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临床分析

张建莲

关键词:腹壁切口, 子宫内膜异位症, 剖宫术后, 育龄妇女, 诊断率, 发病率, 多发病, 常见病, 资料, 患者, 妇科, 报告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近年来,随着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不断提高和剖宫术的逐年上升,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诊断率也在上升.现将1996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2例妇科剖宫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多发性肋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1 一般资料2006年4月-2008年4月,我院共收治胸部损伤多发性肋骨骨折35例:男30例,女5例,年龄15岁~70岁,平均年龄40岁.

    作者:王振钧;张志勇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浅析妇女更年期(围绝经期)保健

    本文从以下几点对妇女更年期保健(围绝经期)进行浅析.1 妇女更年期保健(围绝经期)的意义目前,妇女更年期保健已受到妇女及社会的关注.

    作者:张志芳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青年人脑梗死50例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方法 对曾于我院治疗的5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5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中,可找到病因的为48例,占总人数的96%.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非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和心源性脑梗死为常见.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仍为青年人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巧玲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贲门癌黏膜套入吻合并胃底重建术体会

    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狭窄、反流是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吞咽不利,吞咽噎气感,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王建设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甲巯咪唑致粒细胞减少症6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致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998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致细胞减少症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的粒细胞在7 d~14 d内全部恢复正常,临床症状15 d左右消失或缓解.结论 用甲巯咪唑治疗前常规检查血常规,治疗中监测粒细胞变化,一旦发生粒细胞减少症,轻者可口服升粒细胞药物,重者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并予相应处理.

    作者:黄宾协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结核性胸膜炎的超声诊断及鉴别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膜炎的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3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声像图特征,并与临床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共检出胸腔积液患者38例,超声提示结核性胸膜炎25例,临床确诊30例,超声诊断符合率83.33%.结论 超声检查对结核性胸膜炎有较高的诊断率,但结核性胸腔积液需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

    作者:王建勤;李三兰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张力带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58例

    髌骨骨折是常见损伤,手术选择与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关系密切.我院自2002年2月-2007年11月应用张力带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58例.

    作者:张骁青;孙鹏军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肺部炎症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利用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肺炎的病原体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口稀疏居住获得性肺炎与人口众多居住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有明显的不同,后者金黄色葡萄球茵与革兰阴性杆菌明显增多.

    作者:蒋建红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超声心动图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分析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变,原因不明的心肌病.

    作者:王冰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两针埋线法重睑术225例临床报告

    重睑术为眼部美容的重要部分,手术方法种类繁多.我科自2002年1月以来,施行了两针埋线法重睑术,达到满意效果,此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消肿快,早期即可取得近乎自然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俞晓鹏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的非手术治疗

    小儿腹股嵌顿疝如处理不当,延误治疗,可造成嵌顿疝的肠管(或器官)坏死、穿孔而危及生命.目前,非手术治疗虽已普及,但对于医疗条件较差的边远山区和农村卫生人员来说,处理往往感到棘手.

    作者:史晶怀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EACA治疗初发APL合并DIC的疗效.方法 对22例确诊初发APL合并DIC的患者立即给予ATRA诱导缓解治疗,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5 000IUq 12h皮下注射,EACA6~8g缓慢静脉滴注7d~14d.结果 22例患者中,其中1例于治疗第5天死于颅内出血,2例因其他原因放弃治疗,19例患者治疗过程平稳,临床出血症状显著改善.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队CA治疗APL合并DIC方便、安全、有效、经济,值得推广.

    作者:王金梅;杨艳红;王爱军;崔文华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含镁极化液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40例临床分析

    肺心病心力衰竭常伴有缺镁.本文在常规极化液中加镁剂(简称含镁极化液)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4J0例,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刘慧珍;朱慧敏;马改梅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肺炎支原体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已成为重要的病原微生物,且近年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危害着患儿的健康.我院于2003年1月-2006年1月对3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用阿奇霉素针剂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艳梅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食管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和呼吸功能变化986例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和呼吸功能变化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986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结果 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27.5%(271/986)、呼吸功能变化发生率7.0%(69/986)和手术病死率4.16%(41/986).结论 创伤,胸胃、膈肌受损,疼痛,缺氧是心律失常和影响呼吸功能的共同原因,且心律失常和呼吸功能变化相互影响.

    作者:张国庆;田利卫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硬膜外术后镇痛体会

    硬膜外术后镇痛因其镇痛效果好,促进术后恢复等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是,由此带来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硬膜外镇痛的并发症包括尿潴留、恶心、呕吐、低血压、腹胀、皮肤瘙痒、镇痛不全或无效、单侧下肢乏力或麻木、心动过缓甚至意外的蛛网膜下腔给药、呼吸抑制、硬膜外血肿或感染等.

    作者:郭金丽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国产氯普鲁卡因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的观察

    目的 观察国产2%氯普鲁卡因与2%利多卡因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 40例产妇经L1~2行硬膜外麻醉,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观察组注入局麻药是2%氯普鲁卡因,对照组注入局麻药是2%利多卡因.观察2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起始时间,运动阻滞大程度,病觉恢复时间,痛觉恢复后5 min疼痛程度,运动恢复时间,BP、HR、RR、SpO2的变化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过敏反应,新生儿Apgar评分,子宫收缩及出血量,催产素用量.结果 2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痛觉恢复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观察组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大运动阻滞程度2组接近;痛觉恢复后5min的疼痛程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麻醉前后BP、HR、RR、SpO2的变化2组间一致,无显著性差异.新生儿取出后Apgar评分、子宫收缩及出血量、催产素用量,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组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2%氯普鲁卡因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具有起效快、恢复快等优点,是剖宫产硬膜外麻醉可供选择的局麻药.

    作者:司文慧;卢允亮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90例临床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手术治疗已在临床上得到普遍应用,但如何选择适用证及手术方法,存在较大差异.

    作者:孙胜利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于2000年1月-2007年1月各类骨科手术后出现的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治疗、预防和护理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30例,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均未出现肺、脑栓塞及下肢坏死的情况.结论 脊椎骨折伴或不伴截瘫、骨盆或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合并高血压、肥胖、高龄或同时有代谢病和心血管病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很大关系.

    作者:冯兴仁;冯婵茹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早期肺癌的影像学诊断

    肺癌是全球常见、病死率位居首位的恶性肿瘤.肺癌的5年生存率<15%,约80%的患者在诊断后1年内死亡.

    作者:梁玉杰 刊期: 2008年第20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