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早期脑梗死治疗的几点体会

张琪

关键词:早期脑梗死, 脑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 神经功能缺损, 老年人, 脑血管疾病, 致死, 致残, 治疗, 医疗机构, 血栓形成, 管腔狭窄, 恶性肿瘤, 动脉系统, 心脏病, 卫生所, 脑组织, 供血区, 发病率, 常见病
摘要:在老年人中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一种主要的致死、致残的常见病,它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的三大致死病因.脑梗死是指脑部动脉系统中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突然发生的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该病为常见的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70%,5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高.因此,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师更应该对早期脑梗死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才能使病情的发展得到及时的遏制,使致残和病死率降低.现将我卫生所在过去两年中治疗的7例脑梗死病例的体会总结如下.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给药时间与临床合理用药

    目的了解各类药物的佳给药时间,结合用于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参考有关文献和资料,结合临床实际,进行汇总、分析并加以阐述.结果同一种药物,同一种剂量,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用药,其疗效和毒性可能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结论临床用药若能选择佳用药时间,确定给药方案,既可提高疗效,还可减少药物用量,降低医疗费用,并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

    作者:余健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应用于产科临床护理的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需求的变化,临床护理人员不仅承担着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任务,而且负有维持健康、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重任,而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手段是健康教育[1].尤其在产科病区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是护理工作的中心,现根据我院产科病房的实际情况将健康教育的一些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樊启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重型颅脑损伤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颅脑损伤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方法设置了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系统化的护理模式和循序渐进的锻炼方案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的护理.结果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采取的护理方法对病人的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林红;赵士静;周玉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38例体会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沿大转子弧形切口,显露挛缩带,暂不行松解;继续分离至大转子后缘,再向上分至挛缩带,直视下分解臀肌筋膜挛缩部,切除约2 cm挛缩组织.松解完毕后,曲伸肢体,髋关节内收、内旋各达10°,由伸直可屈曲至120°,即达到要求.结果手术治疗38例,2年随访,优35例,良3例.结论臀肌挛缩症是臀肌筋膜及肌纤维挛缩,一经发现应及时手术治疗,术中松解要彻底,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勇福;刘波;蔡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颅脑伤后双瞳散大6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求颅脑损伤后双瞳散大的救治措施,提高其生存率与生存质量.方法自1996年8月~2005年4月,对因颅脑伤后双瞳散大的62例患者救治转归情况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经多方及时抢救和恢复治疗,存活41例(66.13%),死亡21例(33.87%).经ADL统计,其中恢复良好25例(60.98%),中、重残13例(31.71%),植物性生存3例(7.32%).结论对颅脑伤患者的动态密切观察是提高此类患者成功救治的关键,查明原因、果断决策、针对病因、紧急稳妥的处理是成功救治的保证.

    作者:周明其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改良Stark术式小切口子宫切除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Stark术式小切口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经改良Stark术式小切口子宫切除87例为观察组,与同期传统纵切口子宫切除术87例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种术式患者术中术后的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观察组为(72±15)分钟,对照组为(99±16)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观察组(90±50)ml,对照组(150±60)ml,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观察组(25±8)小时,对照组(40±9)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观察组5天,对照组7.5天.结论改良Stark术式小切口子宫切除术损伤小、出血少、手术简便、快捷、术后恢复快、疤痕小.

    作者:袁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眼球摘除术患者出院前心理压力源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成年眼球摘除术患者出院前所面临的心理压力源、心理压力.方法对32例眼球摘除患者进行问卷式的调查分析.结果出院前的眼球摘除术患者面临自身与环境双重压力源,并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外貌的改变和别人的歧视与偏见分别是来自自身和环境的首要压力源.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制定眼球摘除术患者出院后的心理康复计划提供了指导依据.

    作者:马环兴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的护理

    目的观察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4例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结果24例治愈20例,好转2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达83%.结论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紧急抢救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精心护理,规范抢救物品、药品并做到定位,用时得心应手,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者:陈如音;谢素音;陈映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HELLP综合征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与分析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HELLP综合征的发病率、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5年来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HELLP综合征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ELLP综合征在重度妊高征患者中的发病率为21.05%,参考美国Tennessee大学制定的诊断标准,完全性HELLP综合征7例,部分性HELLP综合征21例.治疗方法为严密监护母儿情况下积极治疗妊高征,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尽快终止妊娠.主要并发症为DIC、胎盘旱剥、肺水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28例患者中死亡5例,围产儿死亡11例,死亡率分别为17.86%及39.29%.结论HELLP综合征是重度妊高征的一种严重威胁母儿安全的并发症,及早发现并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降低母儿死亡率.

