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ACS系统的发展及相关技术

麦远其

关键词:PACS, 医学影像, 存储
摘要:PACS系统是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成像技术协同发展的产物.本文简述了PACS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发展情况,并分析了PACS系统中的相关技术.对PACS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肝穿刺置入中心静脉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疗效观察

    肝脓肿是指病原菌在肝脏实质内增殖,造成肝脏结构破坏并形成空腔,而且在空腔中有脓液形成的一种疾病,依据病原菌不同,分为化脓性肝脓肿和阿米巴性肝脓肿.本文选取30例化脓性肝脓肿患者,经置人中心静脉管引流,并辅以抗生素治疗,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罗海燕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什么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大三阳和小三阳?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阳性和小三阳HBSAg、HBeAg(--):或抗-HBe(+)、抗-HBc(+)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健康体检人群或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询问自己是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该如何评价.

    作者:王守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2例CT分析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HIE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HIE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根据病情程度不同,CT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脑水肿及颅内出血.结论 CT能对HIE作出早期诊断及分度,对HIE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葛小兵;陈政民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多媒体在《卫生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 阐明多媒体教学在<卫生统计学>课程中的应用,并通过评价其教学效果,指出该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后提出如何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卫生统计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及试题测试的手段对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两种教学方式在所需时间上存在明显差异,多媒体教学用时明显少于传统教学;在绪论、直线相关回归及统计表、统计图3个部分的教学内容上,两种教学方式的测试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媒体教学效果均好于传统教学,而在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中,2组间差异不显著.大多数学生认为多媒体授课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增加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往往速度过快,不利于课堂内容的消化.结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不可替代,多媒体技术应与板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作者:雷静;张娟妮;武颂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引起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采取措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方法 对2003年-2006年收治的302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患者根据性别、年龄、手术部位等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从术前3 d开始使用IS持续至术后3 d,比较2组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02例患者中有38例术后出现了PPC,发生率为12.58%,上腹部手术为14.29%,下腹部手术为5.26%.术前年龄>60岁、有吸烟史、肺功能异常的患者术后PPC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分别为17.16%,20.25%,20.59%.在观察组上腹部手术PPC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而对高龄、吸烟、原有肺部疾病的患者,使用IS后PPC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对于高危患者,术前肺功能评估,围术期加强监护和治疗,是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必要手段.而使用IS可降低上腹部手术PPC的发生率,尤其是对那些高龄、吸烟、原有肺部疾病的高危险因素患者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卫军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五苓散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五苓散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 2006年9月-2007年12月用五苓散治疗我院儿科住院110例腹泻患儿.结果 总有效率92.7%.结论 五苓散治疗小儿腹泻可以迅速缓解症状,缩短病程.

    作者:周晓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保留棘突复合体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

    目的 探讨保留棘突复合体的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以往应用该方法治疗的14例腰椎管狭窄症病例.术中保留完整的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绝大部分棘突.咬除狭窄椎管相应的椎板、关节突增生部分、钙化的后纵韧带和增生的椎体后缘,切除增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纤维环和髓核.术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术后全部随访6个月~30个月,按Nakai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达92%.结论 保留棘突复合体的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技术难度小、创伤小、对腰椎功能影响小、疗效好等优点.

    作者:段书堂;常再平;梅甲智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红花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红花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14 d;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14 d.用药前后查血尿素氮、血肌酐、尿量及纤维蛋白原.结果 治疗组血肌酐明显下降,尿量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红花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对慢性肾衰竭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柳彩侠;孙东;冯锦红;崔爱东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吸入硫酸镁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硫酸铁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毛支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毛支患儿随机分为2组,2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硫酸镁雾化吸入,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治愈率、缓解喘憋、缩短哮鸣音及咳嗽持续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硫酸镁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支可缩短病程,改善症状,疗效确切,方便安全,可作为佐治小儿毛支的主要用药.

    作者:朱存军;罗晓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急性阑尾炙,且均做过CT检查,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21例显示阑尾肿大(如阑尾增粗,管壁增厚,阑尾腔内积液,阑尾腔内结石);27例显示阑尾周围炎性改变(如周围脂肪条纹增厚,阑尾周围炎性肿块,腹腔少量积液,右侧侧锥筋膜增厚,腰大肌前缘模糊,右侧肾周筋膜增厚,回盲部淋巴结肿大,腔外气体,腔外结石);27例显示盲肠改变(如局限性盲肠壁增厚);4例显示胸腔积液.结论 直接CT征象结合间接CT征象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有独到之处.

