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珠
目的 观察及预防老年患者不易发觉的夜间低血糖发生,及时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避免造成中枢不可逆损伤.方法 住院期间采用四段、七段血糖监测(必要时加测凌晨02:00~03:00血糖).需要睡前注射胰岛素患者应进食,禁止自行增加或减少降糖药,实施正确注射胰岛素的方法.结果 能有效预防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在夜间发生严重的低血糖反应.结论 糖尿病在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一定要监测睡前和凌晨血糖,可有效预防老年人夜间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避免引起严重后果.
作者:傅开兰;陈敏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护理职业风险是从事护理服务中具有一定的发生频率并由护士承受的危险.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及公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而现阶段对护理风险的管理体制仍缺少现成的经验.针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管理经验,供护理管理者参考,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珠 刊期: 2009年第18期
医院健康教育是提高院内感染控制的一个方面,笔者认为,有必要通过健康教育的各种形式,结合我院农村患者多的特点,因势利导,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尤其应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因为患者家属常常是患者的精神支柱,他们情绪的好坏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患者的影响极大,对院内感染率也有一定的影响.我院从2008年1月开始强调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以来,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靳秀丽;张丽萍;原琦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分级护理巡视病房存在问题的原因,为制定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临床68名护士和30名临床医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不能按要求巡视病房的原因有9个方面,并且受护士本身、医生等因素的影响.结论 护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加强自身修养及提高业务技能,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以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临床医生应加强对分级护理内容的学习,提高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来下医嘱.
作者:任雪云;闵小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切开内固定术后护理.方法 对36例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指导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患者疗效满意,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 骨折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正确的护理,如及时监测血糖水平、加强基础护理、早期功能锻炼等,可促使切口愈合,骨折愈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常鲁晓;李汝生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AF内固定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通过对42例胸腰椎骨折AF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评估、指导、皮肤准备、适应术后变化的训练、术后一般护理、引流管护理、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康复锻炼.结果 42例患者术后15d~45 d出院,疗效满意,无并发症.结论 AF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效果的理想与否,不仅取决于手术本身,正确合理的护理措施也是使患者达到佳康复效果的必需条件.
作者:邢翠英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脊髓损伤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105例急性脊髓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并发症是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 精心护理能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郭小惠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对我科2007年11月-2008年11月的1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明显减少,心理状态良好,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及康复活动,出院时生活基本自理.结论 提示对急性脊髓炎患者进行对症护理、系统化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可明显促进其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曾双琴;冯凌云 刊期: 2009年第18期
长期以来,对急诊留观患者的健康教育一直是急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们根据急诊科患者多、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特点,边学习,边探索,在急诊建立了具有急诊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将整体护理观念有机地与急诊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使之更完善,更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使急诊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现将急诊对留观患者开展的健康教育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邢丽芳 刊期: 2009年第18期
输卵管因素不孕是不孕症常见病因,多由于产后、流产或经期不洁等,机体抵抗力低下时病菌逆行感染而造成输卵管炎症、扭曲积液甚至阻塞.我科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WLH-D盆腔炎治疗仪加阴道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上述病症20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荆秋荣;朱爱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我科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扁桃体手术患者共189例,现将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89例患者中,男98例,女91例,年龄3岁~15岁120例,20岁~40岁56例,41岁~65岁13例,平均年龄31岁;病程长15年,短1年;单纯性扁桃体肿大167例,并发增殖体肥大15例,增殖体肥大并发分泌性中耳炎12例,并发扁桃体周围脓肿患者2例,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5例.
作者:方雪梅 刊期: 2009年第18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人们就医观念及心理需求的改变,对康复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康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其相对应的干预措施也在不断探讨,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玉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在我市农村较为常见,我科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5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均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加高压氧治疗,运用有效的舱内、舱外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姚聪敏 刊期: 2009年第18期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长,预后差,并且患者非常痛苦,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其症状主要是呼吸困难,早期仅在劳动时出现,以后逐渐加重,轻度活动,甚至休息时也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劳动能力和身心健康,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通过临床经验观察发现: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严重程度、急性发作与健康教育有很大关系.
作者:梁娟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抢救任务繁重,救治过程需争分夺秒.应用传统特别护理记录单,未突出专科观察项目,病情变化未能及时记录,只能在抢救后回忆记录,容易遗漏或与医生记录有偏差,甚至引发医疗纠纷.为此,我们依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自行设计了神经外科特别护理记录单.本科室临床应用5年,经不断修改完善,全院相关科室如神经内科也已应用3年,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卢卫宁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有效地防范护患纠纷,为患者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护理.方法 全面客观分析医院发生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护士长有的放矢地在易发环节履行好监控管理角色,规范护理过程的管理,协调好各部门关系,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培训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结果 2年来实施护士长防范纠纷管理机制,没有发生因护患纠纷导致经济赔偿事件,护理差错缺陷也较前下降85%.结论 医院护士长执行有效的监控管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护理风险防范.
作者:张敏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13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后护理.方法 选择13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患者进行观察.结果 掌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处理和预防的要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手术成功起到了很好的配合作用,减少了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各种并发症.结论 通过加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后护理,可减少其各种并发症.
作者:刘翠英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采用无菌纱线预防血液透析中穿刺针眼渗血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 将3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试验组15例在血液透析中穿刺成功后,采用无菌纱线包绕针眼处的穿刺针再用胶布常规固定,无菌纱线可堵塞皮肤与穿刺针之间的空隙,防止血液渗出.对照组15例在血液透析中穿刺成功后,用胶布常规固定穿刺针.对2组进行观察,并实行各项护理对策预防透析中穿刺针眼渗血.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共进行6 240例次血液透析,其中有70例次在血液透析中穿刺针眼渗血,其中试验组出现23例次针眼渗血,对照组出现47例次针眼渗血,给予及时处理,防止渗血,继续透析.结论 采用无菌纱线可有效地预防血液透析中穿刺针眼渗血,密切观察、及时处理也是防止透析中穿刺眼渗血的关键.
作者:曹玉兰;王惠珍;吴艳萍 刊期: 2009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 对4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手术治疗,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控制好血压,做好血肿腔引流管的护理及基础护理,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并给予康复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 术后存活46例,死亡3例.获随访42例,按GCS评分,良好19例,中残但生活能自理12例,重残、意识清醒但生活不能自理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经微创手术治疗后术后护理是关键,通过密切的病情观察,精心、细致的护理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白玉 刊期: 2009年第18期
我科于2005年-2006年收治的早期脑瘫患者86例经采用高压氧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景波;朱松梅 刊期: 2009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