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万安;张伟达;陈殿远
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抗微生物药就是抗炎药,将抗微生物药当作抗炎药或将抗炎药当作抗微物药来使用,结果延误了疾病的治疗,使病情得不到缓解或治愈.现就抗微生物药和抗炎药的区别加以阐述,以供广大基层卫生人员和群众参考.
作者:吴增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产后大出血是极常见的分娩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包括产后大出血及晚期产后大出血,本文资料不包括晚期产后大出血.我院2004年~2005年共分娩2 008例,发生产后大出血30例,占分娩总数的1.07%,出血的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不良、软产道损伤、胎盘胎膜残留,凝血功能障碍仅1例.
作者:叶道秀;姚朝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在老年人中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一种主要的致死、致残的常见病,它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的三大致死病因.脑梗死是指脑部动脉系统中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突然发生的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该病为常见的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70%,5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高.因此,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师更应该对早期脑梗死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才能使病情的发展得到及时的遏制,使致残和病死率降低.现将我卫生所在过去两年中治疗的7例脑梗死病例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琪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游泳对新生儿睡眠及体重的影响.方法将388例正常新生儿分为实验组200例,对照组188例,每天观察记录游泳后新生儿的睡眠质量和体重的改变.结果实验组的新生儿睡眠时间规律,睡得香,睡眠时间延长,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游泳后6天实验组体重增加值为(82.68±19.45)g,对照组为(44.13±13.24)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游泳有利于新生儿睡眠质量的提高,能增加体重,促进生长发育.
作者:张雪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躯体化形式障碍作为癔症分类中的疾病单元,其症状复杂多样,常出现类似其它多种疾病的症状,常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现就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24例此类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孙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内科采用海南斯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门冬氨酸阿奇霉素(博抗)治疗肺炎支原体(MP)感染30例,疗效满意,并结合临床资料,对肺炎支原体感染作进一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常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单纯的心肺脑复苏(CPCR)技术,胸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只能维持重要脏器暂时的血供,要彻底维持自主呼吸、血流动力学以及正常的心律,必须依靠进一步药物治疗和电除颤.长期以来,药物的使用及其疗效存在较大的争论[1].复苏中常用药物: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溴苄胺、纳络酮、碳酸氨钠等[1].
作者:楼枫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的临床特征及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总结了1992年1月~2005年12月年我院65例AD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入院后均进行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及常规化验检查,行心电图(ECG)、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UCG),42例行CT检查,23例行磁共振(MRI)检查,9例行主动脉造影检查.结果UCG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7%(58/60)、80%(4/5)及95.4%(62/65).结论UCG对诊断夹层动脉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可作为常规筛选性检查.
作者:陈莹;吴焱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针刺及超声波治疗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多针松解法及超声波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72例.结果治愈48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有效率95.8%.结论多针松解法及超声波治疗能有效松解腰三横突周围软组织粘连,疗效满意,方法简便、安全.
作者:刘红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我院骨科自2000年以来,采用腰椎板开窗减压神经根松解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25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此类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变化较为突出.作为护理人员如何掌握其特点以指导临床,使患者在精神放松下施行手术,将对增加抵抗力,增强手术耐受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帮助患者尽快地获得生活自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红蓉;卢毕卿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1例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结果明确诊断7例,误诊为肝破裂3例、宫外孕出血1例.11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脾切除8例,脾部分切除术2例;术中死亡1例.结论本病由于受伤间隔时间长,腹腔内出血症状隐匿,故误诊率高(本组误诊率36%).诊断依靠询问病史、临床表现,及时进行腹腔穿刺、B超及CT检查,治疗以脾切除术为主.
作者:陈万安;张伟达;陈殿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慢性胆囊炎辨证分型与胆囊局部B超声像变化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分析42例不同证型慢性胆囊炎患者的声像特点,探讨胆囊局部改变与各个证型临床表现之间对应的病理机制.结果气郁型占多数,对应的声像特点主要为A型;瘀滞型次之,对应的声像特点主要为B型;温热型少,对应的声像特点主要为C型和D型.结论中医辨证分型与胆囊声像改变之间有正性的对应关系,可作为临床上辨证论治的一个参考依据,此外还显示,气郁是慢性胆囊炎的病理关键.
作者:晏华勇;蒋开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气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处理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例外伤性气颅患者的临床症状、CT影像特点,处理方法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颅内积气均在1~4周内完全吸收.治愈19例,颅内感染2例死亡.结论脑外伤或者颅脑术后顽固性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当原发病无法解释的时候,要高度警惕气颅的发生,头部CT可协助诊断.遇张力性气颅者,紧急钻孔排气治疗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柯江辉;马劲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需求的变化,临床护理人员不仅承担着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任务,而且负有维持健康、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重任,而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手段是健康教育[1].尤其在产科病区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是护理工作的中心,现根据我院产科病房的实际情况将健康教育的一些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樊启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西医常规疗法,配合黄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同时服用自拟复肝汤(治疗组)治疗本病,并与单纯西医常规疗法(对照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5%,总有效率95%,而对照组分别为10%、7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肝硬化疗效较好.
作者:张爱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颅脑损伤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方法设置了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系统化的护理模式和循序渐进的锻炼方案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的护理.结果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采取的护理方法对病人的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林红;赵士静;周玉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危重创伤病人在手术室的急救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了56例危重创伤病人在手术室的急救和护理.结果56例危重创伤病人全部安全渡过手术关,无1例病人在手术室死亡.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素质,合理的人员的安排,对病情的准确评估,术前充分的准备工作和争分夺秒的预见性护理配合,为患者抢救赢得宝贵时间.而病人入室后迅速建立有效通畅通的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病情准确及时;手术配合主动熟练;伤情处理及时有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何淑华;霍燕萍;张婷婷;陶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改良Stark术式小切口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经改良Stark术式小切口子宫切除87例为观察组,与同期传统纵切口子宫切除术87例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种术式患者术中术后的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观察组为(72±15)分钟,对照组为(99±16)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观察组(90±50)ml,对照组(150±60)ml,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观察组(25±8)小时,对照组(40±9)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观察组5天,对照组7.5天.结论改良Stark术式小切口子宫切除术损伤小、出血少、手术简便、快捷、术后恢复快、疤痕小.
作者:袁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1资料与方法我院于1995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再发脑出血病人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龄72.4岁.其中18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两次出血部位相同的17例,两次发病间隔时间1~7年.首次出血量平均为30 ml,再次出血量平均为65 ml.所有病人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18例在6小时内手术.
作者:何思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预后与应激性高血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5例危重新生儿入院后即采静脉血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血糖,血糖>7mmol/L诊断为高血糖,此后应用微量血糖仪进行动态监测.结果入院时高血糖者56例,占65.9%,治愈组与死亡组的血糖值分别为7.38±2.70、17.8±8.50 mmol/L(P<0.01);无脏器功能衰竭、单器官及多器功能衰竭患儿的血糖分别为6.02±2.82、10.8±3.85、14.1±4.80mmol/L(P<0.01).高血糖与器官功能衰竭关系密切,血糖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结论危重新生儿血糖水平可作为预后判断的一项依据.
作者:林晓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