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黄光龙;王志艺;林松

关键词:脑梗死, 危险因素, 预防
摘要:目的 分析120例脑梗死的临床特征.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头颅CT或MRI、TCD、颈动脉彩色超声及生化等检查,分析其主要危险因素和发病部位.结果 120例脑梗死患者中,高血压98例,占81.7%,脑动脉硬化84例.占70%,基底节区多发性腔梗72例,占60%.基本治愈18例,显著进步58例,进步28例,无变化12例,恶化4例.结论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有复发率、致残率高,治愈率低的特点,脑梗死也是可以预防的疾病,各级医院应形成网络化服务,做好防治工作.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10例体会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为1/100,是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中以输卵管妊娠常见.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的95%左右[1],临床表现为停经、腹痛、阴道流血、晕厥与休克、腹部包块.

    作者:边咏梅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比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探讨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通过对75例手术治疗及77例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个月~4年的随访,观察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 手术治疗优良率97.34%,非手术治疗优良率96.09%.结论 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无明显差异.在临床工作中应严格掌握各自的适应证,合理选择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作者:赵广俊;张高廷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Vitapex用于感染根管的消毒治疗100例分析

    近年来我们将Vitapex糊剂用于感染根管的消毒治疗10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华;强永久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钾离子通道与细胞生物学特性

    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的跨膜蛋白质分子,它与肿瘤有密切的关系,钾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分布广、类型多的一类离子通道,发挥许多重要的生物功能.肿瘤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随着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一些肿瘤细胞膜上存在着不同的钾离子通道.

    作者:李玲玲;潘雪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多排螺旋CT在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在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的CT扫描影像学资料.结果 55例中CT均清晰显示骨质改变、病灶边界、病灶内有大小不一钙化,40例清晰显示软组织肿块,20例显示骨膜反应.结论 螺旋CT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范围、有无软组织及细微结构,对于骨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正行;沈军;王婷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阴道镜在妊娠宫颈病变检查中的体会

    阴道镜用于宫颈病变诊断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阴道镜检查已成为宫颈及其癌前病变早期诊断中不可或缺的诊断方法.近年来我们对宫颈细胞学涂片异常的孕妇进行阴道镜检查,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小苓;刘香花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复方阿嗪米特治疗腹部外科术后腹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嗪米特对腹部外科手术后腹胀的疗效.方法 40例腹部外科手术后腹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除采用一般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口服,每天3次,每次2粒,对2组患者达到腹胀明显改善时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腹胀症状明显改善所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复方阿嗪米特治疗腹部外科术后腹胀是有效的.

    作者:戴勇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改变孕妇体位纠正枕后位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产程中采用对侧卧位纠正枕后位的临床效果及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临产后至第二产程末,经B超或内诊检查证实胎方位为枕后住者164例.按随机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分别采用对侧卧位法纠正枕后位和随意卧住,观察2组产程进展和分娩方式.结果 观察组阴道顺产率87.8%,经阴助产率1.2%,剖宫产率11.0%;对照组阴道顺产率50.0%,经阴助产率4.9%,剖宫产率45.1%,2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对侧卧位法纠正枕后位成功率高,可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梁惠中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载脂蛋白基因遗传标记与高脂血症的关联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已占各种疾病病死率的50%,如果进行早期的诊断、治疗,每年至少可减少600万人的死亡.

    作者:晏庭林;李琳;刘新社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血必净治疗百草枯中毒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百草枯中毒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血必净治疗组(A组n=16)和对照组(B组n=15),A组在B组的基础上应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静脉点滴,每日2次,连用1周.结果 A组患者治疗3 d后动脉SaO2高于B组(P<0.05),治疗7 d后(P<0.01)和21 d后(P<0.001)这种趋势就更加明显;A组患者肝肾损害程度明显降低、CRP含量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器官功能衰竭总数较B组减少.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病死率降低,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早期应用血必净可显著减少患者的急性炎性反应损伤,减少器官功能衰竭,降低病死率,对百草枯中毒的抢救治疗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作者:时晔;高路;郭伟;王甜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误诊32例分析

    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误诊的原因,提高甲亢性心脏病的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本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种类及原因.结果 误诊为冠心病18例,高血压心脏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5例,心肌炎2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结论 甲亢心脏病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应认真询问病史,仔细检查,结合甲状腺功能测定,并注意与其他心血管疾病鉴别.

