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胶漆过敏致精神障碍1例

吕静;吴玉华

关键词:乳胶漆, 过敏, 葡萄糖酸钙, 皮肤瘙痒, 临床资料, 对症治疗, 维生素, 扑尔敏, 记忆力, 胸闷, 失眠, 墙壁, 局部, 患者, 搬家
摘要:1 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于3年前接触乳胶漆后出现局部皮肤潮红,丘疹,瘙痒,伴烦躁、自语自笑,对症治疗后半个月恢复正常.1年前搬家时粉刷墙壁接触乳胶漆又出现胸闷,全身皮肤瘙痒、潮红,伴失眠,记忆力下降,予扑尔敏、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3 d后好转.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弥散性轴索损伤38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弥散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38例弥散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治疗9例,保守综合治疗29例,总病死率为34.2%(13/38).结论 弥散性轴索损伤的病死率较高,应早期诊断和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以提高其治愈率.

    作者:董耀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浅析妊娠期用药对胎儿的影响

    关于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妊娠期药物动力学(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研究证明,妊娠期用药不当,可造成胎儿畸形、发育不良、死亡或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因此,如何正确选择用药,对于控制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极为重要.

    作者:郭秀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新式B-Lynch缝线术处理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即使在医疗发达地区,产后出血仍然占较高比例.及时、有效地处理产后出血,对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十分关键.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5年10月采用新式B-Lynch缝线术成功治疗4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院前紧急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2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紧急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在院前急救中应用的经验,以期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院前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抢救心搏呼吸骤停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病人气管内插管均获成功,成功率100%.完成气管内插管的时间是15 s~60 s,平均时间(25±15)s.心搏、自主呼吸恢复4例(16.7%),心搏恢复8例(33.3%);心搏及自主呼吸均未恢复12例(50.0%).结论 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是急诊抢救危重病人的基础,对保证进一步心肺复苏、挽留手术机会以及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要加强对抢救人员进行紧急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培训.

    作者:洪海斌;孙电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105例

    慢性盆腔炎常很难治愈,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我院于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共对105例慢性盆腔炎病人采用药物灌肠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长英;方秀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胆囊癌的CT诊断及其价值探讨23例分析

    目的 探讨胆囊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分析胆囊癌的误诊原因,提高胆囊癌的CT诊断水平,减少对此病的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3年10月~2006年12月间经手术、病理确诊或随访证实患者在短期内死亡的23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 CT表现包括:肿块型10例,壁厚型8例,腔内型2例,混合型3例.23例中,18例可发现淋巴播散转移.14例CT术前诊断准确,9例误诊.结论 CT的软组织分辨力高,特别是螺旋CT的应用,其分辨力更高,可较清晰地显示胆囊癌的原发病变及其邻近器官的侵犯,薄层及增强扫描可较清晰地显示胆囊癌的淋巴播散转移,对胆囊癌的发现、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估计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是CT对胆囊癌的早期改变诊断仍较困难,容易误诊,故诊断时应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作者:张霆辉;刘成荫;戴燕彬;李法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陪伴分娩减轻疼痛

    目的 探讨如何在心理方面给产妇以支持、鼓励,帮助产妇减轻疼痛,顺利完成分娩.方法 由责任助产士介绍住院情况,进入产程时陪伴直至分娩.结果 陪伴分娩直接起到消除精神紧张的作用,使产妇能够顺利分娩,减少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顺产的几率大大提高.结论 陪伴产妇分娩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使用后反应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林丽珍;罗小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促进作用

    目的 了解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6年8月~10月在外科住院的204例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将病人分为试验、对照组.采用发放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的方法,了解病人对护士工作的认可程度,分别用人文关怀、普通工作法与病人沟通.结果 人文关怀组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有促进作用.

    作者:何春玲;黄惠珍;万筱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疏导及其护理

    目的 探讨携带乙肝病毒者的心理健康状态,为做好此类患者的心理疏导及其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访谈形式对67例住院的携带乙肝病毒的患者进行自我调查.结果 目前携带乙肝病毒的患者负性心理存在普遍性,无助心理及保密心理占有比重较大.结论 携带乙肝病毒的患者均要进行心理治疗,在进行心理治疗护理过程中,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文化程度及其家庭成员的态度实施护理.

