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患者发热待查的临床诊治体会

王甜;牟建军;时晔

关键词:高龄, 发热, 诊断, 病因, 基础疾病
摘要:目的 分析高龄患者发热的病因、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干部病区收住的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年龄均在75岁~94岁的8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患者中,感染性疾病52例(61.1%),自身免疫性疾病4例(4%),恶性肿瘤20例(23.5%),其他疾病1例(1%),药物热2例(2%),不明原因6例(7%).合并有心、肺、脑及肾等基础疾病的62例.结论 高龄患者感染性疾病仍为发热的主要病因,也应警惕肿瘤的发生.多个基础疾病,对外界反应力和代偿力下降,独居老人痛史提供欠准确,医师的临床处理水平及实验室条件,入院前使用药物干扰症状均导致诊断困难.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有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查明病因,尽早进行有效治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载脂蛋白基因遗传标记与高脂血症的关联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已占各种疾病病死率的50%,如果进行早期的诊断、治疗,每年至少可减少600万人的死亡.

    作者:晏庭林;李琳;刘新社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1 预防的必要性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很高,不被及时治疗的DVT可发展为致命性肺血栓栓塞症(PTE),因此,防治DVT是预防PTE的关键.表1是美国一项对住院各科患者行常规腿部扫描(leg scanning.LS)或静脉造影(venogranh,V)检出DVT的情况.-个涉及1.6万人的随机试验结果表明,在围术期使用肝素能预防约1/2的PIE及2/3的DVT.表2是一组VTE预防与未预防效果的临床数据比较,由此结果可见,预防VTE可显著降低临床致死性PTE的发生.

    作者:刘春萍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问题解答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自动生化仪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自动牛化分析仪已在各级医院基本普及.虽然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都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也暴露出了自动生化分析仪在广泛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作者:刘君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龙岩市2000年-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根据<福建省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01-2010年)>及<龙岩市儿章发展规划纲要(2001-2010年)>目标要求,5岁以下儿童和婴儿死亡率在2000年的基础上至2005年分别下降10%.

    作者:刘一辉;张美文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西安市急性病毒性肝炎佳筛选策略探讨

    目的 探讨西安市急性病毒性肝炎病原学筛选优策略.方法 系统综述、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1条务分型策略中,成人组以HAV→HBV→HEV→HCV诊断费用低,费用为14 989.02元/千病例,成本效果比(CER)为17.72.儿童组以HAV→HBV→HCV→HEV诊断费用低,费用为9 463.33元/千病例,成本效果比(CER)为9.81.总人口以策略HAV→HBV→HEV→HCV经济,诊断费用为13 570.89元/千病例,成本效果比(CER)15.47.灵敏度分析显示甲肝发病增加以策略HAV→HBV→HCV→HEV为佳诊断策略,如果甲肝发病为原来的1/4以下及乙肝增加3倍以上以策略HBV→HAV→HCV→HEV为佳策略.丙肝、戊肝发病率的变化对结果无影响.结论 西安市目前现行急性病毒性肝炎筛选方法(甲、乙、丙、戊型肝炎同时检测)的成本高,HAV→HBV→HEV→HCV→策略可以完成筛选任务,也经济.

    作者:刘丽萍;王亚玉;闫永平;李晶华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0年1月-2002年3月间实施保留肋间臂神经的79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对照组为同期常规行根治术的79例乳腺癌患者.结果 保留组术后发生上肢感觉障碍率低,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保留组经3个月~25个月的随访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 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肋间臂神经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可以明显减少术后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率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志良;杨海明;杜清华;王道军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动态增强磁共振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DCE-MRI病灶形态学及TIC的变化规律.方法 组织学活检证实乳腺癌患者12例在新辅助化疗前、化疗结束后手术前行MRI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强化形态及比较TIC的变化.结果 12例患者中2例原肿瘤强化区域无强化,残余10例病变Ⅰ大增强斜率为(236.3±82.7),比化疗前的(531.4±79.6)显著减低,曲线类型有由Ⅲ、Ⅱ型向Ⅰ型转变趋势.结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余病变增强速率显著减低.时间信号曲线类型有由流出型向流入型转变的趋势.

    作者:雷益;王丽萍;夏军;姚薇薇;邱喜雄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6年-2008年共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5例.按AO分类标准:B1型2例,B2型3例,B3型5例,C1型11例,C2型7例,C3型7例.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27例,单纯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2例,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加简单内固定6例.结果 35例全 部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15个月,所有病例骨折愈合良好,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炎等并发症.按改良的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25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91.4%.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使内固定稳妥可靠,早期功能锻炼,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夏江霓;殷潇凡;张晓阳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恶性综合征

    恶性综合征在精神科并非罕见,其来势往往闪险,漏诊、误诊率高,潜在性病死率高.为此笔者对其概念、诊断与鉴别诊断、危险因素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王德宝;丁改风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医改带来公立医院分配制度的转机

    通过医改及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建立真正的全员劳动合同制,避开现行体制的人员编制制约,实行全岗位绩效考核,实现人事管理、分配机制的突破.