    作者:孙红丽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第十讲脾胃病之胃癌

    癌症又称恶性肿瘤,是一个让医者束手、患者绝望的医学名词.随着现代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口益恶化,癌症患者越来越多,西医学在放疗、化疗的基础上有介入治疗、超声波治疗等一些新的发展,但总体上来看并没有质的飞跃.

    作者:马喜民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动态增强磁共振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DCE-MRI病灶形态学及TIC的变化规律.方法 组织学活检证实乳腺癌患者12例在新辅助化疗前、化疗结束后手术前行MRI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强化形态及比较TIC的变化.结果 12例患者中2例原肿瘤强化区域无强化,残余10例病变Ⅰ大增强斜率为(236.3±82.7),比化疗前的(531.4±79.6)显著减低,曲线类型有由Ⅲ、Ⅱ型向Ⅰ型转变趋势.结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余病变增强速率显著减低.时间信号曲线类型有由流出型向流入型转变的趋势.

    作者:雷益;王丽萍;夏军;姚薇薇;邱喜雄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第十回气为血帅气行血行血淤污秽百害滋生

    2007年9月3日,我跟王老学习时,门诊有一心悸胁痛患者,男,9岁,父代诉:1年前患急性传染性肝炎.经治疗有所好转,继则苦于服药,病情有所反复.消瘦胸痛,性情急躁,经常鼻衄,肝区时痛,活动后心跳加快,因而住某医院.

    作者:袁景贤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

    目的 观察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表现.方法 对34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X线平片及钡剂灌肠造影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钡剂灌肠检查可清楚地显示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较典型的X线表现,可以明确本症的诊断.结论 钡剂灌肠是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较可靠的、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金国际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浅谈骨折康复

    众所周知,骨折治疗有三大原则,即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康复治疗).骨折在复位、固定的正确治疗前提下,康复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另外,康复治疗与固定不可截然分开,二者必须有机结合,既使骨折早几愈合,又同时使其功能得到恢复.

    作者:金峥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0年1月-2002年3月间实施保留肋间臂神经的79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对照组为同期常规行根治术的79例乳腺癌患者.结果 保留组术后发生上肢感觉障碍率低,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保留组经3个月~25个月的随访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 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肋间臂神经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可以明显减少术后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率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志良;杨海明;杜清华;王道军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慢性荨麻疹的中西药物治疗

    慢性荨麻疹多属Ⅰ型变态反应引起,是一种暂时性的皮肤黏膜局限水肿及红色风团反应.主要是抗原刺激肥大细胞等,释放组织胺化学递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而产生荨麻疹症状.现将治疗该病的中西药物综述如下.

    作者:赵炳林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少白细胞红细胞在肿瘤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普通红细胞悬液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方法 226例反复输血的患者分为观察组113例和对照组113例.观察组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对照组输注红细胞悬液.结果 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的患者9例发生发热反应,反应率7.96%;输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患者仅1例发生发热反应,反应率0.88%,2组间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少白细胞红细胞可有效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复字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目的 分析120例脑梗死的临床特征.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头颅CT或MRI、TCD、颈动脉彩色超声及生化等检查,分析其主要危险因素和发病部位.结果 120例脑梗死患者中,高血压98例,占81.7%,脑动脉硬化84例.占70%,基底节区多发性腔梗72例,占60%.基本治愈18例,显著进步58例,进步28例,无变化12例,恶化4例.结论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有复发率、致残率高,治愈率低的特点,脑梗死也是可以预防的疾病,各级医院应形成网络化服务,做好防治工作.

    作者:黄光龙;王志艺;林松 刊期: 2009年第28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