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蓉;卢毕卿
补药是一般人对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物质(氨基酸、葡萄糖、微量元素等)、补血药或某些中药补益药(如中药人参)的俗称.人体对这些物质的需要量并不大,一般从日常膳食中即可得到充分供应,不必另外再求补充.只有需要维生素量较大的儿童、孕产妇或吸收功能产生障碍的病人(如慢性腹泻),才需要适当地补充维生素.即使是这些真正需要维生素量较大的人以及维生素缺乏的患者,也不可随便给予维生素,而是应该缺什么补什么,适当掌握其用量.不合理使用维生素,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而且还可能引起维生素之间的不平衡,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甚至造成中毒.
作者:薛子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其引起的心脏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临床致死率上位于恶性肿瘤之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临床主要表现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肌硬化,临床心肌硬化较少见,发展缓慢,多未引起重视.心绞痛是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损害,临床表现有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放射到左前臂内侧及小指,含服硝酸甘油能缓解等特征,易于鉴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不高.心肌梗死是由心肌持续性缺血造成的心肌坏死,起病急,死亡率高.
作者:侯伟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躯体化形式障碍作为癔症分类中的疾病单元,其症状复杂多样,常出现类似其它多种疾病的症状,常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现就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24例此类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孙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在女性人群中发病率约2%,若治疗不当会导致不良后果,在尿毒症的病因中,肾盂肾炎已列居第二位.虽然治疗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和新疗法日新月异,但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均无明显下降,因此,不断提高对尿路感染的诊治水平,加强防治工作,仍是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要课题.尿路感染按其病变发生部位,分为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和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肾盂肾炎又分为急性和慢性.根据病人有无全身性和尿路局部疾患可分为复杂性尿路感染和非复杂性尿路感染.
作者:郭秀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针刺及超声波治疗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多针松解法及超声波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72例.结果治愈48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有效率95.8%.结论多针松解法及超声波治疗能有效松解腰三横突周围软组织粘连,疗效满意,方法简便、安全.
作者:刘红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在老年人中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一种主要的致死、致残的常见病,它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的三大致死病因.脑梗死是指脑部动脉系统中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突然发生的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该病为常见的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70%,5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高.因此,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师更应该对早期脑梗死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才能使病情的发展得到及时的遏制,使致残和病死率降低.现将我卫生所在过去两年中治疗的7例脑梗死病例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琪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对35例貌似脑血管病而收住神经内科的低血糖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35例患者分别以昏迷、精神症状、偏瘫、四肢抽搐等神经系统表现起病,对其症状及体征进行分析.结果35例患者均经血糖测定诊断为低血糖症,静脉注射高糖后症状消失迅速.结论许多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起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而无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易误诊为脑血管病,建议常规检测血糖,勿因不必要的检查而延误治疗时机.
作者:陈玉珺;秦素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产后大出血是极常见的分娩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包括产后大出血及晚期产后大出血,本文资料不包括晚期产后大出血.我院2004年~2005年共分娩2 008例,发生产后大出血30例,占分娩总数的1.07%,出血的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不良、软产道损伤、胎盘胎膜残留,凝血功能障碍仅1例.
作者:叶道秀;姚朝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卒中病人危重症之一,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的破裂,两者合计占全部病例的50%~80%.且易并发血管痉挛、再出血、蛛网膜粘连及脑积水.因此,应尽早行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及早手术根治;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采取有力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
作者:陶志兰;刘瑰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需求的变化,临床护理人员不仅承担着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任务,而且负有维持健康、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重任,而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手段是健康教育[1].尤其在产科病区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是护理工作的中心,现根据我院产科病房的实际情况将健康教育的一些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樊启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HELLP综合征的发病率、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5年来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HELLP综合征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ELLP综合征在重度妊高征患者中的发病率为21.05%,参考美国Tennessee大学制定的诊断标准,完全性HELLP综合征7例,部分性HELLP综合征21例.治疗方法为严密监护母儿情况下积极治疗妊高征,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尽快终止妊娠.主要并发症为DIC、胎盘旱剥、肺水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28例患者中死亡5例,围产儿死亡11例,死亡率分别为17.86%及39.29%.结论HELLP综合征是重度妊高征的一种严重威胁母儿安全的并发症,及早发现并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降低母儿死亡率.
