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晚桂
目的 评价尿常规用于初步筛查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门诊患者中随机抽取600例无糖尿病史及糖尿病症状的患者行尿常规检测,对于尿糖阳性者进一步做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以确诊或排除糖尿病.结果 600例无糖尿病史及糖尿病症状患者中共检出尿糖阳性者26例,占4.33%,经进一步做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确诊糖尿病患者23例,占3.83%,糖耐量异常者2例,占0.33%,肾糖阈降低1例,占0.17%.结论 尿常规用于筛查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方法 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施春晓;徐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1资料与方法本文报告B超诊断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9例,男7例,女2例,年龄38岁~78岁,平均年龄56岁.做腹部B超首先发现6例,经多普勒发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例.
作者:罗淑霞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乳腺单纯性囊肿穿刺抽液后配合服用乳核散结片联合三苯氧胺的疗效.方法 选择经乳腺B超诊断的乳腺单纯性囊肿30例,穿刺抽液后服用乳核散结片联合三苯氧胺疗程8周,中住随访10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治愈22例,有效6例,复发2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 乳腺单纯性囊肿穿刺抽液后配合服用乳核散结片联合三苯氧胺疗效满意.
作者:凌伟;林晓;黄启洪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多发结核球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多发结核球的影像学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内多发结核球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发结核球仍以上肺的尖后段、下叶的背段为好发.CT是提高多发结核球诊断准确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好发部位、病灶内小斑点钙化或靠近边缘的条弧状钙化、偏心性靠近边缘(近肺门侧)的半月形空洞、胸膜肥厚,是多发结核球的重要诊断依据.结论 多发结核球主要与肺转移癌相鉴别,因两者在影像形态学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当发现肺内多发结节灶时,容易首先想到肺转移癌,只要认真辨析,识别其中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资料是可以作出正确的影像学诊断的.
作者:李文先;郭晓城;杨仁林;伍尚标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运用AF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并获得随访的56例患者,测量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按Flankel标准判断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及合并腰痛发生的情况.结果 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30°矫正到术后的平均40°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0%恢复到92%.无明显疼痛合并症发生;神经功能恢复1个级差的28例,恢复2个级差的20例.结论 应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
作者:戚光乾 刊期: 2009年第19期
膝关节创伤患者在行MRI检查时,在骨髓内常常能发现片状水肿信号,而X线片和(或)CT除发现骨折线外不能发现骨髓内其他异常密度改变.不伴有骨折的患者,也常有骨髓水肿发生,骨挫伤是创伤所致的骨髓出血、水肿和骨小梁的微骨折,没有骨折线和骨变形,因此X线平片、CT均不能发现创伤部位,MRI是惟一能发现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本文通过132例骨挫伤的随访观察,旨在探讨其影像学变化的规律和特征.
作者:牛志林;王雪;杨培林;郝丽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不同内镜下止血治疗方法 的疗效.方法 选择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58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95例,胃溃疡38例,复合性溃疡17例.吻合口溃疡8例,随机分成药物(肾上腺素)注射法组(A组)49例,APC止血法组(B组)58例,金属钛夹止血法组(C组)51例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对比观察各组间止血效果.结果 A组、B组、C组3组即时止血率均为100.0%,A组有效止血率为89.8%,B组为91.4%,C组为92.2%,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上3种内镜下止血方法 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副作用少,临床医师可根据自己熟悉的治疗技术来选取内镜下治疗方法 .
作者:李俊英;徐海荣;刘刚 刊期: 2009年第19期
产后出血一直是产科领域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尤其在我国农村发病率较高.因此,必须积极防治.但在基层防治产后出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着本病的防治,使其发生率仍然较高,时刻威胁着产妇的生命,直接影响着孕产妇病死率的下降.
作者:史绍蓉 刊期: 2009年第19期
前年冬天,大雪连绵,隔不了十天,下一场,一下就是六七天.大雪堵塞了交通,压断了电线,造成了近世纪罕见的灾难.那一段王老专家门诊患者也是络绎不绝,王老的徒弟--小刘已成了治疗冻伤的能手.
