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蒋爱华
目的 探讨单根牙的残根、残冠保存治疗的适应证和操作要点.方法 对单根牙的残根或残冠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应用铸造桩核烤瓷冠修复,以恢复单根牙的美观、切割及咀嚼功能.结果 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大部分能较好地行使切割功能.结论 大多数单根牙的残根或残冠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用烤瓷桩冠修复,坚固耐用、美观,受到患者的青睐.
作者:李翠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7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部位、病原体、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常见,其次为肛周感染.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常见的部位为呼吸道、肛周,注意预防并使用广谱抗生素药物控制感染.
作者:梁立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在更年期较为常见的一组症状群,祖国医学认为系脾肾气衰,冲任亏损,精血不足,阴阳失衡而致的脏腑功能失调.
作者:王鹏军;张良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口服降糖药物的合理使用,对控制血糖水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口服降糖药的分类、降糖机制、选用原则介绍如下.
作者:侯春霞;段燕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输卵管妊娠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180例输卵管妊娠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均为100%;MTX药物保守治疗成功率为86.9%;期待治疗成功率为90%.结论 严格掌握输卵管妊娠的不同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及禁忌证,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高凤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复发性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对复发性脑出血后系统的观察,根据其出血的间隔时间、用药情况等查找出血危险因素.结果 经观察发现高血压是重要的危险因素,舒张压的持续明显增高是促进脑出血复发的关键因素.结论 脑出血的次数越多,病死率越高.
作者:周德文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中医补肾健脾、固摄开窍之中药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中药内服(菟丝子、益智仁、补骨脂、覆盆子、桑螵蛸、山药、台乌药、菖蒲、远志、鸡内金、麻黄绒、全虫等)和脐部外敷(生姜、附子、硫磺、白胡椒等)联合治疗,并随访半年.结果 总有效率达97.5%以上.结论 内外合治治疗小儿遗尿证优于单一内服疗法,其中祛风醒脑之药功不可没.
作者:段勤绪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利用角膜地形图做角膜切口以矫正散光的效果.方法 对97例患者(102眼,术前散光范围0.25~5.75 D),术前行角膜地形图检查,然后随机分为A、B2组.A组(51眼)常规做颞上方巩膜隧道切口,B组在角膜曲率大轴位做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于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时对患者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底、角膜地形图检查,观察角膜散光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时角膜散光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B组患者术后1 d、1周角膜散光较术前增加,术后1个月、3个月散光较术前改善.术前散光≤1.5 D者术后平均散光(0.52±0.14)D;术前散光1.5~2.5 D者术后平均散光(0.88±0.53)D;术前散光>2.5 D者术后平均散光(1.5±0.72)D.结论 通过角膜地形图引导的手术切口可以较好地矫正术前部分散光,获得满意视力.
作者:丁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胃镜检查是当前诊断与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我院2007年共施行无痛胃镜54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辛巧玲;杨生奎;孙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在新生儿期,休克是继呼吸衰竭之后第二个常见死亡原因,大多数在7 d之内发生,≤3 d多,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与体重无关.
作者:仝淑琴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的多普勒血流图特点,结合二维图像,从而与其他有类似表现的疾病相鉴别.方法 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并筛选子宫肌瘤28例,并与手术及病理相对照.结果 二维超声检查13例,诊断符合率为76.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15例,诊断符合率为93.3%.结论 子宫肌瘤的表现虽复杂多样,彩色多普勒敏感度高,为肌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信息.
作者:仝春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牙列中线偏移或不对称在正畸病例中较为常见.其主要分颌骨性、功能性及牙源性,严重者明显影响颜面部美观[1].这些牙列中线偏移或不对称常常是正畸患者就诊的主要目的.因此,正畸医生在具有中线偏移的病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其形成原因、偏移程度,并能选用理想方法加以矫治.本文主要介绍几种矫治牙源性牙列中线偏移或不对称的方法,同时对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时机和效果进行探讨.
作者:郭全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硬膜外阻滞剖宫产术中常常发生低血压,其原因在于:①仰卧综合征:巨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造成回心血量减少,心搏出量下降,出现血压下降.②硬膜外阻滞麻醉:麻醉给药后,阻滞了腰以下感觉运动及交感神经,腹部及下腔静脉扩张,血容量增加,血液存留于腹部及下肢,造成血容量相对不足出现血压下降.
作者:陈志清;郭建波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总结四肢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及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1995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36例四肢骨干骨折骨不愈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骨不连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共施行42次手术,成功率92.8%,术后3个月~1年内骨折愈合,平均为5个月~7个月,患肢功能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局部软组织条件差、骨折固定不良、感染,是造成四肢骨不连的主要原因,改善局部软组织的血供,控制感染,选择恰当的固定方法及植骨是治疗四肢骨不连的关键.
作者:何少生;苏新雄;周恒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乳腺增生症320例进行治疗,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20例,年龄23岁~46岁,平均年龄34岁;病程15 d~6个月.
作者:樊敏江;土小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我院2002年-2007年共行食管、贲门癌手术223例,术后病理检查发现上切端残癌阳性8例,占3.59%,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铭录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硬膜外注入吗啡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术后镇痛,其效果确切,作用时间长,但常有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甚至延迟性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常为人们所顾虑.本文旨在探讨硬膜外注入吗啡的佳剂量,观察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从而进一步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作者:贺大卫;雷锦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腰椎管狭窄并腰间盘突出症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疾病,采用半椎板、全椎板切除减压及髓核切除术,由于切除了腰椎管后部结构,常导致术后腰椎不稳,瘢痕粘连,医源性椎管狭窄.所以近10多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均在探讨更加完善的手术治疗方法.2002年-2007年我院应用了保留棘突及薄层黄韧带行椎板扩大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并腰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有完整资料的25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兴辉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大多数老年人患者患有多种疾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但由于老年人生理和功能的变化,对药物效应产生很大影响,可使药物强度和维持时间延长,甚至产生毒性反应,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也经常发生,故对老年人用药应研究其特殊规律性,以保证老年人用药的合理、安全和有效.据临床观察和文献报道,就几类常用药物简述如下.
作者:蒋建红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盆腔炎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尤以慢性盆腔炎更为多见,其特点为:起病缓慢、病情顽固、反复不愈,属于妇科的疑难杂症,如合并支原体感染,又具有病程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
作者:张国荣 刊期: 200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