    作者:江少如;吴素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臀位分娩方式32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臀位产的三种分娩方式与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并发症的关系,对降低臀位围产儿的死亡率进行探讨.方法对四年来在我院分娩的326例臀位产孕妇的围产儿死亡率、Apgar评分及新生儿并发症与三种分娩方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三种分娩方式中,臀牵引的围产儿死亡率为26.1%,臀助产为4.68%,剖宫产为1.92%.结论臀牵引的主要死亡原因为后出胎头困难,臀位剖宫产的主要死亡原因为剖宫产时机把握不正确.

    作者:何志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浅谈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治疗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特点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电解质和水的代谢紊乱,属于身心疾病.心理因素对其发生、发展、药物疗效及预后均起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可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作者:张素侠;钟宝权;于瑾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糖尿病肾病66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由于DN导致的慢性肾衰竭而进行血液净化的患者在我院位于血液净化者的第2位.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DN,现将我院66例DN患者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乔爱民;杜永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治疗的心理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我院骨科自2000年以来,采用腰椎板开窗减压神经根松解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25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此类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变化较为突出.作为护理人员如何掌握其特点以指导临床,使患者在精神放松下施行手术,将对增加抵抗力,增强手术耐受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帮助患者尽快地获得生活自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红蓉;卢毕卿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正确区分使用抗微生物药和抗炎药

    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抗微生物药就是抗炎药,将抗微生物药当作抗炎药或将抗炎药当作抗微物药来使用,结果延误了疾病的治疗,使病情得不到缓解或治愈.现就抗微生物药和抗炎药的区别加以阐述,以供广大基层卫生人员和群众参考.

    作者:吴增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心肺脑复苏药物治疗新进展

    单纯的心肺脑复苏(CPCR)技术,胸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只能维持重要脏器暂时的血供,要彻底维持自主呼吸、血流动力学以及正常的心律,必须依靠进一步药物治疗和电除颤.长期以来,药物的使用及其疗效存在较大的争论[1].复苏中常用药物: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溴苄胺、纳络酮、碳酸氨钠等[1].

    作者:楼枫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再发脑出血23例外科治疗体会

    1资料与方法我院于1995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再发脑出血病人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龄72.4岁.其中18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两次出血部位相同的17例,两次发病间隔时间1~7年.首次出血量平均为30 ml,再次出血量平均为65 ml.所有病人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18例在6小时内手术.

    作者:何思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返流性食管炎病人服用奥美拉唑的护理指导

    奥美拉唑是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有较强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不良反应较轻微、发生率也不高,病人的耐受性较好.但在临床使用中发现,有些病人由于用药的依从性差,对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出现擅自停药或不重视停药后临床随诊,出现反复及并发症.2002年1月~2005年10月,我科有150例返流性食管炎病人服用奥美拉唑,其中有45人出现停药后复发.

    作者:杨丽;潘建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游泳对新生儿睡眠及体重的影响

    目的探讨游泳对新生儿睡眠及体重的影响.方法将388例正常新生儿分为实验组200例,对照组188例,每天观察记录游泳后新生儿的睡眠质量和体重的改变.结果实验组的新生儿睡眠时间规律,睡得香,睡眠时间延长,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游泳后6天实验组体重增加值为(82.68±19.45)g,对照组为(44.13±13.24)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游泳有利于新生儿睡眠质量的提高,能增加体重,促进生长发育.

    作者:张雪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合理使用补药

    补药是一般人对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物质(氨基酸、葡萄糖、微量元素等)、补血药或某些中药补益药(如中药人参)的俗称.人体对这些物质的需要量并不大,一般从日常膳食中即可得到充分供应,不必另外再求补充.只有需要维生素量较大的儿童、孕产妇或吸收功能产生障碍的病人(如慢性腹泻),才需要适当地补充维生素.即使是这些真正需要维生素量较大的人以及维生素缺乏的患者,也不可随便给予维生素,而是应该缺什么补什么,适当掌握其用量.不合理使用维生素,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而且还可能引起维生素之间的不平衡,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甚至造成中毒.

    作者:薛子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躯体化形式障碍24例临床体会

    躯体化形式障碍作为癔症分类中的疾病单元,其症状复杂多样,常出现类似其它多种疾病的症状,常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现就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24例此类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孙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