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机械通气治疗腹部外伤术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吴平;陈强;王国政;吴玉江

关键词:机械通气, 腹部外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腹部外伤术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4例本病患者采用A/C、SIMV、PEEP、正比呼吸模式及综合治疗.结果抢救成功14例,死亡10例,分别死于心、肾、脑等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早期和及时有效的机械通气是救治腹部外伤术后ARDS的重要手段.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HLA-DR和HLA-DQ基因型和单倍型在深圳地区结核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HLA-DR和HLA-DQ单倍型在深圳地区结核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PCR-SSP技术对146例深圳地区肺结核患者及146例健康志愿者的HLA-DR的31个等位基因和HLA-DQ基因的8个等位基因行分型,比较两组间各等位基因频率(GF)和单倍型频率(HF)并计算其优势比(OR).结果肺结核组DRB1*1601-1605/1607-1608、DRB1*040101-44位点的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其GF比和OR分别为14.39%14.8.59%、19.33%vs 10.86%、1.85 vs 2.08;DR4-DRB4和DR16-DRB5单倍型频率在两组人群间有显著差异,肺结核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其OR分别为2.35,2.97.结论DR4-DRB4和DR16-DRB5单倍型频率在两组人群间的显著差异可能分别是由DRB1*040101-44(DR4)和DRB1*1601-1605/1607-1608(DR16)在两组间的显著差异造成,后两者可能是深圳地区结核病发病的易感基因.

    作者:许丽;杨应周;谭卫国;胡志上;吴清芳;张玉华;罗育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护理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例(20只眼)难治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20只眼中,形成功能性滤过泡18只眼,无功能滤过泡2眼,20只眼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眼压控制在15~20 mmHg,全部病例无滤过泡漏,伤口漏,迟发性感染和排斥发应发生.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提高成功率,且安全、可靠.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观察视力、眼压、羊膜植片、滤过泡等的变化,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术后并发症,做好术后健康教育和术后随访等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凌;朱朝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发现及扩通.方法在25例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上寻找MB2,若无法找到,使用超声根管异物清除工作尖10P清理髓底及慢速圆钻去除预计位置部分牙本质,再次寻找.找到后通畅根管,若无法扩通,使用慢速圆钻在MB2根管口处向根方去除少量牙本质,结合使用EDTA再次通畅根管.结果25颗治疗齿中有13颗找到MB2(52%),其中2颗是在超声根管锉清理髓室底后发现的,4颗在进一步去除MB2根管口位置的牙本质后发现.8颗治疗齿的MB2通畅(32%),其中3颗自然扩通,5颗在去除MB2根管口处部分牙本质并使用EDTA后通畅.结论临床上上颌第一磨牙MB2发现率为52%,扩通率为32%.掌握MB2的解剖位置,使用超声方法以及EDTA可提高MB2的发现率和扩通率.

    作者:纪悦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中药联合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40例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甲氨喋呤(MTX)合用米非司酮与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73例异位妊娠患者分两组,观察组40例以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33例以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治疗.结果两组治疗成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疗程短、疗效高.

    作者:王素梅;杨慧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股静脉置管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在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抢救过程中,股静脉置管的可行性及重要性.方法对20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行股静脉穿刺置管21例次.结果病人均安全、顺利接受股静脉穿刺置管,其中19例接受1次置管,1例接受2次置管.结论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采用股静脉置管,其操作方便、快速,不破坏血管,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孔令敏;钱明珠;李国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经腹扩大食管裂孔在近侧部胃癌根治术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上腹正中延长切口扩大食管裂孔方法在近侧部胃癌根治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997年~2004年52例近侧部胃癌经腹扩大食管裂孔行根治切除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52例中无手术死亡,食管断端无癌残留,无吻合口瘘等术后近期并发症.结论经上腹延长切口扩大食管裂孔行近侧部胃癌根治术,创伤小,食管下段切除充分,操作较简单,有实用价值.

    作者:梁仲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研究

    白血病是癌症中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患者在反复化学治疗中会面对疾病本身、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带来的压力,而这些都将影响白血病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效果.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本研究通过对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试,并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节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消化道间质细胞瘤细胞活性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笔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了86例胃肠道间质细胞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微血管密度(MVD),应用胶银及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人增殖细胞抗体(Ki-67)来反映细胞的增殖活性,旨在探讨GIST中MVD与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

    作者:黄海涛;张俊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电液通输治疗仪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5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中国中医研究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发的ZK-280型电液通输治疗仪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0例.结果电液通输治疗仪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治愈率为56%,总有效率82%,疗效显著.结论电液通输治疗仪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安全有效.

