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的麻醉

刘生智;薛瑶婧

关键词:靶控输注, 瑞芬太尼, 唇腭裂手术, 麻醉
摘要: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小儿唇腭裂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插管后Ⅰ组用瑞芬太尼2~4 ng/ml持续靶控输注,Ⅱ组用氯胺酮芬太尼复合,2组均间断吸入0.5%~1%异氟烷,并用仙林等肌松药维持.结果 Ⅰ组麻醉维持中循环稳定,苏醒期平稳,Ⅱ组麻醉维持中血压偏高,心率增快,苏醒期烦躁.结论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维持效果好.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粉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粉针剂治疗冠心痛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对照组45组.治疗组给予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粉针剂400mg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2组基础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5.7%,对照组为77.8%,治疗组心电图有效率91.4%,对照组为71.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粉针剂和丹参注射液都能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但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粉针剂质量标准易于控制,质量稳定,疗效更好.

    作者:曾铎授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子宫脱垂26例临床诊治体会

    子宫脱垂近十年在我国城市已没有发现患此病者,或只有轻度,而在我国农村,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仍时有发生.我院自1996年~2006年收治子宫脱垂患者26例(均为Ⅲ度脱垂),现将其临床诊治报道如下.

    作者:司丽霞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炎琥宁治疗流行性腮腺炎50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炎琥宁)和对照组(利巴韦林),1周为1疗程.结果 疗程结束时比较2组疗效,症状、体征均有良好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用药安全.

    作者:刘明叶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胎儿畸形引产并羊水栓塞1例护理体会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功能衰竭或突发死亡的分娩严重并发症[1],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的特点,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我科于2006年10月11日成功抢救1例胎儿畸形引产并羊水栓塞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爱霞;张爱玲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浅谈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围术期的护理配合

    目的 总结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围术期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选取20例经多种抗生素全身给药效果不佳的肺部感染病例,所有病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做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护士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前及时对患者进行全面身心评估,解除思想顾虑,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术中加强配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重视并发症的观察.结果 20例灌洗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结论 BAL围术期精心准备,密切观察、护理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作者:陈春英;高阿娜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现(VR)和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6例颌面部创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横断位容积扫描,常规层厚2 mm,重建间隔1 mm,螺距0.9 mm,原始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MPR、VR、MIP三维重建.结果 三维重建影像显示骨折范围、位置、类型、骨折线走行方向及碎骨片移位等信息方面较轴位扫描图像有显著优势.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对颌面部骨折显示良好,有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作者:曾怡群;黄云开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胃间质瘤26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 回顾1998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的26例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发生部位:胃底大弯侧10例,胃底小弯侧6例,胃体大弯侧2例,胃体小弯侧2例,胃窦大弯侧2例,胃窦小弯侧2例,胃底近贲门2例,以胃底部多见;病理恶性12例,潜在恶性7例,良性7例.结论 胃间质瘤的诊断主要依据胃镜及病理免疫组化诊断,治疗以广泛切除为主,预后较好.

    作者:徐国栋;王树钦;李冰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西咪替丁治疗传染性软疣13例体会

    西咪替丁(又名甲氰咪胍)是H3受体拮抗素,为常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病药物,近几年来,还用其治疗带状疱疹、荨麻疹等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带状疱疹、荨麻疹都是由于病毒引起的,我们联想到传染性软疣也由病毒引起,故试用其治疗传染性软疣13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崔玉斌;钱兆刚;杨玉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其他途径,约占80%.有二十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其中常见危害大的是HIV、HBV、HCV.CDC调查研究结果:1次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引起HIV感染的可能性为0.3%~0.5%,1被HIV污染的针刺伤,引起HIV感染的可能性为6%~8%.