    作者:杨志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脑电图检查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价值

    目的 了解EEG对HIE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2006年1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HIE患儿的EEG进行分析,观察脑功能状况.结果 轻度HIE的EEG异常率73%,中度HIE的EEG异常率87.5%,重度HIE的EEG异常率100%.重度HIE患儿在3个月~6个月后复查EEG,异常率为30%.结论 EEG检查对HIE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钟山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PACS系统的发展及相关技术

    PACS系统是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成像技术协同发展的产物.本文简述了PACS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发展情况,并分析了PACS系统中的相关技术.对PACS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麦远其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超声检测价值

    目的 探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超声检测价值.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检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内径,观察冠状动脉壁厚度、回声强度及有无动脉瘤形成.结果 本组28例川崎病患者,检出冠状动脉病变13例(47%).其中冠状动脉扩张9例(32%),冠状动脉瘤3例(11%),巨大冠状动脉瘤1例(4%).治疗后病变冠状动脉恢复正常.结论 超声是检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手段,并能观察川崎病患儿治疗过程中冠状动脉的变化情况,但对冠状动脉远端损害的检出有一定困难.

    作者:高艳灵;郭静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胸部创伤316例诊治体会

    目的 分析探讨胸部创伤以及合并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316例胸部创伤患者的抢救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治愈313例,死亡3例(1例因失血性休克来院时呼吸、心搏已停,抢救无效死亡;1例因刀刺伤右心室破裂失血性休克急诊过程中死亡;1例因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胸部创伤以及合并伤后早期诊断治疗,积极抗体克,尽早手术,保护各脏器功能,机械通气等是严重胸部创伤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裴洪山;唐文;杨晓鹏;郗军平;荀长虹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浅议早产儿肠道微生态平衡与合理应用抗生素

    在人的肠道中,柄息着大约1×1014个、约100多种细菌,构成了所谓肠内菌群,其中肠杆菌、肠球菌仅占菌群的1/1 000,绝大多数为厌氧菌,健康情况下它们与宿主之间处于生理的、和谐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状态,维持人体正常的微生态平衡,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作者:路小丽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1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7例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7例患者符合急性假性肠梗阻的诊断标准,均为继发性的,非手术治疗效果好.结论 小儿急性假性肠梗阻多为继发性,常在儿科常见病中伴发,早期诊断和积极的保守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李朝霞;刘迪军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金匮要略》讲座

    第六节胸痹胸痹的症状是胸部痞塞不通,因不通而作痛,兼伴有气短是也.早在<内经>就有详尽论述.

    作者:袁景贤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创伤性脑积液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防治

    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2月-2007年10月共施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46例,回顾其并发症的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术后8例发生并发症,分流管梗阻者5例,感染者3例.5例分流管梗阻者,经手术调整分流管位置(4例)或分流泵穿刺冲洗(1例)等处理治愈.3例术后发生感染者经抗感染药物治疗,1例治愈;2例无效而拔管,在感染控制后行二次分流术治愈.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后的并发症与手术无菌操作不严格和分流管位置不当有关.治疗方法以对症处理为原则,分流管梗阻者可经调整分流管位置使之通畅,颅内或腹腔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或感染控制后行二次分流术.

    作者:宁旗军;张慧亚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原因和影响出血量的因素.方法 对1998年1月-2008年1月我院106例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主要原因子宫收缩乏力占68.9%,胎盘因素占21.7%,子宫裂伤占7.5%,其他占1.9%.②出血量<1 000 ml占73.5%,1 000~2 000 ml占20.8%,>2 000 ml占5.6%.③常规止血方法成功率92.45%,宫腔填纱占2.8%,子宫次全切术3.7%,子宫动脉栓塞占0.9%.结论 应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选择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以减少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于爱秀;张路云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1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调强放疗的临床毒性反应和近期疗效.方法 2004年9月-200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2例早期乳腺癌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实施全乳腺调强放疗46 Gy,瘤床电子线推量14 Gy.评价乳腺靶区的剂量分布均匀性和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和体积,观察临床毒性反应,美容效果及疗效.结果 关于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CTV的V95%、V107%和V95%~107%分别为(99.2±O.78)%、(3.82±6.34)%和(96.2±5.20)%.关于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同侧肺的平均剂量和V,20>分别为(6.40±2.12)Gy和(15.6±4.74)%;对侧乳腺的平均剂量和V5分别为(1.29±0.79)Gy和(0.82±1.59)%.其中72例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的平均剂量和V30分别为(3.54±2.63)Gy和(4.36±3.85)%.放疗结束时急性皮肤反应1级115例,2级7例,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观察到心脏、肺的放射性毒性反应.1年及2年美容效果优良率均为100%.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9.2%,99.2%和98.4%,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9.2%,99.2%和96.7%.结论 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调强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好、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小,临床毒性反应小,近期疗效好.

    作者:李永恒;徐晓娜;肖绍文;徐博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