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起幼儿园红眼病暴发的调查

弓美琴

关键词:幼儿园, 红眼病, 保育员, 教师, 朔州市, 年龄段, 中部, 小区
摘要:1 一般情况我园位于朔州市府南小区中部,共有教师、保育员36人,其中教师18人,保育员18人.分大、中、小3个年龄段共9个班.2006年11月9日,我园发生一起红眼病暴发.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急性肠梗阻78例临床分析

    老年急性肠梗阻是一种病因复杂、病情变化较快、术后并发症多的严重疾病.正确及时的诊断和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是治愈本病的关键.现将我院2003年-2007年共收治的78例老年急性肠梗阻的诊治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报告如下.

    作者:王世选;李兵社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7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部位、病原体、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常见,其次为肛周感染.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常见的部位为呼吸道、肛周,注意预防并使用广谱抗生素药物控制感染.

    作者:梁立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综合性医院医疗设备的购置与管理

    医疗仪器设备是医院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衡量医院临床诊断、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

    作者:杜保国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妇科手术前肠道准备改良方法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肠道准备方法,以提高肠道准备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随机将来我院行妇科手术需肠道准备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A组(对照组)术前口服20%甘露醇250 ml+水1 000 ml清洁肠道.B组(改良组)口服20%甘露醇250 ml+林格溶液500 ml+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清洁肠道.结果 肠道准备效果满意率:A组97.5%,与B组的95%相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0%,明显低于A组的7.5%,2组相比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妇科手术前采用改良方法准备肠道能达到满意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王素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高血压诊疗误区

    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诊断、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控制和治疗高血压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高血压治疗仍处于三低状态,即低知晓率:26%,低治疗率:12%,低控制率:仅2.9%.笔者在基层工作10余年,对高血压的三低更是深有感触,虽未有确切数据统计,但相信在基层,这三低的数字会更低.

    作者:赵九胜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输卵管妊娠18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输卵管妊娠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180例输卵管妊娠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均为100%;MTX药物保守治疗成功率为86.9%;期待治疗成功率为90%.结论 严格掌握输卵管妊娠的不同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及禁忌证,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高凤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新生儿惊厥45例病因分析

    新生儿惊厥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病因复杂,是新生儿重症之一,常造成脑损害,病死率高.为了明确病因诊断,有效控制惊厥发作,减少后遗症,现将我院新生儿病房2000年-2006年所收治的45例新生儿惊厥进行病因分析.

    作者:刘丽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MRI对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MRI对早期ANFH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资料确诊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90例126个髋关节,进行影像学对照分析,对比X线平片、CT、核素扫描、MRI检查对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能力.结果 对于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X线平片有一定限制;CT优于X线平片,在显示病变区内的增生、硬化、碎裂和囊变等方面较X线更清楚;放射性核素骨扫描较X线检查敏感,但特异性低,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MRI在出现X线和(或)CT改变之前,甚至核素扫描尚正常时就可在股骨头有异常信号.结论 MRI检查是诊断初期和早期ANFH的佳方法.尤其对早期病变区内各种成分的显示.病变区周围的骨髓水肿以及关节内积液有独到之处.

    作者:王东东;张兰英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口服降血糖药物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口服降糖药物的合理使用,对控制血糖水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口服降糖药的分类、降糖机制、选用原则介绍如下.

    作者:侯春霞;段燕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硬膜外注入吗啡术后镇痛临床观察

    硬膜外注入吗啡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术后镇痛,其效果确切,作用时间长,但常有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甚至延迟性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常为人们所顾虑.本文旨在探讨硬膜外注入吗啡的佳剂量,观察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从而进一步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作者:贺大卫;雷锦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四肢骨折伴重要脏器损伤45例临床观察

    随着交通运输业、建筑业、轻工业的发展,多发伤发生率呈增长趋势,四肢骨折伴重要脏器损伤,比例越来越高.严重骨折本身就是一种重伤,加上重要脏器损伤,则更增加了创伤的危险性.因此,提高伤者生存率是救治的首要目标,其次是减少伤残率.现就2000年3月-2006年7月收治45例四肢骨折伴重要脏器损伤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同类病例的救治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刘晓明;雷云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更好地使用ATB Expression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一直沿用100多年前由Gram、Pasteur、Koch、Petri等创建的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方法,不仅过程繁琐,费时费力,且在方法学和结果的判定、解释等方面易发生主观片面而引起错误,难以进行质量控制.