    作者:林彩银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重症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护理体会

    脑出血是脑血管病中的主要疾病之一,尤其是脑出血后血肿破入脑室,预后差,病死率高[1].目前国内报道脑出血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治疗,病死率15.81%[2].我院于2003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CT定位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36例重症脑出血,降低了重症脑出血的病死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霞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改良式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置入术45例体会

    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5年9月采用改良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置入术,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天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分析与预防护理

    目的 了解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2006年6月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机体和皮肤防御能力降低、手术时间过长、切口过深,侵袭性操作多是主要的感染因素;患者、医护人员、器械、空气是主要感染途径.结论 加强防感染宣教、改善手术环境、做好器械物品灭菌、规范操作程序、妥善处理污物、做好术后护理可有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作者:彭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在乙肝病毒标志物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方法在测定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时结果的符合程度,了解TRFIA测定HBV-M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用TRFIA和ELISA测定120份随机血清样本乙肝两对半并计算结果符合率.结果 TRFIA、ELISA法测定120份随机样本HBV-M结果符合率较高,经配对资料的χ2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TRFIA是定量检测HBV-M的方法,它可为临床诊断、临床疗效的观察及注射疫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红珊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TNF-α IL-6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与子痫前期-子痫患病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7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研究组)及52例正常健康孕妇(对照组)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清TNF-α(1.39±0.21)ng/L、IL-6(141.92±72.46)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IL-6参与了妊高征的血管内皮损伤过程,两种细胞因子的升高与妊高征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王娟;吴素芳;许少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期待疗法在处置胎膜早破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期待疗法的护理干预在处置胎膜早破中的作用.方法 将434例胎膜早破患者分成传统疗法和期待疗法2组,每组均按操作规程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在产后出血率、产褥病率、新生儿出生时苍白窒息率、青紫窒息率和新生儿病死率方面,期待疗法组均小于传统疗法组,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对于胎膜早破以期待疗法做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母婴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邓红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宫腔注药联合中成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288例

    目的 分析研究输卵管性不孕的病机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用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α糜蛋白酶5 mg+地塞米松5 mg+生理盐水30 ml.以每分钟1 ml的速度缓慢注入,每3 d 1次.同时口服康妇灵胶囊3粒,每天3次和微波理疗.结果 本组288例,治愈241例,其中1个疗程治愈180例,2个疗程治愈50例,3个疗程治愈11例,治愈率83.68%;3个疗程后有效17例,总有效率89.58%.无效30例,占10.41%.结论 ①输卵管性不孕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伞端闭锁或输卵管黏膜破坏,输卵管闭塞,导致不孕.②合理配制药液宫腔注入有利于输卵管再通.配合中药和微波治疗可提高疗效.③三法联合,方法简便,疗效明显,易于推广.

    作者:曹振美;王远丽;王言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非典型出血性脑血管病30例诊治体会

    非典型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与脑梗死不易鉴别,易误诊或漏诊,本文收集非典型出血性脑血管病30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静;张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扩张型心肌病42例超声心动图分析

    目的 探讨B超诊断扩张型心肌病(DCM)的方法及准确程度.方法 对42例住院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分析,结合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全面诊断.结果 B超可为本病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依据.结论 超声心动图(UGC)在临床应用中为本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无创、实用、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

    作者:范永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微创置管引流注药治疗心包积液的护理

    目的 探讨应用Seldinger导管法经皮心包穿刺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优点及护理.方法 18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在床旁超声定位下,采用Seldinger导管法,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接负压瓶引流心包积液.结果 18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穿刺时间1 min~5 min.引流管留置时间1 d~40 d,平均22 d.对于结核性或肿瘤性心包积液由导管向心包内注药,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置心包内接负压瓶引流注药治疗心包积液患者,正确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做好穿刺部位和导管护理,可保证引流通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陈奕香;张雪芬;林恒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重组白介素2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5例体会

    目的 观察重组白介素2胸腔内灌注治疗25例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5例恶性胸腔积液采用胸腔穿刺引流,再予以胸腔内灌注重组白介素2 100~200万U/次,每周2次,共1周~2周.用药后4周评价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重组白介素2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率为72%(18/25),治疗后体力状况评分(KPS)升高,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重组白介素2胸腔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副作用少,对无法耐受化疗的患者或胸腔内化疗失败的患者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作者:石玉杰;全红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