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菊梅
以WS301<消毒技术规范>为准则,加强消毒供应室的科学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我科在院感染管理办、护理部的指导下,制定统一工作质量标准,按标准定期对消毒供应室工作环节进行质量考评.内容包括: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各级工作人员职责并保障贯彻执行;做好再生器械、回收物品的分类处理,处理过程中加强自身防护,再生器械严格按洗涤操作规程清洗、包装、消毒、灭菌.
作者:张见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对肝性皮质盲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对缩短病程,积极治疗原发病,从而减轻对患者的影响的意义.方法 实施心理护理、安全护理、生活饮食护理,防止患者产生焦虑、恐惧及意外损伤,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做好患者的预防性护理.结果 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合理的医疗措施配以科学周到的护理可促进患者迅速恢复.结论 本病的治愈取决于原发病,临床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加强对本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减轻对患者的影响.
作者:杨丽娟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磁共振(MRI)扫描是一种高级的、多方位的、薄层的、无创性、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1].对病变内不同组织成分的信号显示,是MRI检查区别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重要的特征,也关系到MRI定性诊断的准确性[2].但由于扫描时间长、噪声较大,检查室密闭,患者所置检查空间窄小,给相当多的患者在心理上造成一定的恐惧感,再加之患者如需增强扫描,无疑会使其心理复杂化.所以应及时地给予心理护理,来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处于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检查.
作者:牛彦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提高大剂量苄星青霉素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及减轻患者疼痛的方法 .方法 将400例需肌内注射大剂量苄星青霉素的门诊患者,采用传统方法 (溶媒为0.9%氯化钠溶液5mL)和改良方法 (溶媒为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分侧注射,就一次性注射成功率、患者疼痛感及硬结产生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改良注射法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组(X2=37.88,P<0.05),注射的疼痛程度、硬结数明显低于传统组(X2=4.89,P<0.05;X2=7.81,P<0.05).结论 改良法注射效果优于传统法,且可减少硬结产生;大剂量苄星青霉素分侧注射法,可达到其他方法 注射普通剂量相同的效果.
作者:杨晗;曾丹;张春秀 刊期: 2010年第09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口腔诊疗操作项目越来越多,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感染问题也日趋突出,因此,过去不被人们重视的口腔科已成为医院的高危科室.自2000年至今我院开始对口腔科进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及全面管理,建立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强化医院感染意识,做好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通过规范化管理,医院感染率达到卫生部标准.
作者:黄美琴;许笑华;陈淑良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对我院11例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进行围术期的护理与健康宣教,提高手术满意率.结果 在手术配合和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方面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做好围术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步骤.
作者:文燕华;韩惠嫦;李燕文 刊期: 2010年第09期
近年来随着艾滋病病毒(HIV)在我国感染范围的不断扩大,HIV孕产妇也明显增多.对HIV孕妇择期剖宫产可以减少母婴传播.向HIV孕产妇提供生理心理关怀和护理,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母婴传播的机会,提高下一代人口素质,也是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职责内容.我院近年来对HIV感染孕妇行剖宫产术,配合必需的护理措施,以大限度地减少产时、产后母婴传播的机会,效果良好.现将我院近3年来对8例HIV剖宫产产妇(其中确诊者3例,初诊者5例)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树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为了提高骨科病房护理质量,我科实施了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入院时、围术期、功能锻炼、家属沟通和语言艺术等方面上开展了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对护理人员进行了人性化管理,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作者:吴达燕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36例妊高征患者,对其实施健康宣教、心理及药物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经过治疗和护理干预,患者了解了妊高征有关知识,消除了因疾病及环境改变引起的焦虑、抑郁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结论 对妊高征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围生期保健和产科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段莉 刊期: 2010年第09期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是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导致肺、心功能衰竭,常常还可累及脑、肝、肾、胃等重要器官,这种多器官受损或衰竭临床上并不少见.本文主要讨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并发多器官损害的诱因、预防及护理.