    作者:吴艳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PML-RARa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微小残留病变的测定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近年来广泛受到血液学界关注,是临床上凶险的一类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由于诱导分化剂--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反应用以及骨髓移植的开展,APL无病生存期(DFI)得到明显延长.

    作者:袁进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鼻窦镜下鼻内上颌窦开窗术的临床体会

    过去我院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方法很多,除保守治疗外,终采用上颌窦根治术或采用经下鼻道行上颌窦开窗引流.近几年来,我科运用内窦镜鼻窦手术使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采用了鼻窦镜下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为上颌窦引流提供了一个新的通道,据临床治疗观察,疗效满意,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杜国都;蔡长银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不良反应与防治对策

    目的 观察采取防治措施后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0例16岁~43岁育龄妇女,ASA Ⅰ~Ⅱ级自愿选择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常规禁食、禁水,术中监测HR、BP、SpO2,一般不用术前药,但心率<65次/min者给予阿托品0.25 mg静脉注射,麻醉前面罩预给氧(4 L/min).选取手腕部以上静脉穿刺,先注入芬太尼0.05 mg,再接着注射丙泊酚2~3 mg/kg,注射速度先50 mg/s,以后40.mg/s,后减慢至20 mg/s,至患者意识消失、体动消失开始手术,术中酌情根据患者疼痛反应追加20~50 mg/ 次丙泊酚.结果 呼吸抑制21例(10.5%),血压下降12例(6%),心率下降41例(20.5%),躁动4例(2%),呛咳2例(1%),过敏反应1例(0.5%),穿刺部位疼痛10例(5%).结论 采取防治对策后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不良反应发生少而轻微,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作者:杨慧;蒋爱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腰椎管狭窄并腰间盘突出症25例治疗分析

    腰椎管狭窄并腰间盘突出症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疾病,采用半椎板、全椎板切除减压及髓核切除术,由于切除了腰椎管后部结构,常导致术后腰椎不稳,瘢痕粘连,医源性椎管狭窄.所以近10多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均在探讨更加完善的手术治疗方法.2002年-2007年我院应用了保留棘突及薄层黄韧带行椎板扩大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并腰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有完整资料的25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兴辉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食管贲门癌手术上切端残癌阳性原因分析

    我院2002年-2007年共行食管、贲门癌手术223例,术后病理检查发现上切端残癌阳性8例,占3.59%,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铭录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甲硝唑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22岁,无特殊病史,2007年10月27日晨,因上腹部不适,恶心,后转移至右下腹固定痛,门诊请妇科会诊,自后穹隆穿刺,为淡黄色液体,镜检,WBC(+),RBC(±),并有明显的麦氏点反跳痛,以急性阑尾炎收住院.体查:

    作者:李媚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58例诊治体会

    近20年来,无排卵型月经紊乱及不孕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体外受精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应用促性腺激素又是其主要治疗手段,由此引起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n,OHSS),临床上亦不少见,受到妇产科领域的高度重视.本文收集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2006年资料完整的OHSS共58例,就其诊治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朱卫珍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挫伤性前房出血8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挫伤性前房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80例患者采取包括加压包扎双眼,减少活动,卧床休息,应用止血药、激素和高渗液等方法治疗.结果 大多数病例积血吸收、视力提高,而再出血病例中致盲率较高.结论 挫伤性前房出血应及早治疗,包扎双眼,并坚持高位卧床休息,配以药物治疗,及时处理并发症,是保证本病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徐俊辉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