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东;张兰英
目的 探讨单根牙的残根、残冠保存治疗的适应证和操作要点.方法 对单根牙的残根或残冠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应用铸造桩核烤瓷冠修复,以恢复单根牙的美观、切割及咀嚼功能.结果 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大部分能较好地行使切割功能.结论 大多数单根牙的残根或残冠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用烤瓷桩冠修复,坚固耐用、美观,受到患者的青睐.
作者:李翠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7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部位、病原体、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常见,其次为肛周感染.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常见的部位为呼吸道、肛周,注意预防并使用广谱抗生素药物控制感染.
作者:梁立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诊断、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控制和治疗高血压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高血压治疗仍处于三低状态,即低知晓率:26%,低治疗率:12%,低控制率:仅2.9%.笔者在基层工作10余年,对高血压的三低更是深有感触,虽未有确切数据统计,但相信在基层,这三低的数字会更低.
作者:赵九胜 刊期: 2008年第17期
霉菌性阴道炎为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影响着广大妇女的健康.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和应用,我站采用2‰碘伏治疗顽固性霉菌性阴道炎,取得了显著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曹振国;刘改玲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肠道准备方法,以提高肠道准备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随机将来我院行妇科手术需肠道准备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A组(对照组)术前口服20%甘露醇250 ml+水1 000 ml清洁肠道.B组(改良组)口服20%甘露醇250 ml+林格溶液500 ml+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清洁肠道.结果 肠道准备效果满意率:A组97.5%,与B组的95%相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0%,明显低于A组的7.5%,2组相比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妇科手术前采用改良方法准备肠道能达到满意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王素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新生儿惊厥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病因复杂,是新生儿重症之一,常造成脑损害,病死率高.为了明确病因诊断,有效控制惊厥发作,减少后遗症,现将我院新生儿病房2000年-2006年所收治的45例新生儿惊厥进行病因分析.
作者:刘丽艳 刊期: 2008年第17期
氨苄青霉素是一种广谱半合成青霉素,除对革兰阳性菌有抗菌作用外,对各种革兰阴性细菌也同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作者:张玉萍 刊期: 2008年第17期
胆囊结石和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疾病,但上世纪50年代起,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这一临床现象就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由于B超、CT等影像学应用合并症治疗的进展,使肝硬化患者生命延长,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再次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
作者:孙爱国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空心钉早期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期应用空心钉内固定的治疗情况.结果 经手术治疗48例,骨折全部愈合,无股骨头缺血坏死,功能良好.结论 空心钉早期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固定确实可靠,有利于股骨头血运恢复,防止骨折移位及髋内翻的发生,有利于骨痂形成,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了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从而降低了合并症及病死率.
作者:高建平;付跃文;薛轩宝 刊期: 2008年第17期
近20年来,无排卵型月经紊乱及不孕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体外受精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应用促性腺激素又是其主要治疗手段,由此引起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n,OHSS),临床上亦不少见,受到妇产科领域的高度重视.本文收集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2006年资料完整的OHSS共58例,就其诊治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朱卫珍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利用角膜地形图做角膜切口以矫正散光的效果.方法 对97例患者(102眼,术前散光范围0.25~5.75 D),术前行角膜地形图检查,然后随机分为A、B2组.A组(51眼)常规做颞上方巩膜隧道切口,B组在角膜曲率大轴位做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于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时对患者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底、角膜地形图检查,观察角膜散光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时角膜散光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B组患者术后1 d、1周角膜散光较术前增加,术后1个月、3个月散光较术前改善.术前散光≤1.5 D者术后平均散光(0.52±0.14)D;术前散光1.5~2.5 D者术后平均散光(0.88±0.53)D;术前散光>2.5 D者术后平均散光(1.5±0.72)D.结论 通过角膜地形图引导的手术切口可以较好地矫正术前部分散光,获得满意视力.
作者:丁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总结四肢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及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1995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36例四肢骨干骨折骨不愈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骨不连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共施行42次手术,成功率92.8%,术后3个月~1年内骨折愈合,平均为5个月~7个月,患肢功能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局部软组织条件差、骨折固定不良、感染,是造成四肢骨不连的主要原因,改善局部软组织的血供,控制感染,选择恰当的固定方法及植骨是治疗四肢骨不连的关键.
作者:何少生;苏新雄;周恒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医院感染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新学科,是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的一门重要学科[1].笔者在骨科临床带教中,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实习时间,精选充实带教内容,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海霞;魏雁林;张爱明;许素恋;闫莉红 刊期: 2008年第17期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近年来广泛受到血液学界关注,是临床上凶险的一类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由于诱导分化剂--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反应用以及骨髓移植的开展,APL无病生存期(DFI)得到明显延长.
作者:袁进霞 刊期: 2008年第17期
人工流产是各种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近几年来,已被药物流产所代替.药物流产就是米非司酮与前列腺素药物序贯合并使用,它具有安全、无痛、简便、出血少等优点,非手术性质,患者易于接受.我院自2005年3月-2006年3月,对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的351例患者在服药前后均进行超声监测,以观察临床效果.
作者:李秀枝 刊期: 2008年第17期
慢性上颌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常因急性上颌窦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迁延而致[1].患者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多数以脓涕、鼻塞、头痛、嗅觉障碍等局部症状为主要表现.
作者:魏惠婷 刊期: 2008年第17期
随着交通运输业、建筑业、轻工业的发展,多发伤发生率呈增长趋势,四肢骨折伴重要脏器损伤,比例越来越高.严重骨折本身就是一种重伤,加上重要脏器损伤,则更增加了创伤的危险性.因此,提高伤者生存率是救治的首要目标,其次是减少伤残率.现就2000年3月-2006年7月收治45例四肢骨折伴重要脏器损伤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同类病例的救治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刘晓明;雷云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在新生儿期,休克是继呼吸衰竭之后第二个常见死亡原因,大多数在7 d之内发生,≤3 d多,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与体重无关.
作者:仝淑琴 刊期: 2008年第17期
腰椎管狭窄并腰间盘突出症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疾病,采用半椎板、全椎板切除减压及髓核切除术,由于切除了腰椎管后部结构,常导致术后腰椎不稳,瘢痕粘连,医源性椎管狭窄.所以近10多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均在探讨更加完善的手术治疗方法.2002年-2007年我院应用了保留棘突及薄层黄韧带行椎板扩大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并腰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有完整资料的25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兴辉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5例(6眼)对翼状胬肉进行治疗,要求移植片移植上角膜缘缝合时各自准确对位吻合,植片薄厚适宜,术后随访半年.结果 角膜上皮稳定,角膜恢复正常光滑透明,无异常胬肉样增生,无1例复发.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为病区提供新的干细胞来源,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文芝 刊期: 200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