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跗趾关节切开治疗踇外翻畸形应用研究

崔巍;王修卓;彭完全;杨新;徐春梅

关键词:踇外翻, 跗趾关节, 前横弓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跗趾关节切开治疗晦外翻畸形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 对传统的手术方法进行改良,切断踇横肌、横向切开跗跖关节内侧关节囊,第一、二跖骨颈斜向穿孔,用丝线捆扎在一起,重塑足前横弓.结果 采用此手术方法为30例患者行踇外翻畸形矫治术,并进行半年以上的随访,总优良率达93.3%,疗效满意.结论 此手术方法针对跨外翻畸形的病理解剖及症状进行了有效的矫正,创伤小,恢复快,能较好地解除患者的痛苦,改善足部外观.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分离菌ESBLs发生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不同分离、不同来源标本,大肠埃希茵和肺炎克雷伯菌产生ESBLs内的情况及耐药特点,以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结合双纸片确认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微生物室检测各类标本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523株进行检测.结果 产ESBLs的大肠埃希茵占26.3%,肺炎克雷伯茵占23.3%;ESBLs的发生情况为ICU病房发生率高,其次为呼吸科病房;其他内科病房、外科病房、门诊患者ESBLs的发生率为10.5%,儿科病房低;产ESBLs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且呈现多重耐药.结论 产ESBLs茵在我院各个病房、不同标本均有发生,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ESBLs茵,除亚胺培南外,产ESBLs对多种抗生素均出现不同程度耐药性.

    作者:杨月琳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放射性肺损伤的CT诊断

    放射性肺损伤(irrad iation lung in jury,IIL)是胸部放疗的常见并发症,但患者症状一般较轻,不易被患者和医生发现,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是早期发现和诊断放射性肺损伤好的方法之一[1~2].我们回顾分析本院195例放射性肺损伤的CT表现,探讨放射性肺损伤的CT诊断价值.

    作者:曾怡群;张旭明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α-2b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治疗组用α-2b干扰素联合苦参素,对照组单用α-2b干扰素,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结束后肝脏纤维化指标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确定的临床效果.α-2b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作者:刘金旭;尚晓燕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医学统计学教学难点分析及对策研究

    医学统计学是认识医学现象的重要工具,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中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从学生学习的难点入手,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施以效果评价,以便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英;雷静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前列腺癌患者预后因素的Cox模型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将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25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观察时象,对其预后进行电话随访,运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Gleason评分(RR=2.012,P=0.006)、转移症状(RR=1.964,P=0.038)、合并症(RR=1.359,P=0.010)和全雄激素阻断(RR=0.960,P=0.023)4个因素是影响前列腺癌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结论 Gleason评分、转移症状、合并症、全雄激素阻断是影响前列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应根据这些因素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顸后.

    作者:赵斌;王东文;张利;张剑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血流变检测室内质控工作要点

    近年来,血液流变学检测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作为健康评价的依据之一,其检测方法及仪器也不断改进,功能更多,精度进一步提高.但由于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物质,室间质控较难评价,影响了其参考价值.所以,先做好室内质控就尤为重要.本文将我室在血液流变学检测室内质控工作中发现的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郭勇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心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包括腹泻型和便秘型IBS的对症治疗.抗抑郁及抗焦虑治疗等.治疗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患者每日及每周总体症状变化.采用SDS及SAS进行情绪状态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IBS症状均有显著改善(P<0.01),SDS、SA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同时期比较,治疗组各项症状均明显减轻(P<0.01),治疗组4周后的SDS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 心理干预能减轻临床症状,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秀玲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锁骨骨折24例

    目的 观察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锁骨骨折的效果,以探索锁骨骨折更满意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24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3例,合并高血压3例,合并糖尿病1例,全部切开复位行重建钢板固定.结果 随访8个月~12个月,骨折愈合,无1例骨不连发生.肩关节活动达正常生理活动度23例(95.8%).结论 老年患者锁骨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固定,复位好,固定稳固确切,有利于老年患者早期行肩关节功能锻炼,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作者:罗程;邓德礼;肖立军;陈文贵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胃癌的显示能力

    目的 探讨MRI扩散成像在腹部的应用和对胃癌的显示能力.方法 对18例胃癌患者应用1.5 T磁共振行MRI常规和多b值扩散成像(b=400,600,800,1 000和1 200 s/mm1).计算肿瘤区域组织、正常胃壁和背景噪声的信号强度值,计算不同图像中肿瘤组织ADC值、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扩散图像中肿瘤与正常胃壁的CNR,随着b值的增加而下降,b值400,600,800,1 000,1 200 s/mm2图像CNR均高于T2图像,有统计学意义.b值400,600,800,1 000 s/mm2,扩散图像肿瘤SNR均高于T2图像肿瘤SNR.而b值1 200 s/mm2扩散图像肿瘤SNR低于T2图像肿瘤SNR.结论 b值400~1 000 s/mm2扩散图像既可拥有较高的胃癌肿瘤SNR,又可清晰分辨肿瘤组织.