作者:袁景贤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CT在儿童脑结节性硬化中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35例儿童脑结节性硬化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其CT特征.结果 CT表现:28例为室管膜下结节;6例为皮质和皮质下结节;1例为白质结节.钙化结节CT增强扫描不强化,非钙化结节CT增强扫描可见轻至中度强化.结论 儿童脑结节性硬化在CT上以室管膜下结节多见,CT表现和临床密切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万淑娟;毕祥春;于东生;姜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及时处理与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胎盘早剥的临床资料.结果 轻型胎盘早剥与重型胎盘早剥在新生儿窒息、死胎、围生儿死亡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产妇产后出血、子宫卒中、DIC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积极预防和治疗胎盘早剥诱因,加强胎心监护,早诊断,及时正确地治疗可改善母婴的预后.
作者:杨学军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腰椎退变性滑脱的CT诊断与分析.方法 统计87例不同年龄组CT诊断为腰椎滑脱患者的病变征象.结果 87例中女性占79.31%,40岁以上占86.2%,L4-5椎体滑脱占96.55%,且97.7%为前滑脱,其中Ⅰ度滑脱占89.66%,合并小关节病变66.67%,椎体及椎间盘退变49.4%,椎管、侧隐窝及椎间孔狭窄占28.74%.结论 CT诊断DS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势,正确的扫描方法 能较好地显示DS,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治疗依据.
作者:苗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胸腹水标本检验结果 ,以指导临床,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56例胸腹水标本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计算出均值±标准差.结果 胸腹水标本的乳酸脱氢酶、淀粉酶的均值偏高于正常血清均值,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葡萄糖、氯化物、酸碱度的均值都高于正常血清均值,总蛋白、总胆固醇的均值约是正常血清均值的一半,差异有显著性(P<0.01);癌胚抗原的阳性率为12.5%,临床诊断符合率100%.结论 胸腹水标本生化、免疫组合项目联合检验,不仅有利于指导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更有利于提高疾病的检出率,有效地避免了漏诊.
作者:郝陆飞 刊期: 2009年第19期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急症之一.传统的鼻腔填塞较痛苦,且部分患者因出血部位隐蔽,填塞效果不佳.2004年1月-2008年6月我科行鼻内窥镜下鼻出血探查止血术共201例,疗效好,患者痛苦小.
作者:陈晓川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评价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阃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3年3月-2008年6月对33例股骨粗隆问骨折行DHS内固定.患者年龄32岁~81岁,平均年龄61岁.结果 随访时间为8个月~32个月.33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7个月~18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无1例感染,并发深静脉血栓1例,经治疗后痊愈,无髋内翻.合并糖尿病2例,合并高血压5例,患肢缩短3例,均在2 cm以内,行走无跛行,2例逆粗隆型骨折向后移位,肢体短缩约3 cm.结论 DHS是治疗粗隆间骨折的较好选择.
作者:肖飞;张建辉;张清涛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外周动脉闭塞的介入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19例外周动脉闭塞动脉导管留置间断给药溶栓的治疗过程与疗效观察.结果 通过影像学手段发现栓塞部位与长度,选择适合的穿刺方式,导丝开通,导管送入适当位置,留置导管间断给药.血管再通或基本再通可达59.1%,症状显著好转至基本消失的达77.3%,所有患者症状均有改善.结论 留置导管间断给药是治疗外周动脉血栓的有效手段,创伤小、易操作、疗效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向东;卢春雨;吴平;许亚春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中医综合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22例患者以中医综合治疗包括采用推拿、电针和中药保守治疗.结果 按改良的Macnab疗效标准评定,优良率95.5%.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
作者:张洁林;何泽程 刊期: 2009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8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2组:激光组和对照组,激光组45例采用半导体激光配合阿昔洛韦治疗,对照组35例单纯阿昔洛韦治疗.结果 激光组的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能有效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论 半导体激光可明显提高带状疱疹的疗效.
作者:李晚桂 刊期: 2009年第19期
胃痛,又名胃脘痛,是消化系统多发病和常见病.上一讲中给大家讲了胃痛的总论部分和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在这一讲中,书接上回,具体为大家讲解胃痛的分证论治.
作者:马喜民 刊期: 2009年第19期
为了加强旅客列车餐车配送食品卫生的管理,提高配迭食品质量和卫生安全,我们针对西安铁路局客运段配送中心运用HACCP方法 ,对该中心生产的每一种自制食品,从食品原料采购、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危险分析、关键点控制,同时对采取HACCP方法 前后生产的食品质量进行了细菌学的检测.采用本方法 后,从食品进货源头,监控食品的产地、加工、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有效地提高了旅客列车餐料配餐质量,解决了列车往返途中餐料存储时间、存储条件限制等难点问题.
作者:蒋成量;穆克华 刊期: 2009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