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分析

周静芸;胡绍敏

关键词:剖宫产, 腰-硬联合麻醉
摘要:目的 通过统计分析腰一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中应用的临床资料,为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4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的临床麻醉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腰-硬联合麻醉在镇痛效果、肌松效果等方面优于硬膜外麻醉(P<0.05);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大于硬膜外麻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在产科手术中具有起效快、肌松好、麻醉用药少、麻醉效果好、麻醉后并发症少等特点.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克罗恩病28例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0年来外科治疗的28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术前确诊7例,误诊率75%.手术治疗33例次,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其中死亡2例.结论 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手术是治疗克罗恩病并发症的主要手段.

    作者:韩彦华;罗威;徐崇松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冠心病所致的左前分支阻滞及鉴别

    临床上左前分支阻滞多见于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其他疾病.左前分支阻滞时,常与其他一些疾病的心电图相似,很容易混淆,经常出现错诊、误诊现象.

    作者:张庚天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急性心房颤动诱发癫痫大发作1例

    1病例资料患者,女,50岁.因头晕15年,加重伴心悸、四肢抽搐、意识丧失1h,于2009年1月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5年,无任何明显诱因头晕,多次测血压较高,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达210/140 mm Hg(1 mm Hg=0.133 kPa),间断服北京降压0号、尼群地平,血压多在160~170/80~90 mmHg.

    作者:郑红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有创动脉压监测下危重新生儿手术15例分析

    目的 探讨围术期有创动脉压监测在重症新生儿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0月NICU与外科、麻醉科协作,完成15例重症新生儿手术,围术期给予有创动脉压监测,心率、呼吸、经皮氧饱和度监测,机械通气支持,全静脉营养.结果 手术后有创平均动脉压增高(P<0.05),心率下降(P<0.05),血糖短暂升高(P<0.05).治愈12例,2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治愈率80%.结论 有创动脉压监测可指导重症新生儿围术期抢救,是重症新生儿手术围术期重要的监护措施.

    作者:马春英;杨秀艺;张继业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甲状腺术中突发窒息的临床分析及抢救措施

    甲状腺手术中突发窒息虽然不常见,但可危及患者生命.一旦发生急性窒息,如处理不当或抢救不及时其病死率较高,据有关资料表明甲状腺手术中发生急性窒息为0.17%~2.26%.

    作者:彭伟炜;谭介恒;黄仲杰;韦金翠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我院2008年门诊处方质量分析

    处方是指由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2007年5月1日,新的<处方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填写处方评价表,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为评价我院门诊处方的质量,我们进行了如下调查.

    作者:刘旻娟;刘晓勇;赵润年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会阴切开术助产分娩切口感染处理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会阴切开术助产分娩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5年间16例会阴切开术助产会阴部切口感染病例,对其产生的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疗和预防的办法.结果 妊娠合并症、羊水污染、急诊切开及缝合时间长、缝合技术不成熟是造成切口感染的原因.结论 会阴切开术助产近几年在产科比较流行,但选择会阴切开术有比较明确的适应证,不应因流行而选择.产妇营养不良或贫血所致切口感染,除了纠正贫血和抗感染外,迅速缝合切口恢复会阴部的完整性,也是抗感染的有效手段.

    作者:牛保嘉;孔双;冯丽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门冬胰岛素30致四肢疼痛肿胀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65岁.因发现血槠高5年,咳嗽、咳痰4 d于2008年12月10日入院.5年前因口渴、多饮、多尿,测空腹血糖12.4 mmol/L,诊断糖尿病.

    作者:谢玉谦;丁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FOLFOX4方案一线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FOLFOX4方案一线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方法 42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应用FOLFOX4方案化疗,即OXA 85 mg/m2,静脉滴注3 h,d11;cF200 mg/m2,静脉滴注2 h,d1~2;5-Fu 400 mg/m2,快速静脉推注,d1~2,6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24 h,d1~2;每2周重复1次为1个周期,治疗4~6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耐受性.结果 全组42例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52.38%,疾病控制率92.85%,主要毒性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末梢神经毒性、骨髓抑制等,未见因毒性反应而终止治疗者.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FOLFOX4方案一线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确切,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张月芬;陆德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不同药物对胃癌细胞株中hTERT表达及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胃癌的多阶段(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非典型增生和胃癌)发展过程中存在hTERT、p53、cerhB2、APC等分子的表达改变;其中hTERT是端粒酶的一个亚单位,其表达率会随着胃癌的阶段发展逐步升高[1~4].