作者:张晓庆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实施适时、恰当的产程干预,达到预防难产,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的效果.方法 对我科2008年1月-2009年6月400例要求自然分娩的孕妇进行产程综合干预,包括潜伏期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产程休息;活跃期人工破膜、体位干预、扩张宫颈等.结果 400例孕妇中平安自然分娩率达到93%,平均总产程7 h 15nin.结论 通过实施产程干预,明显缩短了产程,大大降低了手术产率.
作者:梁巧玲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对某高校校医院门诊部空气微生物含量进行监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校医院门诊部的不同部门采用平皿自然沉降法进行空气采样,培养后计数菌落数.结果 某高校校医院门诊部,相同部门的第四季度空气微生物含量明显高于第一季度;相同季节,候诊厅空气微生物含量高于治疗室和输液室.结论 季节因素以及人员流动情况是影响高校医院门诊部空气微生物含量的重要因素,应该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消除以上因素对空气质量的不良影响.
作者:邵伟娟;曾娟娟;李含英;陈小妹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疼痛是一种令人苦恼和痛苦的感觉,这种感觉大多是由局部特定的神经末梢刺激所引起.疼痛是临床护理中常见、主要的征象和症状[1].术后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往往因切口疼痛而感觉不舒适,切口疼痛在术后24 h内剧烈,2d~3d后逐渐减轻.剧烈疼痛可影响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和休息,还可导致活动、咳嗽、深呼吸障碍.故需关心患者,观察患者疼痛的时间、部位、性质和规律,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和护理.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正确的疼痛评估、诊断,制定恰当的计划并施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其减轻痛苦.
作者:刘俊;邱娅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泵镇痛的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对302例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毕应用一次性镇痛泵持续给药镇痛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镇痛优良率100%,患者满意率100%.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效果良好、安全、副作用少,而且对减轻膀胱痉挛、收缩,伤口渗血起到良好效果.
作者:黄冬坚 刊期: 2010年第09期
在肿瘤化疗过程中,当抽取瓶装药液或打开冷冻粉剂安瓿时,均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药液或粉末逸出,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和气雾,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并污染环境[1].若长时间接触化疗药物会对身体可产生毒性反应,如对造血系统、生殖系统、消化道上皮细胞等组织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不但可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口腔溃疡,脱发,还可能会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等远期影响[2].
作者:刘玉娥;张丽 刊期: 2010年第09期
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以下简称去污区)是用于回收可以重复使用的器械与物品,进行分类、清洗消毒的区域,含回收、器械清洗消毒和污染物品处理等不同分区.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工作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伤害.下面浅析其职业危害因素及应对措施.
作者:吴爱美;章丽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情观察及临床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总结我院2002年-2006年期间的7月-9月8例患儿的护理体会.包括:一般护理、对症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 其中1例发生并发症,7例均抢救成功.结论 认真细致的观察,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得力,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儿康复.
作者:滕春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10例膀胱肿瘤的患者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予以对症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10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无1例并发症发生,患者病情稳定,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是一种较理想的膀胱替代术式,而耐心的心理疏导和精心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季永萍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患者的循证护理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92例,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6例,对2组疼痛程度和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循证护理组轻、中、重度疼痛患者各占60.87%,32.61%,6.52%,疼痛时间发生在12 h内,占63.04%;常规护理组轻、中、重度疼痛患者各占41.30%,43.48%和15.22%,疼痛持续时间主要发生在12 h~24 h内,占52.1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循证护理指导临床实践,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黄美苑 刊期: 2010年第09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活动的制度化、法制化,人们的法律意识也日益增强,自从2002年9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来,患者对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涉及自身利益的医疗护理过程也备加关注,牵涉到护理人员的投诉和诉讼案件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作为一名护士,在新形势下如何主动适应改革的形势,满足患者的要求,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保护患者和护士双方的合法权益,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作者:王彩军;白文波;李雁 刊期: 201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