作者:江少如;吴素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仙游县榜头镇龙腾村的将南、三井、下窑三个高氟水自然村总人口786人,村居坐落于古溪床翻道的地带上,地下地质结构情况不明.从1984年开始改水,先后打井13孔,水氟指标均在1年~3年后恢复为氟化物超标水,1995年投入近5万元打深约70米大水井一口,使用时检测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但2年后,水氟指标又回复到1.3~1.5 mg/L.1998至1999年再次检测高达到2.1 mg/L而报废.该病区村民多年来要奔波于1里以外村庄挑运水,枯水期没有劳力的则常恢复饮用高氟水.2001年新一届村委主任了解群众疾苦,认真听取了市、县防治人员意见,积极与镇办自来水厂联系,争取优惠条件达成协议.为实现改水,自己先垫启动资金,并发动干部宣传,说干就干,从3公里外该镇自来水厂架管引水,引发周边村共同响应而实行联片改水,一步到位彻底解决了高氟病区的饮水困境,同时也使联片改水村近万人同时告别手提肩挑的取水时代.为了解该病区地氟病改水后的现状与效果,并为今后的改水降氟工作策略提供可借鉴依据,我县于2005年对该村改水使用情况开展调查,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顾俊洪;陈清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抗微生物药就是抗炎药,将抗微生物药当作抗炎药或将抗炎药当作抗微物药来使用,结果延误了疾病的治疗,使病情得不到缓解或治愈.现就抗微生物药和抗炎药的区别加以阐述,以供广大基层卫生人员和群众参考.
作者:吴增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沿大转子弧形切口,显露挛缩带,暂不行松解;继续分离至大转子后缘,再向上分至挛缩带,直视下分解臀肌筋膜挛缩部,切除约2 cm挛缩组织.松解完毕后,曲伸肢体,髋关节内收、内旋各达10°,由伸直可屈曲至120°,即达到要求.结果手术治疗38例,2年随访,优35例,良3例.结论臀肌挛缩症是臀肌筋膜及肌纤维挛缩,一经发现应及时手术治疗,术中松解要彻底,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勇福;刘波;蔡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的临床特征及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总结了1992年1月~2005年12月年我院65例AD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入院后均进行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及常规化验检查,行心电图(ECG)、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UCG),42例行CT检查,23例行磁共振(MRI)检查,9例行主动脉造影检查.结果UCG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7%(58/60)、80%(4/5)及95.4%(62/65).结论UCG对诊断夹层动脉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可作为常规筛选性检查.
作者:陈莹;吴焱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1例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结果明确诊断7例,误诊为肝破裂3例、宫外孕出血1例.11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脾切除8例,脾部分切除术2例;术中死亡1例.结论本病由于受伤间隔时间长,腹腔内出血症状隐匿,故误诊率高(本组误诊率36%).诊断依靠询问病史、临床表现,及时进行腹腔穿刺、B超及CT检查,治疗以脾切除术为主.
作者:陈万安;张伟达;陈殿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臀位产的三种分娩方式与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并发症的关系,对降低臀位围产儿的死亡率进行探讨.方法对四年来在我院分娩的326例臀位产孕妇的围产儿死亡率、Apgar评分及新生儿并发症与三种分娩方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三种分娩方式中,臀牵引的围产儿死亡率为26.1%,臀助产为4.68%,剖宫产为1.92%.结论臀牵引的主要死亡原因为后出胎头困难,臀位剖宫产的主要死亡原因为剖宫产时机把握不正确.
作者:何志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各类药物的佳给药时间,结合用于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参考有关文献和资料,结合临床实际,进行汇总、分析并加以阐述.结果同一种药物,同一种剂量,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用药,其疗效和毒性可能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结论临床用药若能选择佳用药时间,确定给药方案,既可提高疗效,还可减少药物用量,降低医疗费用,并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
作者:余健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随着护理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医疗事故条例>的实施以及病人维权意识的增强,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与病人之间的语言交流是心理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语言对患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效应方面,有益的语言促使患者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反之,会使患者产生心理障碍,影响治疗.只有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症结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本文结合门诊实际工作浅谈语言在心理护理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张秋梅;戴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个体化血液透析治疗的经验及方法.方法对我院血透中心1996年1月~2004年12月间,开展的血液透析个体化治疗的36例老年CR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通过个体化透析治疗后,透析期间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病情稳定,生活质量提高.结论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个体化血液透析治疗,是提高老年CRF治疗成功率的关键之一.
作者:吴武忠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