    作者:刘治坤;叶春祥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医院设备科现状及解决对策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种高精尖及电腩智型仪器不断问世.这些新设备的引进大大提高了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并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因而担负着设备引进和维修保养的设备科应得到迅速发展,应由原来的附属科室成为各级医院不可缺少的部门.

    作者:傅毅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多支病变中的疗效

    目的 分析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多支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在80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置入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随访住院及术后1年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院内出现再发心绞痛4例.随访1年中,再发心肌梗死1例,脑梗死1例,再次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9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多支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中疗效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再狭窄率低.

    作者:王国忠;张学坤;张海滨;刘长虹;姚立云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影响中药制剂质量因素浅析

    在药品市场上,中药制剂占有一席之地,但中药制剂的质量确实让人担忧.中药制剂的研制涉及药学、药理、临床及中药工程等多个学科,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多而复杂.

    作者:刘永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分析

    目的 总结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优点.方法对26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在超声定位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给予置管引流、局部抗生素冲洗、全身抗生素应用等综合治疗.结果 肝穿刺引流、局部抗生素冲洗及全身抗生素治疗可提高治愈率.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细茵性肝脓肿操作简单,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带来的并发症,也降低了治疗费用.

    作者:陈楚流;陈健芳;李奕琏;李晓云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138例应用诊断性腹穿的体会

    腹部闭合性损伤是常见的外科急症,因腹腔内部脏器破裂,多数患者病情严重.诊断及治疗是否及时,直接影响患者治疗结果

    作者:尤慧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11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采用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式的患者110例(观察组),并选择同期采用新式剖宫产术式患者110例(对照组)作为对照,对比2组术中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式组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是剖宫产较理想的术式.

    作者:王毅梅;王予蒲;夏瑞雪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通过统计分析腰一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中应用的临床资料,为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4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的临床麻醉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腰-硬联合麻醉在镇痛效果、肌松效果等方面优于硬膜外麻醉(P<0.05);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大于硬膜外麻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在产科手术中具有起效快、肌松好、麻醉用药少、麻醉效果好、麻醉后并发症少等特点.

    作者:周静芸;胡绍敏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2例分析

    目的 探讨各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经CT证实为脑出血患者182例的临床资料,这些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其中传统方法开颅58例.CT定位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71例,微创钻颅53例.结果 发病3个月后随访,根据ADL分级,传统开颅组Ⅰ~Ⅲ级21例.良好率为36.2%;CT定位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组Ⅰ~Ⅲ级为57例,良好率为80.3%;钻颅组Ⅰ~Ⅲ级为42例,良好率为79.2%.结论 CT定位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组和微创钻颅组疗效优于传统方法开颅组.除出血量巨大及脑疝已形成患者,应尽量选择小骨窗开颅和微创钻颅术.

    作者:王钢;崔健;宋国忠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CT表现分析

    目的 探讨CT时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诊断价值,提高CT检查对本症诊断的认识.方法 对15例临床确诊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硬膜下和蛛网膜下腔为常见的出血部位,其次为脑实质.多部位混合性血肿,以单侧为主,可伴有脑水肿及大面积脑梗死.结论 CT检查能快速准确地显示颅内出血的部位和范围及其并发症,对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起重要作用.可作为本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严文军;葛小兵;陈政民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晚期产后出血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晚期产后出血的防治方法.方法 对28例晚期产后出血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28例患者经及时诊治,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晚期产后出血主要由胎盘残留、子宫复归不良、产褥感染、子宫切口裂开、感染等原因引起;酌情给予抗休克、清宫术、髂内动脉结扎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或子宫切除术等治疗,疗效满意;减少人工流产,妥善处理胎盘,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避免子宫切口裂开、感染可有效防止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汪金香 刊期: 2009年第22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