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肢骨折伴重要脏器损伤45例临床观察

刘晓明;雷云峰

关键词:四肢骨折, 脏器损伤, 交通运输业, 增长趋势, 严重骨折, 首要目标, 救治, 参考依据, 病例, 危险性, 生存率, 伤残率, 轻工业, 建筑业, 发生率, 多发伤, 创伤
摘要:随着交通运输业、建筑业、轻工业的发展,多发伤发生率呈增长趋势,四肢骨折伴重要脏器损伤,比例越来越高.严重骨折本身就是一种重伤,加上重要脏器损伤,则更增加了创伤的危险性.因此,提高伤者生存率是救治的首要目标,其次是减少伤残率.现就2000年3月-2006年7月收治45例四肢骨折伴重要脏器损伤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同类病例的救治提供参考依据.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5例(6眼)对翼状胬肉进行治疗,要求移植片移植上角膜缘缝合时各自准确对位吻合,植片薄厚适宜,术后随访半年.结果 角膜上皮稳定,角膜恢复正常光滑透明,无异常胬肉样增生,无1例复发.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为病区提供新的干细胞来源,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文芝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胆囊结石与肝硬化

    胆囊结石和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疾病,但上世纪50年代起,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这一临床现象就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由于B超、CT等影像学应用合并症治疗的进展,使肝硬化患者生命延长,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再次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

    作者:孙爱国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新生儿休克32例临床观察

    在新生儿期,休克是继呼吸衰竭之后第二个常见死亡原因,大多数在7 d之内发生,≤3 d多,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与体重无关.

    作者:仝淑琴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无痛胃镜540例检查体会

    胃镜检查是当前诊断与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我院2007年共施行无痛胃镜54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辛巧玲;杨生奎;孙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四肢骨折伴重要脏器损伤45例临床观察

    随着交通运输业、建筑业、轻工业的发展,多发伤发生率呈增长趋势,四肢骨折伴重要脏器损伤,比例越来越高.严重骨折本身就是一种重伤,加上重要脏器损伤,则更增加了创伤的危险性.因此,提高伤者生存率是救治的首要目标,其次是减少伤残率.现就2000年3月-2006年7月收治45例四肢骨折伴重要脏器损伤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同类病例的救治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刘晓明;雷云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口服降血糖药物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口服降糖药物的合理使用,对控制血糖水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口服降糖药的分类、降糖机制、选用原则介绍如下.

    作者:侯春霞;段燕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熄风活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病,2005年2月-2007年5月,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景昕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黄连素治疗婴幼儿脓疱疮疗效观察

    脓疱疮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1],夏秋季节多见,好发于暴露部位,如面部、颈部和四肢.我院自2006年7月以来应用黄连素治疗小儿脓疱疮,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静玲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鼻窦镜下鼻内上颌窦开窗术的临床体会

    过去我院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方法很多,除保守治疗外,终采用上颌窦根治术或采用经下鼻道行上颌窦开窗引流.近几年来,我科运用内窦镜鼻窦手术使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采用了鼻窦镜下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为上颌窦引流提供了一个新的通道,据临床治疗观察,疗效满意,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杜国都;蔡长银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一起幼儿园红眼病暴发的调查

    1 一般情况我园位于朔州市府南小区中部,共有教师、保育员36人,其中教师18人,保育员18人.分大、中、小3个年龄段共9个班.2006年11月9日,我园发生一起红眼病暴发.

    作者:弓美琴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空心钉早期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体会

    目的 探讨空心钉早期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期应用空心钉内固定的治疗情况.结果 经手术治疗48例,骨折全部愈合,无股骨头缺血坏死,功能良好.结论 空心钉早期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固定确实可靠,有利于股骨头血运恢复,防止骨折移位及髋内翻的发生,有利于骨痂形成,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了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从而降低了合并症及病死率.

    作者:高建平;付跃文;薛轩宝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高血压诊疗误区

    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诊断、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控制和治疗高血压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高血压治疗仍处于三低状态,即低知晓率:26%,低治疗率:12%,低控制率:仅2.9%.笔者在基层工作10余年,对高血压的三低更是深有感触,虽未有确切数据统计,但相信在基层,这三低的数字会更低.

    作者:赵九胜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MRI对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MRI对早期ANFH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资料确诊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90例126个髋关节,进行影像学对照分析,对比X线平片、CT、核素扫描、MRI检查对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能力.结果 对于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X线平片有一定限制;CT优于X线平片,在显示病变区内的增生、硬化、碎裂和囊变等方面较X线更清楚;放射性核素骨扫描较X线检查敏感,但特异性低,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MRI在出现X线和(或)CT改变之前,甚至核素扫描尚正常时就可在股骨头有异常信号.结论 MRI检查是诊断初期和早期ANFH的佳方法.尤其对早期病变区内各种成分的显示.病变区周围的骨髓水肿以及关节内积液有独到之处.

    作者:王东东;张兰英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医院感染知识在骨科临床带教中的具体应用

    医院感染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新学科,是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的一门重要学科[1].笔者在骨科临床带教中,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实习时间,精选充实带教内容,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海霞;魏雁林;张爱明;许素恋;闫莉红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X线和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近10年来24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X线和CT表现.24例均摄立位或坐位正侧位X线片,21例做了CT扫描,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点,应相互补充.结果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了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X线和CT表现.①后纵韧带骨化的形态;②后纵韧带骨化的厚度与宽度;③后纵韧带骨化与椎管狭窄的关系;④后纵韧带骨化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论 X线正侧位片是后纵韧带骨化的首选筛选方法,CT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X线片检查的补充.

    作者:吉仁珍;史文群;林彬;郭永顺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7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部位、病原体、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常见,其次为肛周感染.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常见的部位为呼吸道、肛周,注意预防并使用广谱抗生素药物控制感染.

    作者:梁立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基层医院如何防止传染病漏报的措施与体会

    我国<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中明确规定,传染病报告率应达到100%.如何有效地预防控制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是每个卫生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几年来我院为了有效地控制传染病漏报、迟报,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杜绝了漏报、迟报现象的发生,现将该方面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爱丽;单文哲;宋修敬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52例体会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减轻胰岛素抵抗有效的药物,可以预期这类药物将减慢或防止胰岛β细胞的进一步恶化.我们选用吡格列酮治疗口服磺脲类及双胍类降血糖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宁云绸;王万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中药内外合治治疗小儿遗尿81例

    目的 探讨中医补肾健脾、固摄开窍之中药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中药内服(菟丝子、益智仁、补骨脂、覆盆子、桑螵蛸、山药、台乌药、菖蒲、远志、鸡内金、麻黄绒、全虫等)和脐部外敷(生姜、附子、硫磺、白胡椒等)联合治疗,并随访半年.结果 总有效率达97.5%以上.结论 内外合治治疗小儿遗尿证优于单一内服疗法,其中祛风醒脑之药功不可没.

    作者:段勤绪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碘伏在霉菌性阴道炎中的应用

    霉菌性阴道炎为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影响着广大妇女的健康.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和应用,我站采用2‰碘伏治疗顽固性霉菌性阴道炎,取得了显著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曹振国;刘改玲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