    作者:曹有军;丁洁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对206例氟罗沙星不良反应的分析

    目的分析氟罗沙星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选用药及药物安全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内近10年公开发表的有关的206例氟罗沙星ADRs进行分类归纳、分析整理.结果氟罗沙星的ADRs发生多种多样,静滴多发于口服、男性多发于女性、青年和中年与老年人几乎相等;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症状为主;密切相关因素为老年人和过敏性体质及有精神症状的病人.结论应注意氟罗沙星的ADRs,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张焕;林辉龙;林小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机械通气治疗腹部外伤术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腹部外伤术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4例本病患者采用A/C、SIMV、PEEP、正比呼吸模式及综合治疗.结果抢救成功14例,死亡10例,分别死于心、肾、脑等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早期和及时有效的机械通气是救治腹部外伤术后ARDS的重要手段.

    作者:吴平;陈强;王国政;吴玉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96例分析

    目的总结空气灌肠小儿肠套叠整复的经验,提高整复成功率.方法近五年96例小儿肠套叠行空气灌肠,并辅以手法按摩,解痉剂辅助,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96例中有回结型占72例(75%),18例为小肠型(18.7%),剩余6例为结肠型(6.2%).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为85%.结论空气灌肠是诊治小儿肠套叠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等满意的效果.

    作者:林金水;詹泽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应用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总结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经验.方法2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Gamma钉内固定手术治疗(Evans 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11例,Ⅳ型7例).结果经4~15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疗效满意.结论术中尽可能恢复股骨粗隆后内侧皮质的完整性;正确的操作、固定钉恰当固定位置及加强术后功能锻炼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陈铁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心绞痛(UA)近期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和氯吡格雷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第一天300mg氯吡格雷,随后75 mg每日1次,连续7天.结果7天后氯吡格雷组复合终点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11.90%比27.50%),p<0.05;而主要的副作用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结论氯吡格雷对于降低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的近期(7天)心脏事件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谢晓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吲达帕胺缓释片单独或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吲达帕胺缓释片单独或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降压效果的差异.方法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对照平行研究.选取血脂正常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81例,随机单盲分为两组:吲达帕胺治疗组(A组,40例),每日口服钠催离1.5 mg;吲达帕胺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组(B组,41例),每日口服钠催离1.5 mg和立普妥10 mg.两组均经2周安慰剂洗脱期后进入治疗,随访8周.观察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压的变化.结果A组和B组的高血压治疗达标率分别为73%和78%,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分别降低收缩压27.8 mmHg和33.0mmHg,组内前后对比呈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的降压值相比,B组可额外降低收缩压5.2mmHg,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B组较A组可进一步降低血压.阿托伐他汀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降压作用.

    作者:张铬镔;刘礼乐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手术配合

    前列腺电切术是通过双级回路产生一种射频能量,将电切组织周围的导电介质转化为等离子体,将欲切除之组织内有机分子键打断,将组织破坏汽化达到治疗效果,其特点是:

    作者:孟素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诊断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TCD、CDFI和椎动脉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共30例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41岁~72岁,平均年龄53.89±9.27岁.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分别进行椎动脉MRA、TCD和椎动脉超声等检查.结果30例患者中椎动脉MRA异常18例(60.0%),TCD异常23例(76.7%),椎动脉B超异常17例(56.7%).结论椎动脉MRA、TCD和椎动脉超声3种方法合用,有助于全面客观诊断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作者:陈峰;王慧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角膜软化症1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角膜软化症治疗及用药途径.方法肌注维生素AD,局部鱼肝油滴眼.结果17例婴幼儿角膜软化症通过肌注维生素AD的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补充维生素AD是治疗角膜软化症的佳方法,肌注是良好的用药途径.

    作者:陈增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微创锥颅血肿碎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研究微侵袭锥颅血肿碎吸加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效果.方法对45例脑出血患者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碎吸粉碎针行微创锥颅血肿碎吸手术加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与常规手术组比较其恢复良好率和死亡率.结果锥颅微创组恢复良好率68.89%,死亡率15.56%;常规手术组恢复良好率36%,死亡率40%,两组恢复良好率、死亡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锥颅微创手术加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脑出血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本方法简便、定位准确,适合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洪映标;蔡少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糖尿病肢端坏疽72例治疗体会

    我院自1996年1月~2005年6月共收治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72例,约占收入院糖尿病患者总数7%~8%,经饮食控制、胰岛素皮下注射或口服降糖药物、活血化瘀、抗感染及局部处理等综合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德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