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医院特重型颅脑损伤63例救治经验

苏亦明;孙亚邓;李龙;叶原森

关键词:特重型颅脑损伤, GCS 3~5分, 综合治疗, 预后
摘要:目的 总结63例特重型颅脑损伤(GCS 3~5分)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 对我科近6年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63例病人中存活31例(49%),其中恢复良好、中残18例(28%),重残10例(16%),植物生存3例(5%),死亡32例(51%).结论 重视院前急救、早诊早治、大骨瓣减压术,强有效的降颅压方案、亚低温治疗及尽早高压氧疗等措施,可明显改善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重型颅脑损伤278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经验,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方法 对我科1996年10月~2001年9月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按照常规传统治疗与2001年10月~2006年9月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加强监护,及早行气管切开,头部降温,放宽手术适应证,大骨瓣超低位减压相比较.结果 1996年10月~2001年9月病例103例,恢复良好36例,中残23例,重残18例,死亡26例,病死率25.2%.2001年10月~2006年9月病例175例,恢复良好75例,中残52例,重残21例,死亡27例,病死率15.3%.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加强监护,及早行气管切开,早期手术,大骨瓣超低位减压,头部降温可降低病人病死率、伤残率.

    作者:李新民;崔树青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胃黏膜脱垂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 通过对确诊的胃黏膜脱垂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该病的影像特征,进而提高对胃黏膜脱垂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对来诊患者进行消化道钡餐检查.结果 胃黏膜脱垂患者均可在消化道钡餐检查中表现十二指肠充盈缺损或局部黏膜紊乱.结论 胃黏膜脱垂表现为幽门管增宽,胃黏膜通过,十二指肠充盈缺损或局部黏膜紊乱.

    作者:靳立波;钟中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的麻醉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小儿唇腭裂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插管后Ⅰ组用瑞芬太尼2~4 ng/ml持续靶控输注,Ⅱ组用氯胺酮芬太尼复合,2组均间断吸入0.5%~1%异氟烷,并用仙林等肌松药维持.结果 Ⅰ组麻醉维持中循环稳定,苏醒期平稳,Ⅱ组麻醉维持中血压偏高,心率增快,苏醒期烦躁.结论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维持效果好.

    作者:刘生智;薛瑶婧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上消化道出血58例诊治体会

    目的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急症,临床医生必须尽快了解病因,选择适宜的紧急处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2004年~2006年我科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诊断、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对病因相关知识缺乏;收治患者中药物治疗不满意,经内镜检查,明确诊断后疗效好.结论 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很重要,重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内镜检查,为患者及时提供合理化的抢救措施.

    作者:申红香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高血压急症的护理体会

    高血压患者由于全身小动脉发生强烈的暂时性痉挛,可导致高血压急症,由于此病发病急骤,并可引起心、脑、肾功能严重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处理,病死率极高.因此,精心细致地做好该类患者的护理,积极配合治疗抢救至关重要,我院自2003年以来,共收治此类患者100例,现将有关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立华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胃间质瘤26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 回顾1998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的26例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发生部位:胃底大弯侧10例,胃底小弯侧6例,胃体大弯侧2例,胃体小弯侧2例,胃窦大弯侧2例,胃窦小弯侧2例,胃底近贲门2例,以胃底部多见;病理恶性12例,潜在恶性7例,良性7例.结论 胃间质瘤的诊断主要依据胃镜及病理免疫组化诊断,治疗以广泛切除为主,预后较好.

    作者:徐国栋;王树钦;李冰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触摸在临终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触摸护理对临终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 通过对71例身患晚期癌症的临终病人进行触摸护理并观察效果.结果 71例病人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病人乐于接受,家属表示满意.结论 触摸护理这种不需要医嘱的护理方式可缓解临终病人躯体和精神的痛苦,使他们感到舒适安逸,也可充分体现护理的独特功能.

    作者:李侠;党小莉;宋萍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罗哌卡因复合液对术后膀胱痉挛镇痛的研究

    目的 探讨硬膜外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吗啡复合液对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镇痛的效果及其副作用.方法 对40例ASAⅠ~Ⅲ级,前列腺摘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A、B 2组,A组患者术毕经硬外管注入0.2%罗哌卡因5 ml,内含吗啡1.5~2 mg作为负荷量,然后硬外管接美国Baxter镇痛泵,输注0.2%罗哌卡因48 ml,内含吗啡4 mg、胃复安20 mg,以1 ml/h速度持续输注;B组患者术毕经硬外管注入吗啡1.5~2mg作为负荷量,然后硬外管接美国Baxter镇痛泵,输注0.9%N.S 48 ml内含吗啡4 mg、胃复安20 mg,1 ml/h速度持续输注.分别观察各组伤口疼痛VAS评分,膀胱痉挛性疼痛VAS评分,双下肢运动阻滞评分,同时观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等发生率.结果 2组对患者伤口镇痛效果好,VAS评分无差异,2组双下肢运动阻滞程度无明显差异,恶心、皮肤瘙痒每组各1例,2组均未出现呼吸抑制及呕吐.对膀胱痉挛性疼痛的抑制A组优于B组,2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0.2%罗哌卡因、吗啡复合液用于前列腺摘除术后镇痛效果好,能明显抑制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且副作用少.