    作者:李文学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医源性男性尿道外口狭窄50例

    男性尿道外口狭窄不是常见病,但在行导尿及尿道器械操作过的患者中并不少见.应当引起临床医生及护士的高度蓖视,尽量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本文总结了我院自1999年1月-006年12月经导尿或尿道器械操作900例男性患者中发生尿道外口狭窄50例患者的原因及治疗经验,并提出预防措施.

    作者:丁全忠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比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探讨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通过对75例手术治疗及77例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个月~4年的随访,观察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 手术治疗优良率97.34%,非手术治疗优良率96.09%.结论 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无明显差异.在临床工作中应严格掌握各自的适应证,合理选择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作者:赵广俊;张高廷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慢性荨麻疹的中西药物治疗

    慢性荨麻疹多属Ⅰ型变态反应引起,是一种暂时性的皮肤黏膜局限水肿及红色风团反应.主要是抗原刺激肥大细胞等,释放组织胺化学递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而产生荨麻疹症状.现将治疗该病的中西药物综述如下.

    作者:赵炳林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阴道镜在妊娠宫颈病变检查中的体会

    阴道镜用于宫颈病变诊断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阴道镜检查已成为宫颈及其癌前病变早期诊断中不可或缺的诊断方法.近年来我们对宫颈细胞学涂片异常的孕妇进行阴道镜检查,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小苓;刘香花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梅毒螺旋体抗体特异性与非特异性试验的评价

    目的 比较和评价TP-ELISA、TRUST、TPPA等梅毒检测法.方法 采用TP-ELISA及TRUST法同时筛查6 988例患者标本中的梅毒指标,阳性结果采用TPPA法确证.结果 在TPPA法确证的368例阳性标本中,TRUST检出270例,符合率为71.05%,TP-ELISA检出380例,符合率为100%,TRUST符合率明显低于TP-ELISA法.结论 TP-ELISA试剂的敏感性远远高于TRUST试剂,无论哪种试剂阳性均应进行TPPA确证.由于试剂较贵,操作较繁琐,不利于批量检测,所以无法直接采用TPPA法.

    作者:邱月燕;李玉闽;杜雪莉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脑白质疏松并急性脑梗死的低场强MRI诊断

    目的 探讨低场强DWI对脑白质疏松合并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时我院52例脑白质疏松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常规MRI、DWI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脑白 质疏松常规Mill即可诊断,T1加权像呈等或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FLAIR为高信号;52例患者常规MRI显示急性脑梗死34例,DWI显示急性脑梗死52例,急性脑梗死DWI均显示为高信号.DWI较常规MRI序列显示脑白质疏松是否合并急性脑梗死有明显优势,常规MRI序列加DWI对脑白质疏松合并急性脑梗死的阳性发现率为100%.结论 低场强DWI能对脑白质疏松合并急性脑梗死作出正确诊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廖胜军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

    目的 探讨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本组36例骨折,均采用手法复位,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 本组骨折36例均全部愈合.随访4个月~12个月,骨折无移位,无断钉及外固定支架松动,6例钉孔感染,局部换药或拆除固定钉后愈合.结论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损伤小,固定可靠,无二次手术,是胫腓骨骨折良好的固定器材.

    作者:赵明;李刚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的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的意义及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无合并症心肌梗死患者41例,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和传统康复治疗对照组,早期康复治疗组20例,对照组21例.对早期康复治疗组实施有关文献提供的3周早期康复治疗方案,对照组实施传统康复治疗计划,观察治疗3周期间2组患者在临床出现死亡、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及左室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差异.结果 住院治疗期间,2组在死亡、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左室功能(LVEF)、Hoiter中LownⅢ级以上窦性心律失常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实行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的左室功能、心电稳定性、病死率均无不良影响,是安全有效的、可行的.

    作者:党玲玲;高小红 刊期: 2009年第28期

  • 通咽止呃方对大鼠脑组织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自拟通咽止呃方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自拟通咽止呃方预防性给药后,采用光化学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激光多普勒检测梗死中心脑血流量、比色法检测脑组织中SOD、MDA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神经行为症状,梗死灶明显,大脑皮质脑血流量明显减少,脑内SOD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自拟通咽止呃方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神经行为症状,增加脑血流量,增加脑内SOD含量,减少MDA生成,与模型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结论 自拟通咽止呃方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缺血脑组织的血流供应和减轻自由基过氧化损伤等机制有关.

    作者:崔瑞亭 刊期: 2009年第28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