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银
医源性胆瘘是指在上腹部手术过程中,由于胆周病理改变、解剖变异、手术操作不当等原因出现的胆管完整性遭到破坏,胆汁外漏,从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近年来由于胆囊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和腹腔镜手术的普及,医源性胆管损伤也逐渐增多[1、2].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商讨医源性胆瘘的发生原因与预防处理,以减少或杜绝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柳;王军 刊期: 2007年第16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经验,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方法 对我科1996年10月~2001年9月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按照常规传统治疗与2001年10月~2006年9月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加强监护,及早行气管切开,头部降温,放宽手术适应证,大骨瓣超低位减压相比较.结果 1996年10月~2001年9月病例103例,恢复良好36例,中残23例,重残18例,死亡26例,病死率25.2%.2001年10月~2006年9月病例175例,恢复良好75例,中残52例,重残21例,死亡27例,病死率15.3%.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加强监护,及早行气管切开,早期手术,大骨瓣超低位减压,头部降温可降低病人病死率、伤残率.
作者:李新民;崔树青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 回顾1998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的26例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发生部位:胃底大弯侧10例,胃底小弯侧6例,胃体大弯侧2例,胃体小弯侧2例,胃窦大弯侧2例,胃窦小弯侧2例,胃底近贲门2例,以胃底部多见;病理恶性12例,潜在恶性7例,良性7例.结论 胃间质瘤的诊断主要依据胃镜及病理免疫组化诊断,治疗以广泛切除为主,预后较好.
作者:徐国栋;王树钦;李冰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培养护士长良好的情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①加强护士长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长认识自己、控制自己、理解他人的能力;②开展在职护士长科学管理知识的继续教育,提高护士长的工作能力;③注重护士长自身培养,进一步提高心理素质.结果 使护士长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实现护士长自我完善,提高护理质量.结论 注重培养情商,重要、可行的方法就是加强文化艺术修养,注重内在素质的锻炼,才能培养出高情商的护士长,才能做好现代化的护理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浩云 刊期: 2007年第16期
运动可使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促进肌肉和组织比静息时更多地利用血糖,从而降低血糖减少尿糖.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改善肌糖原的氧化代谢,减轻体重,预防糖尿病后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动脉硬化、冠心病等.运动能增强全身机体各器官,尤其是心、脑、肝、肺、肾的免疫防病功能,抵御糖尿病对各个器官的侵犯,还可使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和多种抗体,提高机体应激适应能力,改善全身代谢.促进大脑疲劳的恢复,改善精神系统功能,使病人在精神上感到充实,自信心增强,心情舒畅,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蒋开敏 刊期: 2007年第16期
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其他途径,约占80%.有二十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其中常见危害大的是HIV、HBV、HCV.CDC调查研究结果:1次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引起HIV感染的可能性为0.3%~0.5%,1被HIV污染的针刺伤,引起HIV感染的可能性为6%~8%.
作者:姚聪敏 刊期: 2007年第16期
人工流产是基层医院的一项基本计生手术,由于手术在扩宫吸刮等操作时对病人存在明显的刺激,加上病人本身的心理因素,易造成病人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心慌、胸闷甚至昏厥等不适.本文通过对150例异丙酚全麻人流病人和单纯人流病人手术前、后血氧饱和度变化的研究,了解病人术后不适是否与血氧饱和度减低有关,以指导相关病人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秀霞;连燕燕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褥疮患者护理经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痛苦,缩短疗程.方法 对我科2004年4月~2006年4月收治8例褥疮患者进行全身联合治疗,局部护理,采用三黄油涂擦.结果 褥疮在2周~5周痊愈.结论 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应用三黄油治疗褥疮取得了一定疗效.
作者:谢六英;王节梅 刊期: 2007年第16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由于分娩方式的自由选择,近年剖宫产率上升,术中大出血是剖宫产常见、严重的并发症,有一部分产妇为保证生命安全不得不切除子宫.认真分析原因,提前预防,及时有效的正确处理、护理,对减少剖宫产术中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使产妇早日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照琴;夏凌霞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马斯洛理论在老年性痴呆护理中的运用.方法 按马斯洛理论将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按照人的基本需要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护理.结果 对老年性痴呆患者按照马斯洛理论进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运用马斯洛理论进行护理能满足老年性痴呆患者基本需要的实现.
