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感染知识在骨科临床带教中的具体应用

张海霞;魏雁林;张爱明;许素恋;闫莉红

关键词:医院感染知识, 骨科, 临床带教, 医疗质量安全, 学科交叉渗透, 实习时间, 合理安排, 新学科, 充实
摘要:医院感染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新学科,是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的一门重要学科[1].笔者在骨科临床带教中,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实习时间,精选充实带教内容,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妇科手术前肠道准备改良方法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肠道准备方法,以提高肠道准备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随机将来我院行妇科手术需肠道准备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A组(对照组)术前口服20%甘露醇250 ml+水1 000 ml清洁肠道.B组(改良组)口服20%甘露醇250 ml+林格溶液500 ml+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清洁肠道.结果 肠道准备效果满意率:A组97.5%,与B组的95%相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0%,明显低于A组的7.5%,2组相比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妇科手术前采用改良方法准备肠道能达到满意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王素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盆腔炎治疗体会

    盆腔炎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尤以慢性盆腔炎更为多见,其特点为:起病缓慢、病情顽固、反复不愈,属于妇科的疑难杂症,如合并支原体感染,又具有病程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

    作者:张国荣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2%复方酮康唑洗剂治疗头皮糠疹

    我们自2006年5月-2007年8月采用2%复方酮康唑洗剂(无锡圣宝罗药业,含0.01%丙酸氯倍他索)治疗头皮糠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与单独2%酮康唑洗剂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华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甲状腺肿瘤130例临床病理分析

    我院自1985年-2007年共收检甲状腺肿瘤手术切除标本130例,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本文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马小燕;崔艳梅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新生儿惊厥45例病因分析

    新生儿惊厥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病因复杂,是新生儿重症之一,常造成脑损害,病死率高.为了明确病因诊断,有效控制惊厥发作,减少后遗症,现将我院新生儿病房2000年-2006年所收治的45例新生儿惊厥进行病因分析.

    作者:刘丽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的多普勒血流图特点,结合二维图像,从而与其他有类似表现的疾病相鉴别.方法 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并筛选子宫肌瘤28例,并与手术及病理相对照.结果 二维超声检查13例,诊断符合率为76.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15例,诊断符合率为93.3%.结论 子宫肌瘤的表现虽复杂多样,彩色多普勒敏感度高,为肌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信息.

    作者:仝春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MRI对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MRI对早期ANFH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资料确诊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90例126个髋关节,进行影像学对照分析,对比X线平片、CT、核素扫描、MRI检查对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能力.结果 对于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X线平片有一定限制;CT优于X线平片,在显示病变区内的增生、硬化、碎裂和囊变等方面较X线更清楚;放射性核素骨扫描较X线检查敏感,但特异性低,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MRI在出现X线和(或)CT改变之前,甚至核素扫描尚正常时就可在股骨头有异常信号.结论 MRI检查是诊断初期和早期ANFH的佳方法.尤其对早期病变区内各种成分的显示.病变区周围的骨髓水肿以及关节内积液有独到之处.

    作者:王东东;张兰英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肩锁关节脱位的内固定治疗体会

    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损伤,约占肩部损伤的12%,占关节脱位的6%,完全脱位的手术治疗有多种方法.2002年一2007年我科共收治肩锁关节完全脱位31例,均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志壮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四肢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分析及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四肢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及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1995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36例四肢骨干骨折骨不愈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骨不连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共施行42次手术,成功率92.8%,术后3个月~1年内骨折愈合,平均为5个月~7个月,患肢功能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局部软组织条件差、骨折固定不良、感染,是造成四肢骨不连的主要原因,改善局部软组织的血供,控制感染,选择恰当的固定方法及植骨是治疗四肢骨不连的关键.

    作者:何少生;苏新雄;周恒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药物流产351例B超检查应用价值

    人工流产是各种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近几年来,已被药物流产所代替.药物流产就是米非司酮与前列腺素药物序贯合并使用,它具有安全、无痛、简便、出血少等优点,非手术性质,患者易于接受.我院自2005年3月-2006年3月,对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的351例患者在服药前后均进行超声监测,以观察临床效果.

    作者:李秀枝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熄风活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病,2005年2月-2007年5月,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景昕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B超对急性阑尾炎的检查方法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98例,用探头在麦氏点或压痛明显处并适当加压的手法行纵、横或斜切多切面交互式探查阑尾.结果 单纯性阑尾炎54例,诊断符合率为87%(47/54).化脓性阑尾炎20例,漏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90%(18/20),4例有粪石,检出1例,3例未检出.检出阑尾周围脓肿4例,误诊1例,符合率75%(3/4).此方法能探查到肿大的阑尾及其与盲肠的位置关系.结论 本方法提高了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为手术切口位置的选择及手术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李润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不良反应与防治对策

    目的 观察采取防治措施后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0例16岁~43岁育龄妇女,ASA Ⅰ~Ⅱ级自愿选择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常规禁食、禁水,术中监测HR、BP、SpO2,一般不用术前药,但心率<65次/min者给予阿托品0.25 mg静脉注射,麻醉前面罩预给氧(4 L/min).选取手腕部以上静脉穿刺,先注入芬太尼0.05 mg,再接着注射丙泊酚2~3 mg/kg,注射速度先50 mg/s,以后40.mg/s,后减慢至20 mg/s,至患者意识消失、体动消失开始手术,术中酌情根据患者疼痛反应追加20~50 mg/ 次丙泊酚.结果 呼吸抑制21例(10.5%),血压下降12例(6%),心率下降41例(20.5%),躁动4例(2%),呛咳2例(1%),过敏反应1例(0.5%),穿刺部位疼痛10例(5%).结论 采取防治对策后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不良反应发生少而轻微,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作者:杨慧;蒋爱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无痛胃镜540例检查体会

    胃镜检查是当前诊断与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我院2007年共施行无痛胃镜54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辛巧玲;杨生奎;孙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10例诊治体会

    我院1999年-2007年收治的11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全部经急诊胃镜(在后一次呕血或者首次黑便之后的48 h以内检查)或非急诊胃镜诊断确诊.治疗除常规止血药物外,应用口服凝血酶或胃镜下药物止血,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申玮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医学网眼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黄连素治疗婴幼儿脓疱疮疗效观察

    脓疱疮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1],夏秋季节多见,好发于暴露部位,如面部、颈部和四肢.我院自2006年7月以来应用黄连素治疗小儿脓疱疮,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静玲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糖尿病肾病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性改变是: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肾单位肥大,肾脏体积增大及出现微量蛋白尿[1].因为此期患者缺乏肾小球病变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所以糖尿病患者往往不能及时到医院检查,从而延误了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治.然而,只要糖尿病患者重视这个问题,通过尿的微量蛋白检测,就可以排除或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了.

    作者:黄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PML-RARa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微小残留病变的测定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近年来广泛受到血液学界关注,是临床上凶险的一类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由于诱导分化剂--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反应用以及骨髓移植的开展,APL无病生存期(DFI)得到明显延长.

    作者:袁进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 胆囊结石与肝硬化

    胆囊结石和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疾病,但上世纪50年代起,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这一临床现象就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由于B超、CT等影像学应用合并症治疗的进展,使肝硬化患者生命延长,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再次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

    作者:孙爱国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