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涛;许颖利;苑存良;王新芳
目的 提高血液质量,增强输血安全,切断TP经输血传播途径.方法 采用ELISA对96076例初次无偿献血者进行梅毒抗体筛选,初复检结果阳性者用TPPA进行确认,确认阳性者按梅毒螺旋体感染者统计.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以P<0.01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96 076例初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确认结果 阳性者826例.阳性率为0.86%;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梅毒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56%,1.11%,0.67%,0.65%;18岁~55岁3组不同年龄段梅毒感染阳性率分别为0.51%,1.13%,1.12%;5组不同职业阶层以工人和农民梅毒感染阳性率高,分别为1.14%和1.02%.结论 初次无偿献血人群中31岁~55岁是梅毒高发年龄段;工人和农民是梅毒高发职业阶层;梅毒感染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作者:张丽;净红利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大量排放腹水加输白蛋白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疗效.方法 对20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采用LVP疗法进行治疗,多次放腹水4 000~16 000ml,每周2次,同时补充白蛋白30~50g/次,并密切观察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必要时配用速尿以防诱发肺水肿,观察腹水消退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LVP疗法,2周4次治疗后,20例患者难治性腹水全部消退,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结论 LvP疗法[1]对于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治疗是简单、易行、高效的疗法,是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治疗的首选疗法.
作者:郝雪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多支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在80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置入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随访住院及术后1年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院内出现再发心绞痛4例.随访1年中,再发心肌梗死1例,脑梗死1例,再次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9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多支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中疗效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再狭窄率低.
作者:王国忠;张学坤;张海滨;刘长虹;姚立云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各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经CT证实为脑出血患者182例的临床资料,这些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其中传统方法开颅58例.CT定位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71例,微创钻颅53例.结果 发病3个月后随访,根据ADL分级,传统开颅组Ⅰ~Ⅲ级21例.良好率为36.2%;CT定位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组Ⅰ~Ⅲ级为57例,良好率为80.3%;钻颅组Ⅰ~Ⅲ级为42例,良好率为79.2%.结论 CT定位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组和微创钻颅组疗效优于传统方法开颅组.除出血量巨大及脑疝已形成患者,应尽量选择小骨窗开颅和微创钻颅术.
作者:王钢;崔健;宋国忠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治疗一种疾病,常有数种药物可以采用.究竟应用哪种?主要根据两个方面来考虑决定.1药物的选择1.1从疗效方面考虑,首先要看药物对这种疾病的疗效怎样,为了尽快治愈患者,应选疗效好的药物.
作者:江杨聪;陆敏;李筱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5-Fu联合CDDP持续滴注治疗低KPS评分晚期肿瘤的近期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 22例Ⅳ期肿瘤患者,KPS评分40~60分,分别予以CDDP 6mg/m2,d1~5;5-Fu 170mg/m2·d,d1~7;均通过化疗微量泵持续滴注,每21 d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 总的有效率为18.2%;症状改善率45.5%,其中对胃肠道癌症状改善率较高为58.8%.主要毒副反应为Ⅰ~Ⅱ度胃肠道反应.结论 小剂量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持续滴注治疗低KPS评分晚期恶性肿瘤安全有效.
作者:魏涛;邹三鹏;宁宇;陈维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0年来外科治疗的28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术前确诊7例,误诊率75%.手术治疗33例次,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其中死亡2例.结论 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手术是治疗克罗恩病并发症的主要手段.
作者:韩彦华;罗威;徐崇松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尤其是中、重度HIE,在临床上常有呼吸节律不齐或呼吸暂停的表现.