    作者:姚聪敏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特重型颅脑损伤63例救治经验

    目的 总结63例特重型颅脑损伤(GCS 3~5分)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 对我科近6年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63例病人中存活31例(49%),其中恢复良好、中残18例(28%),重残10例(16%),植物生存3例(5%),死亡32例(51%).结论 重视院前急救、早诊早治、大骨瓣减压术,强有效的降颅压方案、亚低温治疗及尽早高压氧疗等措施,可明显改善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

    作者:苏亦明;孙亚邓;李龙;叶原森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颈动脉超声检测与心脑血管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的延长,心脑血管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其基本的病理学改变就是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程春平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甲状腺癌47例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随访结果

    目的 探讨三种类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预后及伴发病,并加以比较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对47例甲状腺癌进行肉眼及光镜下观察、分型,浅析其预后及伴发病.结果 乳头状癌任何年龄段都可发病,常伴发甲状腺肿,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髓样癌发病年龄较大,分化低、转移早,预后差,病死率高.滤泡状癌介于二者之间.结论 47例甲状腺癌中有10例伴有甲状腺肿,占21.28%,4例死亡.因此,早诊断、早治疗,积极防治甲状腺肿大是预防和降低甲状腺癌发生和病死率的重要举措,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赵素琴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剖宫产术中出血48例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由于分娩方式的自由选择,近年剖宫产率上升,术中大出血是剖宫产常见、严重的并发症,有一部分产妇为保证生命安全不得不切除子宫.认真分析原因,提前预防,及时有效的正确处理、护理,对减少剖宫产术中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使产妇早日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照琴;夏凌霞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本刊通告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诊治探讨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对肺血栓栓塞症(PTE)病人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近6年来共收治的28例PTE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中以呼吸困难及气促为常见82.1%,其次为烦躁不安及惊恐感53%,胸痛50%.血气分析为重要诊断筛选手段,阳性率71.4%,超声心电图及胸CT均有重要诊断意义.其中26例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8例应用尿激酶(UK)溶栓治疗,好转治愈率75%,症状无明显变化占7.1%,病死率17.9%.结论 基层医院临床医师只要提高对PTE的认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掌握抗凝治疗及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及方法,就可明显降低PTE的病死率.

    作者:刘德学;邢清梅;丁宁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肾外性失水增加乳婴儿喂养高肾负荷人工配乳的肾功能实验分析

    人工配制乳液(下称人工配乳)的渗透压、热卡值及肾负荷(renal solute load,RSL)是其主要的三项指标,高渗透压、高热卡值人工配乳喂养乳婴儿可引起身体危害已被公认[1],高RSL人工配乳喂养乳婴儿对其肾功能的影响已有报道[2],然而肾外性失水增加的乳婴儿喂养高RSL人工配乳引起肾功能明显改变尚未做进一步实验分析.

    作者:张春娥;李菊英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高血压急症的护理体会

    高血压患者由于全身小动脉发生强烈的暂时性痉挛,可导致高血压急症,由于此病发病急骤,并可引起心、脑、肾功能严重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处理,病死率极高.因此,精心细致地做好该类患者的护理,积极配合治疗抢救至关重要,我院自2003年以来,共收治此类患者100例,现将有关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立华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上消化道出血58例诊治体会

    目的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急症,临床医生必须尽快了解病因,选择适宜的紧急处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2004年~2006年我科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诊断、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对病因相关知识缺乏;收治患者中药物治疗不满意,经内镜检查,明确诊断后疗效好.结论 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很重要,重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内镜检查,为患者及时提供合理化的抢救措施.

    作者:申红香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颅脑损伤病人高热原因分析及物理降温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迅速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避免反跳而加重颅脑损害.方法 分析380例颅脑损伤病人高热原因,将不同降温方法用于不同原因引起高热的病人.结果 380例高热病人98%均取得满意的降温效果,8例因某些客观原因造成降温失败.结论 物理降温时应注意个体之间的差异,严格掌握物理降温注意事项,同时还应注意降温器械自身缺陷对降温效果的影响.

    作者:李秀银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低分子肝素钠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00例疗效分析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我院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辛伐他汀治疗UAP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胡香金 刊期: 2007年第16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