    作者:李强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罕见病PLAM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2006年收治的1例PLA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报道和分析,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结果 PLAM是一种罕见的弥散性肺部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自发性气胸、活动后呼吸困难和血痰等.肺功能呈阻塞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动脉血气示低氧血症.胸部X线表现为两肺弥散分布网格状影,HRCT示两肺弥散分布囊状改变.病理学检查示肺组织淋巴管增生和扩张,管外平滑肌细胞明显增生.结论 育龄期妇女,如反复出现自发性气胸、痰血、活动后呼吸困难,胸部HRCT示两肺弥散分布囊状改变,临床上应想到PLAM可能.PLAM预后差,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郑忠生;陈潮钦;肖玲;卢敏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关注影响医院和谐人事管理的深层问题

    和谐的人事管理是构建和谐医院的核心内容之一,和谐医院的构建需要通过和谐人事管理的具体实施来实现.目前由于医院传统人事管理观念根深蒂固,存在着与现代医院和谐的人性化管理不相符的深层次问题.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医院人事工作的经验,谈些粗浅的看法,以示引玉之石.

    作者:牛黎红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防治经验探讨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对33例患者采用中西药抗凝、溶栓、祛聚、改善血液循环等治疗.结果 治愈29例,好转3例,显效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

    作者:周蔺;徐家文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多贝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96例观察

    为了探讨多贝斯对冠脉造影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疗效性和安全性,特选择2004年12月-2006年1月冠脉造影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96例(心电图均有缺血改变,冠脉造影正常,临床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在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础上应用多贝斯500 mg,2次,/d,口服2年.观察心绞痛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

    作者:张国平;张宏力;范书平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创伤性膈疝1例

    创伤性膈疝是创伤引起的膈肌破裂,腹腔脏器疝入胸腔,产生相应的心肺压迫症状和胃肠功能的改变.临床上创伤性膈疝从发生到确诊间隔10余年者少见,病史、对本病的认识和合理的检查十分重要.现就我院2006年12月诊治的1例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杨佳臻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右旋糖酐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40岁.因反复上腹痛,全身乏力伴黑色软便1周以上,消化道出血,于2008年2月1日收入院.查体:T 36.5℃、P80次/min、R 20次/min、BP 100/7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精神不振,呼吸平稳,重度贫血貌,上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血常规:WBC 5.74×109/L,N 59.8%、L 28.9%、RBC2.81×1012/L、HGB 61.2g/L、HCT 28.0%、MCV 63.5 fL、MCH17.3 pg、MCHC 273.0 g/L、PLT 184.0×109/L,大便隐血(+++).

    作者:唐建红;李金梅;单淑渡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的疗效.方法 重症黄疸患儿13例采用双通道同步换血疗法治疗.结果 患儿换血后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P<0.01):换血前后及术中电解质、血气分析及生命体征平稳.结论 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快速、有效、安全.

    作者:黄晓凌;黄太伟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2型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反应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痛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反应的临床特点、诱因、严重低血糖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糖尿病治疗过程中36例严重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资料.结果 糖尿病低血糖反应主要是由降糖药物的应用不当所引起的,进食差、剧烈活动、感染等为诱因,口服降糖药致低血糖者占首位,其次为应用胰岛素所致低血糖.及时诊断、及时治疗,预后极好,否则预后差甚至死亡.结论 加强糖尿病患者饮食起居及用药的教育.注意监测血糖,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低血糖症,另外对糖尿病患者有脑功能障碍者应查快速手指血糖以尽快明确低血糖症情况,可以改善严重低血糖症的预后.

    作者:李晓红;房学慧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内血管瘤的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肝内血管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58例肝内血管瘤的超声显像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原发性肝癌、肝内转移癌鉴别诊断.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及时准确诊断肝内血管瘤,准确率迭93.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内血管瘤有重要价值.

    作者:田立英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浅析中草药致肾损害的现状与对策

    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中草药肾毒性的文献资料,总结了中草药致肾损害的机制及其临床表现,并时引起其发病的原因进行举例分析说明,针对其发病原因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以提高人们对中草药的认识,正确合理地使用中草药,减少中草药对肾的损害.

    作者:梅建华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肝血管瘤42例介入治疗

    目的 探讨介入方法超液化碘油-平阳霉素经导管内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肝血管瘤病例,超液化碘油与平阳霉素混成乳剂经导管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结果 除2例患者血管瘤瘤体直径>2 cm未行栓塞治疗,其余40例均实施了栓塞.其中28例行右肝动脉栓塞,12例行肝左动脉栓塞.栓塞后临床症状减轻,肿瘤血供中断,瘤体缩小及肿瘤内碘油均匀聚集.结论 超液化碘油-平阳霉素治疗肝血管瘤可致肿瘤大部分完全坏死,达到外科手术切除效果.

    作者:李建国;何彤;李玲;张振华 刊期: 2008年第19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