作者:张梦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CT扫描及超声探测对畸胎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畸胎瘤患者的CT表现及声像图特征.结果 43例畸胎瘤患者,CT检查22例,超声检查16例,5例同时行CT及超声检查.CT误诊1例,确诊率为96.3%(26/27),超声漏诊1例.检出率为95.2%(20/21).41例为良性,2例为恶性,恶性率占本组病例的4.7%.结论 畸胎瘤的CT及声像图表现均具有特征性,且CT及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伤、无痛苦、检查方便、快捷以及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率高等优点,目前均可作为影像学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张家德;王宇;韩兴权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急性呼吸困难的诊治方法及效果,以提高中老年人急性呼吸困难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102例中老年人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通过详细的问诊及体格检查及简单的辅助检查急诊能确诊的62例,诊断符合率占60.8%;难以确定病因40例,占39.2%,其中鉴别为心源性或肺源性呼吸困难的22例,占21.6%,两者同时存在的12例,占11.8%;18例经进一步检查确诊,占17.6%.结论 及时、准确诊断中老年人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积极针对病因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林淑媚;冯起校;李志波;于斌 刊期: 2009年第22期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种高精尖及电腩智型仪器不断问世.这些新设备的引进大大提高了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并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因而担负着设备引进和维修保养的设备科应得到迅速发展,应由原来的附属科室成为各级医院不可缺少的部门.
作者:傅毅 刊期: 2009年第22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围术期有创动脉压监测在重症新生儿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0月NICU与外科、麻醉科协作,完成15例重症新生儿手术,围术期给予有创动脉压监测,心率、呼吸、经皮氧饱和度监测,机械通气支持,全静脉营养.结果 手术后有创平均动脉压增高(P<0.05),心率下降(P<0.05),血糖短暂升高(P<0.05).治愈12例,2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治愈率80%.结论 有创动脉压监测可指导重症新生儿围术期抢救,是重症新生儿手术围术期重要的监护措施.
作者:马春英;杨秀艺;张继业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原发性肝癌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进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例共发现45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肝动脉期93%强化,7%无显著强化,门静脉期86%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特点.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性,对肝癌检出和诊断的正确率有重要价值.
作者:苗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手术采用切开复位,恢复肩关节解剖结构.结果 平均随访6个月(4个月~14个月),肢体、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3.3%,平均骨临床愈合时间5.4个月.1例延迟愈合,无感染、钢板断裂发生.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能够解剖复位肩关节面,固定牢固,术后能够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是目前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良好方法.
作者:林勇彬;谢阗;林加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对16例胸腰椎骨折行后路切口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 随访1个月~15个月,椎体高度无丢失,植骨于8周~12周融合,椎弓根螺钉无松动及断裂.结论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固定牢固,是脊柱后路固定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赵明;李刚 刊期: 2009年第22期
1病例资料患者,女,50岁.因头晕15年,加重伴心悸、四肢抽搐、意识丧失1h,于2009年1月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5年,无任何明显诱因头晕,多次测血压较高,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达210/140 mm Hg(1 mm Hg=0.133 kPa),间断服北京降压0号、尼群地平,血压多在160~170/80~90 mmHg.
作者:郑红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褥疮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50例褥疮治疗的方法,采用理疗+湿润烧伤膏+改善循环+护理+换药和(或)植皮的综合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50例,均采用常规清创换药+湿润烧膏外用+红外线外烤,同时加强翻身护理和改善循环的方法处理,必要时进行植皮,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运用换药、理疗同时使用活血化瘀和外用湿润烧伤膏可以使褥疮加速愈合.
作者:钟记华;钟群英;王斌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通过统计分析腰一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中应用的临床资料,为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4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的临床麻醉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腰-硬联合麻醉在镇痛效果、肌松效果等方面优于硬膜外麻醉(P<0.05);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大于硬膜外麻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在产科手术中具有起效快、肌松好、麻醉用药少、麻醉效果好、麻醉后并发症少等特点.
作者:周静芸;胡绍敏 刊期: 2009年第22期
在药品市场上,中药制剂占有一席之地,但中药制剂的质量确实让人担忧.中药制剂的研制涉及药学、药理、临床及中药工程等多个学科,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多而复杂.
作者:刘永 刊期: 2009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