    作者:陈信发;张舟;吴励文;郑妈迎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特重型颅脑损伤63例救治经验

    目的 总结63例特重型颅脑损伤(GCS 3~5分)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 对我科近6年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63例病人中存活31例(49%),其中恢复良好、中残18例(28%),重残10例(16%),植物生存3例(5%),死亡32例(51%).结论 重视院前急救、早诊早治、大骨瓣减压术,强有效的降颅压方案、亚低温治疗及尽早高压氧疗等措施,可明显改善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

    作者:苏亦明;孙亚邓;李龙;叶原森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颅脑损伤病人高热原因分析及物理降温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迅速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避免反跳而加重颅脑损害.方法 分析380例颅脑损伤病人高热原因,将不同降温方法用于不同原因引起高热的病人.结果 380例高热病人98%均取得满意的降温效果,8例因某些客观原因造成降温失败.结论 物理降温时应注意个体之间的差异,严格掌握物理降温注意事项,同时还应注意降温器械自身缺陷对降温效果的影响.

    作者:李秀银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在老年性痴呆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马斯洛理论在老年性痴呆护理中的运用.方法 按马斯洛理论将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按照人的基本需要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护理.结果 对老年性痴呆患者按照马斯洛理论进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运用马斯洛理论进行护理能满足老年性痴呆患者基本需要的实现.

    作者:朱书翠;宗伟东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地龙三仙饮治疗慢性咳嗽260例

    咳嗽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症状,它有利于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临床上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特别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患者,常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咽炎等,而长期使用抗生素及激素,并重复进行各种检查,一方面造成了滥用药物现象,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慢性咳嗽虽然在临床难以查明原因,但以笔者临床所见,咳嗽变异性哮喘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占本类咳嗽约70%左右,少数为变应性咳嗽和心因性咳嗽.

    作者:杨洪波;白丽萍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肾外性失水增加乳婴儿喂养高肾负荷人工配乳的肾功能实验分析

    人工配制乳液(下称人工配乳)的渗透压、热卡值及肾负荷(renal solute load,RSL)是其主要的三项指标,高渗透压、高热卡值人工配乳喂养乳婴儿可引起身体危害已被公认[1],高RSL人工配乳喂养乳婴儿对其肾功能的影响已有报道[2],然而肾外性失水增加的乳婴儿喂养高RSL人工配乳引起肾功能明显改变尚未做进一步实验分析.

    作者:张春娥;李菊英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中老年糖尿病病人的运动疗法

    运动可使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促进肌肉和组织比静息时更多地利用血糖,从而降低血糖减少尿糖.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改善肌糖原的氧化代谢,减轻体重,预防糖尿病后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动脉硬化、冠心病等.运动能增强全身机体各器官,尤其是心、脑、肝、肺、肾的免疫防病功能,抵御糖尿病对各个器官的侵犯,还可使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和多种抗体,提高机体应激适应能力,改善全身代谢.促进大脑疲劳的恢复,改善精神系统功能,使病人在精神上感到充实,自信心增强,心情舒畅,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蒋开敏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炎琥宁治疗流行性腮腺炎50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炎琥宁)和对照组(利巴韦林),1周为1疗程.结果 疗程结束时比较2组疗效,症状、体征均有良好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用药安全.

    作者:刘明叶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实施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护理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4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按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焦虑、紧张心理反应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健康知识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及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作者:张凤玲;欧阳霞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房颤417例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心房颤动(AF)患者的抗凝治疗状况与未抗凝的原因.方法 调查资料完整的AF患者417例.查阅病例资料,全面收集血栓栓塞高危因素、抗凝禁忌证、抗凝药物选择与用法以及未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原因等信息.结果 417例AF患者中,88.3%为慢性AF,85.1%的患者具有血栓栓塞高危因素.分析AF患者未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原因,21.6%有抗凝禁忌证,25.5%为医生过分担心出血并发症,15.0%为患者不能按要求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6.8%为阵发性AF,尚有11.1%原因不明.结论 华法令在AF患者的抗凝治疗中应用不足,加强医生对华法令抗凝知识的继续教育以及采用更安全有效的抗凝新药,可能更好地促进AF患者的抗凝治疗.

    作者:赵永波;余金花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继续教育答题卡试题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剖宫产术中出血48例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由于分娩方式的自由选择,近年剖宫产率上升,术中大出血是剖宫产常见、严重的并发症,有一部分产妇为保证生命安全不得不切除子宫.认真分析原因,提前预防,及时有效的正确处理、护理,对减少剖宫产术中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使产妇早日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照琴;夏凌霞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产后出血在基层医院中的急救与护理特点

    目的 产后出血是产科分娩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及时做好产后出血的急救和护理工作,是降低产妇病死率的关键.方法 通过我院自2003年~2005年收治的产后大出血病人的抡救与护理,总结出一套适合基层医院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结果 53例病人有52例抢救成功,占98.1%,只有1例因拖延时间过长,失血过多而死亡,占0.19%.结论 及时、有效的救护措施和护理工作对争取抢救时机意义重大.

    作者:林少英 刊期: 2007年第16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