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闭合性损伤138例应用诊断性腹穿的体会

尤慧明

关键词:腹部闭合性损伤, 诊断性腹穿, 诊断及治疗, 治疗结果, 直接影响, 脏器破裂, 外科急症, 患者, 腹腔内, 病情
摘要:腹部闭合性损伤是常见的外科急症,因腹腔内部脏器破裂,多数患者病情严重.诊断及治疗是否及时,直接影响患者治疗结果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FOLFOX4方案一线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FOLFOX4方案一线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方法 42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应用FOLFOX4方案化疗,即OXA 85 mg/m2,静脉滴注3 h,d11;cF200 mg/m2,静脉滴注2 h,d1~2;5-Fu 400 mg/m2,快速静脉推注,d1~2,6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24 h,d1~2;每2周重复1次为1个周期,治疗4~6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耐受性.结果 全组42例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52.38%,疾病控制率92.85%,主要毒性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末梢神经毒性、骨髓抑制等,未见因毒性反应而终止治疗者.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FOLFOX4方案一线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确切,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张月芬;陆德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医院设备科现状及解决对策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种高精尖及电腩智型仪器不断问世.这些新设备的引进大大提高了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并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因而担负着设备引进和维修保养的设备科应得到迅速发展,应由原来的附属科室成为各级医院不可缺少的部门.

    作者:傅毅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两种方法检测HBsAg结果的比较

    目的 观察金标记免疫层析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结果是否一致.方法用金标记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法同时对1 256份随机标本进行分析,观察两种方法对HBsAg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 对1 256份标本HBsAg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x2=0.25,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通过对1 256份随机样本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两种方法对HBsAg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认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

    作者:苟智科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第八回阳盛则热热则寒之阴虚内热热须清之

    学术讨论会又开始了,今天的安排是大家互动,先让学员发言,然后专家再作总结,具体如下.小刘医生:我讲的题目是<白虎汤的临床应用>.先介绍1例流感患者.

    作者:袁景贤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手术采用切开复位,恢复肩关节解剖结构.结果 平均随访6个月(4个月~14个月),肢体、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3.3%,平均骨临床愈合时间5.4个月.1例延迟愈合,无感染、钢板断裂发生.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能够解剖复位肩关节面,固定牢固,术后能够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是目前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良好方法.

    作者:林勇彬;谢阗;林加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2例分析

    目的 探讨各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经CT证实为脑出血患者182例的临床资料,这些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其中传统方法开颅58例.CT定位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71例,微创钻颅53例.结果 发病3个月后随访,根据ADL分级,传统开颅组Ⅰ~Ⅲ级21例.良好率为36.2%;CT定位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组Ⅰ~Ⅲ级为57例,良好率为80.3%;钻颅组Ⅰ~Ⅲ级为42例,良好率为79.2%.结论 CT定位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组和微创钻颅组疗效优于传统方法开颅组.除出血量巨大及脑疝已形成患者,应尽量选择小骨窗开颅和微创钻颅术.

    作者:王钢;崔健;宋国忠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多发伤失血性休克77例液体复苏救治分析

    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子引起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损伤.

    作者:李承宁;林民;钟少州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综合疗法治疗褥疮

    目的 探讨褥疮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50例褥疮治疗的方法,采用理疗+湿润烧伤膏+改善循环+护理+换药和(或)植皮的综合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50例,均采用常规清创换药+湿润烧膏外用+红外线外烤,同时加强翻身护理和改善循环的方法处理,必要时进行植皮,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运用换药、理疗同时使用活血化瘀和外用湿润烧伤膏可以使褥疮加速愈合.

    作者:钟记华;钟群英;王斌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畸胎瘤的CT扫描与超声探测检查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CT扫描及超声探测对畸胎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畸胎瘤患者的CT表现及声像图特征.结果 43例畸胎瘤患者,CT检查22例,超声检查16例,5例同时行CT及超声检查.CT误诊1例,确诊率为96.3%(26/27),超声漏诊1例.检出率为95.2%(20/21).41例为良性,2例为恶性,恶性率占本组病例的4.7%.结论 畸胎瘤的CT及声像图表现均具有特征性,且CT及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伤、无痛苦、检查方便、快捷以及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率高等优点,目前均可作为影像学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张家德;王宇;韩兴权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晚期产后出血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晚期产后出血的防治方法.方法 对28例晚期产后出血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28例患者经及时诊治,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晚期产后出血主要由胎盘残留、子宫复归不良、产褥感染、子宫切口裂开、感染等原因引起;酌情给予抗休克、清宫术、髂内动脉结扎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或子宫切除术等治疗,疗效满意;减少人工流产,妥善处理胎盘,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避免子宫切口裂开、感染可有效防止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汪金香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有创动脉压监测下危重新生儿手术15例分析

