的护理体会.包括:一般护理、对症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 其中1例发生并发症,7例均抢救成功.结论 认真细致的观察,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得力,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儿康复.
作者:滕春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是一组急性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以起病急骤、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它引起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意识、运动、知觉、语言、精神情绪方面,其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和高血压患者的增多,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上升的趋势.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对其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尤为重要.现将50例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素梅 刊期: 2010年第09期
<护理学基础>是高等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为学生提供从事护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情感的主干课程[1].对这门课程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将对高等护理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产生良好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本文将以Lewin的变革理论为指导,以现代医学模式为依据,对<护理学基础>课程进行改革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祝丹峰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疼痛是一种令人苦恼和痛苦的感觉,这种感觉大多是由局部特定的神经末梢刺激所引起.疼痛是临床护理中常见、主要的征象和症状[1].术后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往往因切口疼痛而感觉不舒适,切口疼痛在术后24 h内剧烈,2d~3d后逐渐减轻.剧烈疼痛可影响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和休息,还可导致活动、咳嗽、深呼吸障碍.故需关心患者,观察患者疼痛的时间、部位、性质和规律,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和护理.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正确的疼痛评估、诊断,制定恰当的计划并施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其减轻痛苦.
作者:刘俊;邱娅 刊期: 2010年第09期
为了提高骨科病房护理质量,我科实施了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入院时、围术期、功能锻炼、家属沟通和语言艺术等方面上开展了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对护理人员进行了人性化管理,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作者:吴达燕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患者的循证护理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92例,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6例,对2组疼痛程度和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循证护理组轻、中、重度疼痛患者各占60.87%,32.61%,6.52%,疼痛时间发生在12 h内,占63.04%;常规护理组轻、中、重度疼痛患者各占41.30%,43.48%和15.22%,疼痛持续时间主要发生在12 h~24 h内,占52.1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循证护理指导临床实践,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黄美苑 刊期: 2010年第09期
在肿瘤化疗过程中,当抽取瓶装药液或打开冷冻粉剂安瓿时,均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药液或粉末逸出,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和气雾,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并污染环境[1].若长时间接触化疗药物会对身体可产生毒性反应,如对造血系统、生殖系统、消化道上皮细胞等组织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不但可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口腔溃疡,脱发,还可能会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等远期影响[2].
作者:刘玉娥;张丽 刊期: 2010年第09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危重症,尽快施以有效的止血措施是治疗本病的关键[1].目前内镜下止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006年4月-2008年12月,我科应用胃镜下局部喷洒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60例,取得了较好的止血效果.现就治疗及护理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胡燕燕 刊期: 2010年第09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活动的制度化、法制化,人们的法律意识也日益增强,自从2002年9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来,患者对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涉及自身利益的医疗护理过程也备加关注,牵涉到护理人员的投诉和诉讼案件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作为一名护士,在新形势下如何主动适应改革的形势,满足患者的要求,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保护患者和护士双方的合法权益,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作者:王彩军;白文波;李雁 刊期: 2010年第09期
如何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严把供应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还要严把终末处置关,对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护环境,防止疾病的传播,这是每一家医院和每一位医护人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
作者:路玉珍;程玉华 刊期: 201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