作者:朱书翠;宗伟东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功能衰竭或突发死亡的分娩严重并发症[1],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的特点,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我科于2006年10月11日成功抢救1例胎儿畸形引产并羊水栓塞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爱霞;张爱玲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小儿唇腭裂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插管后Ⅰ组用瑞芬太尼2~4 ng/ml持续靶控输注,Ⅱ组用氯胺酮芬太尼复合,2组均间断吸入0.5%~1%异氟烷,并用仙林等肌松药维持.结果 Ⅰ组麻醉维持中循环稳定,苏醒期平稳,Ⅱ组麻醉维持中血压偏高,心率增快,苏醒期烦躁.结论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维持效果好.
作者:刘生智;薛瑶婧 刊期: 2007年第16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孕产妇常见而特有的并发症[1],指发生于妊娠20周后出现的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三大症候群,严重时可导致抽搐、昏迷,甚至危及母婴生命[2].
作者:乔爱花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总结63例特重型颅脑损伤(GCS 3~5分)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 对我科近6年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63例病人中存活31例(49%),其中恢复良好、中残18例(28%),重残10例(16%),植物生存3例(5%),死亡32例(51%).结论 重视院前急救、早诊早治、大骨瓣减压术,强有效的降颅压方案、亚低温治疗及尽早高压氧疗等措施,可明显改善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
作者:苏亦明;孙亚邓;李龙;叶原森 刊期: 2007年第16期
西咪替丁(又名甲氰咪胍)是H3受体拮抗素,为常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病药物,近几年来,还用其治疗带状疱疹、荨麻疹等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带状疱疹、荨麻疹都是由于病毒引起的,我们联想到传染性软疣也由病毒引起,故试用其治疗传染性软疣13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崔玉斌;钱兆刚;杨玉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回顾分析心房颤动(AF)患者的抗凝治疗状况与未抗凝的原因.方法 调查资料完整的AF患者417例.查阅病例资料,全面收集血栓栓塞高危因素、抗凝禁忌证、抗凝药物选择与用法以及未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原因等信息.结果 417例AF患者中,88.3%为慢性AF,85.1%的患者具有血栓栓塞高危因素.分析AF患者未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原因,21.6%有抗凝禁忌证,25.5%为医生过分担心出血并发症,15.0%为患者不能按要求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6.8%为阵发性AF,尚有11.1%原因不明.结论 华法令在AF患者的抗凝治疗中应用不足,加强医生对华法令抗凝知识的继续教育以及采用更安全有效的抗凝新药,可能更好地促进AF患者的抗凝治疗.
作者:赵永波;余金花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触摸护理对临终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 通过对71例身患晚期癌症的临终病人进行触摸护理并观察效果.结果 71例病人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病人乐于接受,家属表示满意.结论 触摸护理这种不需要医嘱的护理方式可缓解临终病人躯体和精神的痛苦,使他们感到舒适安逸,也可充分体现护理的独特功能.
作者:李侠;党小莉;宋萍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吗啡复合液对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镇痛的效果及其副作用.方法 对40例ASAⅠ~Ⅲ级,前列腺摘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A、B 2组,A组患者术毕经硬外管注入0.2%罗哌卡因5 ml,内含吗啡1.5~2 mg作为负荷量,然后硬外管接美国Baxter镇痛泵,输注0.2%罗哌卡因48 ml,内含吗啡4 mg、胃复安20 mg,以1 ml/h速度持续输注;B组患者术毕经硬外管注入吗啡1.5~2mg作为负荷量,然后硬外管接美国Baxter镇痛泵,输注0.9%N.S 48 ml内含吗啡4 mg、胃复安20 mg,1 ml/h速度持续输注.分别观察各组伤口疼痛VAS评分,膀胱痉挛性疼痛VAS评分,双下肢运动阻滞评分,同时观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等发生率.结果 2组对患者伤口镇痛效果好,VAS评分无差异,2组双下肢运动阻滞程度无明显差异,恶心、皮肤瘙痒每组各1例,2组均未出现呼吸抑制及呕吐.对膀胱痉挛性疼痛的抑制A组优于B组,2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0.2%罗哌卡因、吗啡复合液用于前列腺摘除术后镇痛效果好,能明显抑制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且副作用少.
作者:陈信发;张舟;吴励文;郑妈迎 刊期: 200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