    目的 探讨围术期有创动脉压监测在重症新生儿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0月NICU与外科、麻醉科协作,完成15例重症新生儿手术,围术期给予有创动脉压监测,心率、呼吸、经皮氧饱和度监测,机械通气支持,全静脉营养.结果 手术后有创平均动脉压增高(P<0.05),心率下降(P<0.05),血糖短暂升高(P<0.05).治愈12例,2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治愈率80%.结论 有创动脉压监测可指导重症新生儿围术期抢救,是重症新生儿手术围术期重要的监护措施.

    作者:马春英;杨秀艺;张继业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影响中药制剂质量因素浅析

    在药品市场上,中药制剂占有一席之地,但中药制剂的质量确实让人担忧.中药制剂的研制涉及药学、药理、临床及中药工程等多个学科,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多而复杂.

    作者:刘永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克罗恩病28例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0年来外科治疗的28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术前确诊7例,误诊率75%.手术治疗33例次,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其中死亡2例.结论 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手术是治疗克罗恩病并发症的主要手段.

    作者:韩彦华;罗威;徐崇松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不同药物对胃癌细胞株中hTERT表达及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胃癌的多阶段(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非典型增生和胃癌)发展过程中存在hTERT、p53、cerhB2、APC等分子的表达改变;其中hTERT是端粒酶的一个亚单位,其表达率会随着胃癌的阶段发展逐步升高[1~4].

    作者:刘治坤;叶春祥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中老年人急性呼吸困难10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急性呼吸困难的诊治方法及效果,以提高中老年人急性呼吸困难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102例中老年人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通过详细的问诊及体格检查及简单的辅助检查急诊能确诊的62例,诊断符合率占60.8%;难以确定病因40例,占39.2%,其中鉴别为心源性或肺源性呼吸困难的22例,占21.6%,两者同时存在的12例,占11.8%;18例经进一步检查确诊,占17.6%.结论 及时、准确诊断中老年人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积极针对病因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林淑媚;冯起校;李志波;于斌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后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55例PVS患者进行PVS后窦性心率震荡分析以揭示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PVS后TO=[(RR1+RR2)-(RR-1,+RR-2)]/(RR-1+RR-2).TO中性值为0,TO>0为无加速,TO2.5 ms/RR间期为减速.结果 55例中TO异常者17例,其中冠心痛占13例,高血压占4例.TS异常者4例均为冠心痛.TO、TS均异常者6例,冠心痛占4例,高血压占2例.TO、TS均正常者28例,其中无器质性心脏病16例,冠心痛7例,高血压4例,心肌炎1例.结论 PVS后窦性心率震荡异常者均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特别以冠心病多见,提示PVS后窦性心率震荡的测定对PVS的危险性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雷蓉;徐丹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CT表现分析

    目的 探讨CT时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诊断价值,提高CT检查对本症诊断的认识.方法 对15例临床确诊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硬膜下和蛛网膜下腔为常见的出血部位,其次为脑实质.多部位混合性血肿,以单侧为主,可伴有脑水肿及大面积脑梗死.结论 CT检查能快速准确地显示颅内出血的部位和范围及其并发症,对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起重要作用.可作为本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严文军;葛小兵;陈政民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诺维本与顺铂化疗60例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诺维本(去甲长春花碱,异长春化碱,长春瑞滨,盖诺,NVB)为半合成的长春碱类抗肿瘤药物,其抗瘤谱广,单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疗效,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

    作者:程化文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138例应用诊断性腹穿的体会

    腹部闭合性损伤是常见的外科急症,因腹腔内部脏器破裂,多数患者病情严重.诊断及治疗是否及时,直接影响患者治疗结果

    作者:尤慧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原发性肝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究原发性肝癌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进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例共发现45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肝动脉期93%强化,7%无显著强化,门静脉期86%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特点.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性,对肝癌检出和诊断的正确率有重要价值.

    作者:苗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