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丽
目的 观察内关、足三里穴位封闭维生素B1治疗妊娠剧吐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68例采用维生素B1注射液双侧内关、足三里穴位各25 mg封闭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肌肉注射.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快,尿酮体转阴时间明显缩短,新生儿结局与无妊娠剧吐新生儿结局无差异.结论 维生素B1内关、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妊娠剧吐安全有效.
作者:闫彩霞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急性阑尾炙,且均做过CT检查,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21例显示阑尾肿大(如阑尾增粗,管壁增厚,阑尾腔内积液,阑尾腔内结石);27例显示阑尾周围炎性改变(如周围脂肪条纹增厚,阑尾周围炎性肿块,腹腔少量积液,右侧侧锥筋膜增厚,腰大肌前缘模糊,右侧肾周筋膜增厚,回盲部淋巴结肿大,腔外气体,腔外结石);27例显示盲肠改变(如局限性盲肠壁增厚);4例显示胸腔积液.结论 直接CT征象结合间接CT征象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有独到之处.
作者:杨志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1 临床资料例1:患儿,女,8岁,因面色苍白10个月,反复心悸3个月,偶有咳嗽、咳痰,于2000年6月入院.患儿曾就诊于其他医院住院4次,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病毒性心肌炎、肺炎、大叶性肺炎休克等疾病,均经治疗好转出院.此次人院前半天,患儿又出现低热及阵发性心悸、气短.
作者:孟善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针药结合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程疗效、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2月,应用针药结合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44例患者,与传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40例患者对照.结果 治疗组:治愈24例,好转18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22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80%.结论 应用针药结合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程短、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经济简便.
作者:李曼明;杨育斌;吴晓鹏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引起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采取措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方法 对2003年-2006年收治的302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患者根据性别、年龄、手术部位等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从术前3 d开始使用IS持续至术后3 d,比较2组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02例患者中有38例术后出现了PPC,发生率为12.58%,上腹部手术为14.29%,下腹部手术为5.26%.术前年龄>60岁、有吸烟史、肺功能异常的患者术后PPC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分别为17.16%,20.25%,20.59%.在观察组上腹部手术PPC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而对高龄、吸烟、原有肺部疾病的患者,使用IS后PPC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对于高危患者,术前肺功能评估,围术期加强监护和治疗,是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必要手段.而使用IS可降低上腹部手术PPC的发生率,尤其是对那些高龄、吸烟、原有肺部疾病的高危险因素患者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卫军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阐明多媒体教学在<卫生统计学>课程中的应用,并通过评价其教学效果,指出该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后提出如何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卫生统计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及试题测试的手段对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两种教学方式在所需时间上存在明显差异,多媒体教学用时明显少于传统教学;在绪论、直线相关回归及统计表、统计图3个部分的教学内容上,两种教学方式的测试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媒体教学效果均好于传统教学,而在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中,2组间差异不显著.大多数学生认为多媒体授课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增加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往往速度过快,不利于课堂内容的消化.结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不可替代,多媒体技术应与板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作者:雷静;张娟妮;武颂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五苓散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 2006年9月-2007年12月用五苓散治疗我院儿科住院110例腹泻患儿.结果 总有效率92.7%.结论 五苓散治疗小儿腹泻可以迅速缓解症状,缩短病程.
作者:周晓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作者:宋玉晅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外科治疗过程.结果 1例保守治疗,4例二次手术行胸导管结扎,均痊愈出院.结论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首选尝试保守治疗,对于短时间愈合困难、营养障碍、引流量无明显减少者应尽早安排手术.
作者:王强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比较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53例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根据急性期抗凝治疗的不同,将其分为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血气分析、螺旋CT肺动脉造影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血气分析均明显改善,缺损肺动脉支数明显减少.普通肝素组的治愈率、有效率、病死率分别为67%,86%,5%,低分子肝素组分别为63%,88%,6%,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普通肝素组高于低分子肝素组.结论 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均为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抗凝药物,但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更安全.
作者:张银;曹树军;程国杰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HIE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HIE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根据病情程度不同,CT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脑水肿及颅内出血.结论 CT能对HIE作出早期诊断及分度,对HIE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葛小兵;陈政民 刊期: 2008年第22期
PACS系统是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成像技术协同发展的产物.本文简述了PACS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发展情况,并分析了PACS系统中的相关技术.对PACS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麦远其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血常规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方法 联合使用全血质控物,血涂片肉眼显微镜检查,手工计数方法,对异常的血常规结果进行复检,达到对血常规标本测定的质量控制.结果 联合使用上述质控方法,对五分类分析仪上测定的血常规结果,异常或有疑问的进行复检,弥补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的不足,达到令人满意的质量控制.结论 血常规检查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到影响因素,并应重视显微镜的复检.
作者:王桂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外耳道异物为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特别在基层医院.我院1995年-2001年共接诊了53例外耳道异物患者,根据异物种类的不同,在门诊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处理,全部1次成功地取出外耳道内的异物,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金铸 刊期: 2008年第22期
1 使用现代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软件直接测量体积是金标准,但现已很少应用.
作者:刘伟国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总结PPH治疗混合痔(Ⅲ、Ⅳ度)的临床经验与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8例经PPH治疗的混合痔(Ⅲ、Ⅳ度)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15 min,术后住院2 d~5 d.随访1个月~26个月,无复发,无肛门失禁,无肛周感染及吻合口狭窄,总有效率100%.结论 PPH治疗确切有效,具有手术时间短,不易复发和愈合快等优点.是治疗混合痔(Ⅲ、Ⅳ度)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董凯;孔祥芝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阑尾切除术后粪瘘发生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阑尾术后粪瘘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 10例中8例经溃疡散加明胶海绵加负压引流治愈,另外2例开腹关瘘治愈.结论 粪痿主要在预防,大部分经溃疡散加明胶海绵加负压引流可治愈.
作者:钟记华;王斌;孙国欢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7例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7例患者符合急性假性肠梗阻的诊断标准,均为继发性的,非手术治疗效果好.结论 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多为继发性,常在儿科常见病中伴发,早期诊断和积极的保守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李朝霞;刘迪军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超声检测价值.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检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内径,观察冠状动脉壁厚度、回声强度及有无动脉瘤形成.结果 本组28例川崎病患者,检出冠状动脉病变13例(47%).其中冠状动脉扩张9例(32%),冠状动脉瘤3例(11%),巨大冠状动脉瘤1例(4%).治疗后病变冠状动脉恢复正常.结论 超声是检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手段,并能观察川崎病患儿治疗过程中冠状动脉的变化情况,但对冠状动脉远端损害的检出有一定困难.
作者:高艳灵;郭静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铱-192后装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铱-192后装机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结果 50例患者,2例失访,2例自动放弃,长期随访,痊愈34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达92%.结论 铱-192后装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疗效显著.
作者:崔云峰;王彦青;王志清 刊期: 200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